吳偉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 信陽 46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類以氣流受限為典型特征的呼吸系統常見病,患者臨床表現為頭暈、咳嗽、呼吸困難等。若不加以科學治療,病情惡性進展下發展至急性加重期,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增加患者病死率[1]。藥物治療操作便捷,療效確切[2]。目前,臨床針對COPD 穩定期患者的治療目標是積極做好肺康復,改善患者生理、心理條件,提高機體運動耐量,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3]。本研究主要觀察百令膠囊聯合噻托溴銨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6 例;病程2~9年,平均(5.98±1.46)年;年齡55~73 歲,平均(61.14±2.53)歲;合并癥:心血管疾病16 例,代謝綜合征14 例。觀察組男15 例,女14 例;病程1~10年,平均(6.07±1.51)年;年齡56~78 歲,平均(61.34±2.48)歲;合并癥:心血管疾病17 例,代謝綜合征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4]中的診斷標準;處于穩定期;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依從性好。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肺大泡、縱隔氣腫;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合并活動性肺結核;長期臥床;伴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呼吸肌功能鍛煉指導、鎮咳祛痰、低流量吸氧等常規對癥處理:噻托溴銨粉霧劑(國藥準字H20060454)1 吸/次,1 次/d;多索茶堿片(國藥準字H19991048),1 片/次,2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百令膠囊聯合噻托溴銨治療,百令膠囊(國藥準字Z10910036)口服,1 g/次,3 次/d。噻托溴銨用法用量同對照組,8 周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隨訪半年,觀察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及急性發作次數、運動耐量、生活質量、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FEV1/FVC。(2)運動耐量采用6 min 步行試驗(6MWT)、Borg 疲勞量表進行評估。6MWT:選擇人流少、直線長度至少30 m、地面平直堅硬的試驗場地,標明折返標記,患者少量進食后進入試驗場地行走,每分鐘提示1 次時間,測定6 min結束時的步行距離,步行距離150 m 以下為運動耐力不佳。Borg 疲勞量表:主要評估患者主觀疲勞感受,0 分為無任何疲勞感、勞累感、呼吸困難,隨著分值增加,患者主觀疲勞、勞累、呼吸困難感不斷增強,最高分值為10 分。(3)生活質量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評估測試問卷(CAT)進行評估,包括咳痰癥狀、胸悶感覺、爬坡或上1 層樓梯時的氣喘狀況、日常在家自理和活動能力、外出時的自信心、睡眠、精力等內容,每項內容均為0~5 分,分值越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或廣義估計方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VC、FEV1、MV、FEV1/FVC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VC、FEV1、MV、FEV1/FVC 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s)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MV(L/min)治療前 治療后FEV1(L)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1.96±0.75 1.98±0.82 0.098 5 0.922 0 2.47±0.55 2.69±0.38 5.161 7 0.000 0 3.39±0.73 3.42±0.85 0.146 6 0.884 0 5.72±0.47 6.85±0.31 10.992 8 0.000 0 1.20±0.42 1.19±0.39 0.382 2 0.704 0 1.79±0.44 2.12±0.51 6.911 8 0.000 0 61.22±7.85 60.10±8.10 0.940 9 0.524 0 72.47±4.15 78.81±5.32 5.109 6 0.000 0
2.2 兩組運動耐量、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6MWT、Borg 疲勞評分、CAT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6MWT、Borg疲勞評分、CAT 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6MWT較對照組更長,Borg 疲勞評分、CAT 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運動耐量、生活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運動耐量、生活質量比較(±s)
CAT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6MWT(m)治療前 治療后Borg 疲勞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148.58±11.62 149.61±12.36 0.332 5 0.741 0 217.55±9.64 362.78±8.96 60.470 0 0.000 0 6.10±1.45 6.08±1.33 0.055 6 0.956 0 3.45±0.98 1.22±0.81 9.606 7 0.000 0 28.18±2.44 28.14±2.17 0.067 0 0.947 0 22.16±1.22 15.32±1.40 20.174 0 0.000 0
2.3 兩組隨訪期間急性發作次數比較 觀察組隨訪期間急性發作次數為(1.52±0.16)次,對照組隨訪期間急性發作次數為(3.67±0.25)次,觀察組低于對照組,t=39.674 4,P<0.05。
2.4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用藥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COPD 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高,短期病死率不高,但病程長,需長期服藥,慢性遷延,已成為世界第4 大死亡原因。據統計,我國60 歲以上人群中COPD 患病率可達27%,且發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5]。因此,COPD 治療早已成為臨床研究熱點。針對COPD 穩定期患者的治療主要在于積極促進肺康復,阻止或延緩患者肺部功能進一步下降,保持良好的機體狀態。臨床多給予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有呼吸肌功能鍛煉,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可進一步改善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改善肺氣體交換[6]。但在積極非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單一進行非藥物治療無法長期保證療效,穩定期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在誘因誘導下出現呼吸癥狀的急性惡化。常見的西藥有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化痰藥、M 膽堿能受體拮抗劑、抗菌藥等,治療方法存在多樣化趨勢。然而COPD 病因復雜,病程長,疾病控制臨床效果目前參差不齊,且與多種個體因素相關,經規范化治療后患者雖不需要經常性住院,但仍飽受長期慢性咳嗽咳痰之苦,活動耐力也下降,整體生活質量不高[7~8]。基于此,臨床多根據患者病情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學認為COPD 屬“肺脹”范疇,因肺部疾病慢性遷延導致肺氣損耗過度,肺本虛,先天稟賦不足,痰、飲、瘀阻,以致病情反復。雖病情復雜反復,但溯本求源在于肺腎,久病肺臟損耗過度,必內耗于腎以彌補,導致肺腎俱虛,治療應堅持化痰降氣、補氣益血原則[9~10]。百令膠囊為補益劑,主要為發酵蟲草粉,為冬蟲夏草菌種低溫發酵制成,藥理作用與冬蟲夏草基本一致。冬蟲夏草歸肺腎二經,可補肺益腎、補虛損、益精氣,為動植物結合體,《藥性考》記載冬蟲夏草秘精益氣、性溫,專補命門,對諸虛百損、勞嗽咯血、久咳虛喘等病癥有顯著療效[11]。百令膠囊中包含蟲草素、D-甘露醇等活性成分,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腺苷,麥角醇,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多種成分,可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氣道炎癥反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止咳化痰,同時具有補腎益氣、抗病毒、抗菌、促進氨基酸利用及蛋白合成等諸多作用,還可保護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6MWT、Borg 疲勞評分、CAT 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6MWT 較對照組更長,Borg疲勞評分、CAT 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隨訪期間急性發作次數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用藥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說明百令膠囊聯合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運動耐量、生活質量,減少急性發作次數。
綜上所述,百令膠囊聯合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患者肺康復,提高機體運動耐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改善。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量較少,且未綜合分析患者免疫因子水平變化情況,今后將擴大樣本量和研究范圍,作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