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斌
(平涼機電工程學校,甘肅 平涼 743400)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能夠讓學生在吸收物理知識過程中,有效弱化知識難度、獲得更多思考路徑、鍛煉核心素養的高效學習方式。故此,基于中職物理教學效果低迷的現狀,老師應該積極探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的可行路徑,要切實發揮該模式的功用,而不再流于形式,以此模式為核心,幫助學生大幅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并完成核心素養的有效鍛造。
絕大多數物理知識都是非常抽象的知識概念,中職學生受制于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薄弱,在接受物理知識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老師使用一刀切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尷尬窘境。通過合理的分組,學生可以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更多的溝通,獲得更多地思考路徑,尤其是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對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起到綁帶作用,從而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專注,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在以往的中職物理教學中,老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通常都是單一的灌輸教學方式,學生不但無法有效消化物理知識,且還會因為始終處于被動狀態而不斷喪失自主學習能力。但隨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妥善運用,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會有著明確的定位,有著自己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從而可以獲得更多主動探索物理知識的機會。當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會進行大量的討論,并對各個學生所提出的論點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均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實現知識與素養共同提升的目標。
在以往的中職物理教學中,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課堂缺乏互動性。如老師在提出某一個問題后,無論學生是否可以準確的找到思考路徑,老師都不會在進行任何引導溝通,而是放任學生自己解決,而學生因能力有限并不能有效的解決相應問題,最終在經歷漫長的沉默后,由老師對相應問題進行講述,而學生還未及時吸收,課時已然結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的物理能力難以寸進。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學將全程保持極高的互動性,學生之間的討論促進了生生互動的頻率,當學生陷入瓶頸,老師的積極介入知道促進了師生互動的頻率提升。而在高互動頻次的課堂中,任何學習行為都將變得更加高效,從而使教學質量可以步步攀升,使每位學生均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足量的收獲。
雖然現階段中職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有在積極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是卻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分組過于隨意就是該學習模式難以發揮功效的重要原因??梢钥闯?,在分配小組時,老師往往不會過多的介入而是任由學生自由分組,而中職學生的自制力本就較差,所以經常會出現抱團聊天等現象,并不能就各類物理問題展開激烈的探討。即使小組分配的非常合理,但老師并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整體學習過程其實就是換了一種聽課方式而已,學生并不能對物理知識展開主動的探討,故此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并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思考,導致該模式流于形式,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功用的基礎條件,就是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討論,而這正是目前中職物理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所欠缺的。觀察教學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當前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老師并沒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而學生因為畏難心理本就對物理學習有所抵觸,老師若無法有效的發揮引導作用,有效小組甚至到下課也未能找到有效的思路,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不斷降低,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實際效用造成阻礙。因為老師不能在學生討論期間進行有效的引導,學生自身因為溝通能力的薄弱,所以還存在合作學習變成一言堂的局面,學習任務均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而其他學生皆淪為旁觀者,沒有任何參與感,長此以往也會本能抵觸這一教學模式,使教學難以收獲成效。
觀察中職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盡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在教學中使用,但總體應用的評價模式還是成果評價,即絲毫不關心學生在合作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仍以最終取得的成績來評判學生。而當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對物理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后,老師只因成績就否決了學生的所有努力,會極大的傷害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會讓學生陷入自我懷疑,從而開始抵觸學習,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喪失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在高頻次互動過程中解決學習問題的學習模式,所以在應用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放大模式的互動性。要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多元的互動路徑,而并不只是組員間的互動,要構造出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等更加多元的互動模式,讓學生在緊密的互動中,進行更多不同思維的碰撞,使學習氛圍始終保持活躍的態勢,從而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只有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充分激活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有效的錘煉,所以必須要在應用過程中呈現主體性,幫助學生由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真正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應該體現出良好的競爭性,因為中職學生的好勝心是極為強烈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組內競爭、組組競爭等方式,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將更加高漲,將更充分的釋放自身各項能力,以期可以在競爭過程中獲得好的名次,在競爭中完成知識的吸收、核心素養的淬煉。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小組的質量決定了該模式的上限,所以必須要對小組的分配進行優化。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前,老師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物理知識掌握情況等因素,將這些方面當做基礎盤,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可以均衡化實現互補[1]。如每個小組的人數以四人為主,需具備一名火車頭成員,即學習能力尚可可以推動小組前進的學生,其次需要具備兩名思維活躍的學生,確保小組討論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思路,最后需要由一名學習能力稍差的成員,即需要被帶動的成員,前三位學生可以構建出優質的學習氛圍,從而迫使后進生參與學習,從而確保每位學生均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提升。當分組具備更高的合理性后,即可以確保每位學生均能夠積極的參與學習,從而在每位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確保任何物理知識都可以被有效的吸收,實現共同進步。
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現象都是可以被物理知識所解釋的,而當下素質教育理念也明確指出,需要幫助學生將學術知識有效轉化為可以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所以,將生活作為切入點,設置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不僅可以有效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更可以讓學生明白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愿意更主動的學習物理知識[2]。例如,在學習《升華與凝華》課時內容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相應的升華與凝華現象,并制作相應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因為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可以看到生活中各類不同的升華凝華現象,譬如有的學生會看到玻璃上的寒霜,而有的學生則會留意衣柜中樟腦丸逐漸變小的現象。當學生觀察到不同的物理現象后,在經由小組討論進行匯總時,不僅通過自身實際行動在生活中驗證了相應的物理知識,更是加強了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認知,從而今后在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現象,學生都愿意通過小組討論、實驗等形式進行解決,極大的刺激了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觀察生活,小組探究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學生的各項能力均會得到有效的鍛煉,所以學生不僅可以高效的吸收相關知識,更能使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淬煉。
在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其實每一個問題都具有強烈的引導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老師通過將知識點融入問題的方法,不僅可以給予學生討論的思路,更可以讓學生將每個問題的答案進行串聯最終得到完整的知識點。值得注意的是,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具備遞進性,每當學生通過討論探索解決問題時,學習自信心都會獲得一定的增長,使學生愿意在學習過程中更主動的釋放自己的各項能力,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3]。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課時內容時,老師就可以針對課時內容向學生提出若干個問題,并引入競爭機制,即前三個解決所有問題,并歸納出教學知識點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建立。在這樣的模式下,問題本身就對學生的思考起到了引導作用,又因為競爭的存在,學生在好勝心的促使下會呈現出更專注的學習態度,不僅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更可以讓學生在這過程中,更高效的錘煉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多項綜合素養。
教學評價是推動學生進步的關鍵環節,所以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評價體系同樣要進行優化改變。首先,要廢除成果評價,轉為過程評價,依據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不再依靠考試成績進行評價[4]。其次,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通過多維度的評價,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明確自身長短板,以便制定有效短板補足計劃。最后,整體評價應以鼓勵為主,當學生出現進步行為時,老師必須通過鼓勵幫助學生強化學習信心,使學生愿意更積極的參與后續教學,通過主動學習使自身的核心素養得到鍛煉。
綜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中職物理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但若想切實發揮該模式的功用,老師就必須積極的走出誤區,從各個維度作出改變,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高效錘煉核心素養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