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 珍,王玉恒,吉哈利,于子淇,周海娟,普布卓瑪,丹真次旦
(1.西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畜牧總站) 850000;2.西藏自治區獸醫生物藥品制造廠 850000;3.那曲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總站 852000;4.西藏蓮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50000)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流產、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等臨床癥狀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牛、羊、豬等動物最常發。迄今為止,該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對畜牧業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損害[1-2]。因此對于該病的監測以及防控尤為重要。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國際貿易中檢測牛種布魯氏菌病的指定試驗,這種方法可以用于乳汁檢查,還可用于血清學檢查[3]。本文用 ELISA 試驗方法對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牦牛血清進行檢測,以了解該病在本地區的流行情況,為該病防控提供一定參考。
西藏牦牛血清100份,采集于西藏那曲市尼瑪縣。2℃~8℃保存,4h送至獸醫生物實驗室。
布魯氏菌競爭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于洛陽萊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20191204。
酶標分析儀(DNX-9620,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恒溫培養箱(GNP-9050,上海三發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TGL16,湖南星科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HH-2A,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其他耗材均為Corning公司產品。
在稀釋板上利用樣品稀釋液5倍稀釋待檢樣品,并吹打混勻;取預包被的酶標板,加入50μL牛陰性對照血清和50μL牛陽性對照血清,在相應的孔中加入50μL稀釋樣品,然后每孔再加50μL抗體溶液和酶結合物的混合物,混合均勻后于37℃條件下溫育30min;將各孔的液體廢棄,利用300μL洗滌液洗滌板孔,共重復洗滌5次,在最后一次洗滌液棄去后,將孔中殘留的洗滌液在吸水紙上拍干;每酶標孔加入50μL顯色液A和50μL顯色液B;在37℃條件下溫育15min; 每孔加入50μL終止液,振蕩混勻,終止反應;在酶標儀上測量并且記錄樣品和對照的OD值(450nm)。
由表1可得,那曲市尼瑪縣100份牦牛血清均為布氏桿菌病抗體陰性。

表1 西藏那曲牦牛中的布氏桿菌抗體與其他文獻數據對比情況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流產、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等臨床癥狀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牛、羊、豬等動物最常發。迄今為止,該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對畜牧業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損害[1-2]。因此對于該病的日常監測以及防控尤為重要。本實驗利用 ELISA 檢測方法對西藏那曲市尼瑪縣100份牦牛血清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顯示100份牦牛血清中未檢測到布氏桿菌病抗體,進一步表明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無布氏桿菌病分布,這可能與西藏那曲市養殖環境、地理位置等原因,導致該病沒有傳播途徑。此外與當地獸醫主管部門重視傳染病的防疫也有一定關系。2007年、2015年分別在新疆庫爾勒地區、吉林松原地區和吉林延邊地區的牛群中檢測到布氏桿菌病抗體,陽性率為10.97%、35.90%、58.13%。由此可見,布魯氏桿菌病在其他省區較為普遍,陽性率較高。雖然本次在西藏那曲市尼瑪縣沒有檢測到該病分布,但也應該保持警惕,做好日常監測,防止該病的傳入。
當發現布魯氏桿菌病時,通常會采取屠宰患病動物和對健康動物進行隔離和免疫等措施,但有個別養殖場對于奶牛、種羊、種牛等經濟價值較高的病畜,采取隔離、逐漸淘汰等措施,從而該病傳染源沒有徹底清除,導致該病在牛群中流行;飼養管理不到位,常見流產羔羊、死胎等隨處亂放的惡性習慣;飼養環境消毒不全面,常見消毒藥選擇不匹配、配制不準確、使用不正確等問題,導致消毒效果大大降低;養殖人員自我防護意識薄弱,對于該病的危害認識不充分,也是布氏桿菌病流行主要原因之一。
布魯氏菌病防控是一場長期的斗爭,要做好長期防控的準備。 一經發現,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隔離、接種、屠宰等措施,徹底切斷該病傳播環節,避免該病再次流行,造成二次危害;對于易感動物進行強制性免疫,提高免疫密度;提升養殖人員動物疫病相關知識,做好自我防護;對于養殖環境進行定期消毒,定期更換消毒種類,從而切斷該病傳播途徑;并時刻關注疫情變化和發展走向,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免疫程序,盡一切力量控制布氏桿菌病的暴發和流行[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