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娟
(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宣傳家,他以豐富的宣傳教育經驗取得了獨具特色的宣傳教育思想,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黨的宣傳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當前,學術界對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圍繞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體系構成和價值意義作一梳理。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任何思想理論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關于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學術界的研究共識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現有觀點多從瞿秋白個人學識積累和思想觀念轉變的角度闡述中國傳統文化對其宣傳教育思想的影響。如:丁守和指出,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瞿秋白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很好的中文功底,為其之后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實的文學基礎[1]。洪峻峰認為受佛教苦學和新文化啟蒙的影響,瞿秋白將普渡眾生、自利利他的大乘教法用于指導現實人生,樹立起救國救民的思想,為其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宣傳教育思想奠定了一定基礎[2]。張華、禹青認為傳統文化培育了瞿秋白的名士氣質、文學才能以及敏感多思的個性,對其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3]。梁化奎指出,瞿秋白自幼就在父母有意識的灌輸下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他學識素養的養成得益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是顯而易見的[4],這為其后來探索和宣傳先進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有觀點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蘇俄的馬克思主義對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楊奎松指出蘇俄之行從根本上改變了瞿秋白的世界觀,對瞿秋白回國后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5]。楊宏偉、李佩良認為旅俄經歷對瞿秋白思想的轉變和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對十月革命后蘇俄社會的考察,瞿秋白開始注意向蘇俄學習,并注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6]。趙陽指出,通過對蘇俄政治體制、蘇俄思想家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瞿秋白堅定了研究共產主義、宣傳共產主義、為“共產主義人間化”奮斗終生的目標,對其后來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有著積極影響[7]。梁雪指出,在駐俄采訪期間,瞿秋白深受俄國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在新聞報道和宣傳方面開始側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說理敘事,逐漸形成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特色的新聞宣傳思想[8]。
時勢造就英雄。中國社會的變化,特別是五四革命運動的爆發是促使瞿秋白投身革命、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直接原因。袁偉時認為,瞿秋白這個年輕的愛國者,在五四革命運動前后的反帝愛國斗爭巨流中驚醒,他開始通過發表文章和譯著等方式投身宣傳教育實踐。歐陽明和吳廷俊指出,瞿秋白在五四運動中的積極實踐,為其后來決心冒險遠赴蘇俄考察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其從事宣傳教育工作打下了實踐基礎。張琳璋同樣認為五四運動的政治風云將瞿秋白從厭世的泥潭中拯救出來,從此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復雜的政治斗爭和文化斗爭中,逐漸形成了以文化斗爭為重要手段的宣傳教育思想。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與其個人追求與品質有著密切關聯。王鐵仙指出,“真誠地為人民解放事業服務、真摯地追求革命真理和無保留地為革命人民而獻身的精神”[9]始終貫穿于瞿秋白的思想發展歷程,正是這種忘我的奉獻精神和“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的理想抱負促使瞿秋白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宣傳教育思想。藍鴻文和許煥隆同樣認為,瞿秋白無私奉獻的精神、卓越的宣傳才干和文化修養等促使其成為第一批中央黨報的創始人,并為黨的宣傳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10]。
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包括宣傳教育的主要對象、主要內容、基本途徑和主要原則等方面,已有研究聚焦于以下幾個維度。
瞿秋白開展宣傳教育的對象具有廣泛性,以下主要圍繞三類對象進行梳理。
一是黨員干部。楊成敏和周燕指出,瞿秋白十分重視青年學生的教育問題,極力倡導學生要實現德、智、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11]。顧敏琪認為瞿秋白十分注重干部宣傳教育的政治性、規范性、系統性和實踐性,他為黨的革命事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干部和文化人才,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干部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干部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2]。
二是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王斌談到,在從事黨的領導工作期間,瞿秋白“非常重視對青年的文化教育,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創辦各類學校,從而廣泛實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13]。楊文茜、朱喆指出,瞿秋白強調要向共青團成員宣傳無產階級革命的寶貴經驗與歷史教訓,引導他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攻堅力量[14]。
三是工農群眾。張亞楠指出,瞿秋白十分重視農民的宣傳教育問題,在提高農民素質和充分發揮農民主力軍作用方面有著突出貢獻[15]。謝忠鵬談到,瞿秋白提出了通過革命的口號和革命的行動使游民脫離反革命的隊伍的主張,強調加強對游民的革命教育,使其成為真正的革命力量[16]。王作峰和楊巧娜指出,瞿秋白倡導加強婦女解放的宣傳力度,號召廣大女性積極地參與婦女解放運動,有效推動了我國婦女解放事業的發展。
瞿秋白宣傳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批判等。
一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丁守和肯定了瞿秋白在中國最早系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功績,指出瞿秋白在與各種主義和思潮的斗爭中堅決地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并在具體的革命實踐中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宣傳[17]。鄧中好認為瞿秋白“第一個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個整體介紹給中國人民,奠定了中國無產階級哲學的基礎”[18]。胡為雄認為瞿秋白是較早宣傳蘇聯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物,瞿秋白出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的時候是其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集中的時期。鄧會君指出瞿秋白在國內積極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倡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中國無產階級的頭腦,從而不斷促進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向前發展[19]。
二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宣傳。劉永明指出瞿秋白注重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的翻譯、介紹和評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宋致新和吳永平認為瞿秋白“翻譯和傳播了大量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學理論,引進介紹了許多優秀的俄羅斯文學作品,對中國新文藝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20]。余曲和李俊談到,作為第一個在中國系統譯介馬克思主義經典文論的理論家,瞿秋白“宣傳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學說中關于階級文藝的理論,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現實主義的精辟論述”[21]。蔣明玳指出,瞿秋白在加入上海左翼文壇后,積極從事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工作,并著力于宣傳、普及以及將其運用到革命文藝實踐中。楊建生指出瞿秋白是馬克思列寧文論“中國化”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在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對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宣傳。郭俊其認為瞿秋白是我國最早、最完整地論述和宣傳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的人,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系統闡述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的最杰出代表[22]。劉沂指出瞿秋白號召“全國被壓迫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底下聯合起來”,倡導在黨內必須針鋒相對地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有效宣傳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理論[23]。王紀一指出,瞿秋白注重對無產階級領導權理論的闡述和宣傳,他用犀利的筆抨擊腐朽,喚醒民眾。吳凡、路偉華指出,瞿秋白在民主革命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特別是對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的闡述和宣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瞿秋白通過創辦報刊、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講授課程、發表演講和作報告等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一是創辦和主編革命刊物。張秋實指出,瞿秋白通過創辦、主編不同的革命刊物來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鼓動社會改造。馬于強和韓曦認為,瞿秋白通過創辦和主編革命報刊、著譯文章、授課、演講和作報告等方式盡心竭力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為我黨早期的宣傳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趙怡君指出,瞿秋白通過創辦革命刊物、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講授課程、發表演講和作報告等各種宣傳渠道,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24]。
二是編譯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馮文杰指出,瞿秋白是中國系統地譯介蘇俄作品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第一人,“左聯”時期他以滿腔熱情宣傳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介紹、翻譯和評述了諸多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有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運動的發展。丁新華認為,瞿秋白翻譯介紹馬列主義經典和文藝理論著作,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李春紅指出,在瞿秋白看來,翻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高爾基等的作品,亦是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革命思想的一個重要方法[25]。張亞楠指出,瞿秋白通過講演和發表馬克思主義革命偉人的傳記、文章,對農民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王義云指出,瞿秋白通過發表論文、譯著,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政治主張、方針、政策,加強了黨對思想領域的全面領導。林艷認為,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譯介,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傳播史上的關鍵轉折點,其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有效宣傳[26]。
三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王凌云指出,瞿秋白在上海大學授課期間,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政治學和民族學等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和闡述,用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教育中國青年,引導青年關心社會政治和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張從恒談到,瞿秋白經常到戲劇學校為教職員工和學生講政治課,鼓勵學校劇團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27]。朱世英指出,瞿秋白號召革命文化團體在白區也要開展革命的教育運動,利用和爭取一切公開的可能[28]。
學術界對瞿秋白宣傳教育工作基本原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點共識。
一是黨性原則。張真指出,瞿秋白在多年的新聞宣傳實踐活動中表現出堅強的黨性原則。周小紅指出,“堅持新聞報刊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無產階級斗爭、服務于黨的方針政策,始終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宣傳”[29]是瞿秋白明確的辦報思想和指導方針。厲凱談到,瞿秋白在其進行新聞宣傳的過程中,始終按照黨的意志、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道,充分體現了其宣傳教育思想的黨性原則。王麗媛認為,瞿秋白在開展宣傳工作的過程中,始終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朱喆、楊文茜指出,瞿秋白強調一切文化上、思想上、意識上的斗爭都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立場。
二是密切聯系群眾原則。王豪新指出,瞿秋白“特別重視工廠小報和群眾報紙,強調黨的宣傳要‘臉向著群眾’,深刻體現了我們黨的艱苦辦報,依靠人民群眾辦報和注意報刊的通俗化、大眾化的優良傳統”[30]。楊秀春和劉松茂概括了瞿秋白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深入思考,指出瞿秋白強調要用人民大眾的語言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來寫作,從而實現對人民大眾的宣傳教育。金民卿指出,瞿秋白強調文藝宣傳要堅持大眾化原則,必須以群眾為服務對象,適應群眾的需要,用大眾文化的形式把先進的理論滲透到大眾的頭腦和行動中。薛榮指出,瞿秋白非常重視語言文字如何更好地為民眾所利用和文字改革的問題,認為語言的大眾化是當時最迫切的先決問題。黃念然和王詩雨梳理了瞿秋白對文藝大眾化的探討,指出瞿秋白認為文學者只有成為民眾的代言人和民眾意識的綜合者,才能收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是體系相對完備的思想,它對開拓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宣傳教育思想、促進中國革命的發展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呂希晨指出,瞿秋白“寫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宣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和著作,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建設做了大量開拓性、奠基性工作”[31]。張真認為,瞿秋白的“旅俄通訊是中國最早運用新聞形式宣傳革命真理的作品之一,它開辟了具有社會主義精神的新聞作品的先例,為后來的新聞記者寫作通訊和報告文學提供了優秀范例”[32]。張之華認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報刊宣傳活動家,瞿秋白積累了黨報實踐經驗,開創了新聞傳播思想,對無產階級報刊產生的源流、使命和宣傳方式方法有著系統的論述[33]。劉新鋒和范葳指出,在中共“三大”前后,瞿秋白參與并主編了《向導》《新青年》《前鋒》等黨的理論報刊,形成了喉舌論、思想機關說、武裝勞動群眾說、編輯部司令說等其他新聞思想,創立了一套較系統的黨報工作方法,為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34]。彭艷萍指出,瞿秋白在宣傳教育實踐中的積極探索和豐富實踐,“為日后中國共產黨新聞宣傳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式和方法”[35]。徐新平認為瞿秋白在宣傳工作和新聞事業方面提出了諸多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意義的主張,不僅有力地指導了當時的新聞宣傳實踐,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寶庫中的重要內容。
孫淑認為瞿秋白滿腔熱情地宣傳列寧及列寧主義的偉大歷史功績,為中國革命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邱守娟談到,瞿秋白發表了諸多文章,向中國人民系統介紹了列寧主義的歷史根源、方法和理論,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理論貢獻。孔愛峰指出,瞿秋白在擔任黨的報刊負責人期間,擔負起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發動人民群眾和指導現實斗爭的任務,為革命的不斷推進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和指導作用[36]。曹利群和任俊認為,以瞿秋白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十分重視對黨員的宣傳教育和發展工作,使我黨黨員隊伍不斷擴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較大提高,有力地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展。李永春和岳梅指出,瞿秋白對十月革命的研究與宣傳,推動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十月革命經驗與方法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也為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繼續探索革命的道路,提供了歷史借鑒。
王關興指出,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建設、文藝斗爭思想等的研究和宣傳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著開拓性、首創性或鋪墊作用。何繼齡、林源、華曦同樣認為瞿秋白對農民割據問題、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和中國革命須解決的三大基本問題等的論述和宣傳,對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和“三大法寶”理論的形成有著開拓性的貢獻。顏悅南指出,瞿秋白在八七會議后的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37]。
總體而言,學術界已出版的諸多瞿氏傳記、年譜和專著等,對其宣傳教育思想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相對于瞿秋白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地位和長期從事宣傳教育工作的豐富經歷而言,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顯然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
從研究程度來看,目前,學術界尚未對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展開專門的系統性研究,相關研究中所涉及的內容也多偏重于對瞿秋白宣傳教育實踐史料性的描述,研究結論也多為概括性的,學理性分析稍有欠缺。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從黨的宣傳教育規律的視角,對瞿秋白的宣傳教育活動和思想開展系統的理論性研究,以豐富和完善中國共產黨早期宣傳教育思想理論。
從研究內容來看,多數研究者主要從宏觀視野對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原則、方法和重要價值展開研究,對其宣傳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主要特征和當代啟示等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挖掘相關文獻資料,從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產生、發展過程及其特征和啟示,以豐富和完善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研究。
從研究視角來看,現有研究大多立足于過去來闡述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探討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的研究相對較少,且研究結果存在重復堆積現象。因此,有必要立足當下,探尋瞿秋白宣傳教育思想對新時期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經驗啟示,推動黨的宣傳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