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

中國古塔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杰出的高層建筑。
1958年3月15日,為了介紹中國古塔建筑藝術的輝煌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中國古塔建筑藝術》特種郵票,全套4枚。劉碩仁設計。雕刻版。高振宇、趙亞云、宋廣增、高品璋雕刻。齒孔14度。無背膠。郵局全張枚數99(11×9)。北京中國近代印刷公司印制。
第一枚《登封·嵩岳寺塔》,郵票圖案是嵩岳寺塔,它位于河南登封縣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密檐式磚砌佛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年間。
第二枚《大理·千尋塔》,郵票圖案是千尋塔,它是中國西南佛教名塔,位于云南大理縣西北原崇圣寺前,建于南詔晚期,是一座密檐式空心磚塔,方形十六層,高69.13米,塔身每層正面開券龕,內置石雕像,塔頂有銅制覆缽、相輪,塔剎在1952年地震時震落。
第三枚《應縣·釋迦塔》,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佛宮寺內,建于遼代清寧二年(1056年),1974年進行加固修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式建筑,具有極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第四枚《洪洞·飛虹塔》,飛虹塔位于山西洪洞縣廣勝上寺,始建于漢代,屢經修繕,現存為明嘉靖六年(1527年)重建。塔全身用黃、綠、藍三彩琉璃裝飾,為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
這套4枚郵票統一使用豎式票幅,讓古塔雄踞頂天立地的位置,突出表現了它那巍峨高聳的英姿;畫面上1/2-2/3的空白留作天空,而且潔凈明亮,不繪一絲云彩,使古塔形象顯得鮮明醒目;面值和銘記文字分別置于畫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既平衡了畫面,又醒目突出。
1994年12月15日,為了宣傳中國古塔建筑藝術的輝煌成就,郵電部發行了《中國古塔》特種郵票,全套4枚。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區4公里的慈恩寺內。始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親自設計并督造建成。它反映唐代木構佛殿建筑形象,是研究唐代建筑的寶貴資料。被視為古都西安和陜西省的象征。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近年來,由于西安市區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傾斜了1米有余。
“泉州開元寺鎮國塔”。鎮國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開元寺內大雄寶殿東側。與開元寺大殿西側的仁壽塔合稱“雙塔”,是泉州的標志。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
“杭州開化寺六和塔”。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錢塘江邊月輪山上。始建于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禪師為錢江潮而創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各層都有外廊通至最上層,可眺望錢塘江上風帆片片的景象。塔的頂層裝有明燈,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
“開封祜國寺塔”。祜國寺塔位于河南省開封市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因建在開寶寺內,故稱開寶寺塔。1938年,遭侵華日軍炮擊,塔身第四至十三層嚴重損毀。建國后進行大規模維修,恢復了鐵塔原貌。造型秀麗峻拔,氣勢宏偉,可視作是一件用琉璃磚瓦燒制而成的大型藝術品,也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琉璃塔建筑,素有“天下第一塔”之譽。
小全張畫面為4枚郵票橫向排列,上方為金色的“中國古塔”文字和圖騰。配以棕色布紋底色,古色古香。本套郵票是我國繼1958年特21《中國古塔建筑藝術》之后發行的第二套古塔郵票。

左:泉州開元寺鎮國塔。中:杭州開化寺六和塔。右:開封祜國寺塔

《中國燈塔》特種郵票
這套郵票選取我國著名山水風光景點為主圖,是我國普通郵票中面值最全、枚數最大的一套。其中一張面值5分的郵票,雕刻版,表現的是蘇州虎丘塔。
蘇州虎丘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上,俗稱虎丘塔,有“先見虎丘塔,后見蘇州城”之說。
虎丘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結構閣樓式磚身木檐塔,共7層,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組成。虎丘塔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樓閣式多層磚石塔的典型代表,為現存江南仿木樓閣式塔年代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磚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樣式特征為獨特的江南仿木樓閣式塔系樣式,是江南樓閣式塔演變過程中的活化石。
1997年10月,國際燈塔(航標)協會在法國召開會議,審查世界各地具有重要導航作用的歷史文物燈塔106座。經中國海事局申請,上海泖塔、溫州江心嶼雙塔、浙江花鳥山燈塔、大連老鐵山燈塔、海南臨高燈塔這5座燈塔,被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并列入“百座世界著名燈塔”名錄。
國家郵政局定于2002年5月18日發行《歷史文物燈塔》特種郵票1套5枚。分別為泖塔、江心嶼雙塔、花鳥山燈塔、老鐵山燈塔、臨高燈塔。本套郵票以鋼筆畫的手法描繪出遠景、中景和近景的5處6座燈塔雄姿,并以清淡的航海圖為背景,更好地襯托了郵票的主題。
泖塔,位于上海市青浦縣沈巷鎮的泖島上。磚木結構,5層,方形,系唐代高僧如海于乾符年間(874-879)所建。后增建殿閣,名“澄照禪院”,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了。
江心嶼雙塔,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甌江中的一個孤嶼上。嶼上兩個山頭,東為象巖,西為獅巖,兩巖上各有一塔,相望對峙。東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高28米;西塔建于宋開寶二年(969年),高32米。據《溫州府志》《孤嶼志》等記載,自宋代開始,直至清光緒年間,雙塔塔頂夜燈高照,指引航向,成為溫州港的重要航標。
花鳥山燈塔,位于浙江省嵊泗縣嵊泗列島最北側的花鳥山島西北角山嘴上。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現塔區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燈塔占地12.56平方米。這座燈塔已成為遠東、中國沿海南北航線和進出長江口及上海港船舶的重要航標,是太平洋四大燈塔之一,居世界第二。
老鐵山燈塔,位于遼寧大連市旅順口的最南端。該塔始建于1893年,裝備有大型光學透鏡,燈光射程達48公里;1997年又增設了全球衛星高精度定位儀。入夜,燈塔旋轉著兩條交錯的光柱,劃破黝黑的海空,為經過旅順口和渤海灣的來往船只指引航向。
臨高燈塔,位于海南省臨高縣凸出于瓊州海峽的一個岬角上,距縣城10公里。岬角前端有250米長的天然攔潮礁石,古有“仙人指路”的傳說。該塔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高21米,塔身為鑄鐵鍛造,圓筒形。燈光可照射數千里,是船舶來往于瓊州海峽及通往北部灣、東南亞的重要引導標志,是重要的國際航標。
“暮靄直從漁笛起,月華高過塔燈遙。”我國燈塔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先民們就懂得把碣石作為“天然燈塔”指引航行,護佑平安。“燃燈以照夜渡”,滬上泖塔、甌嶼雙塔、花鳥山燈塔、老鐵山燈塔......如明珠般散落于我國遼闊水域,在人類航海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2016年10月28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燈塔》特種郵票一套,此次發行的中國燈塔郵票,集中展示我國近年來建設發光的華陽、赤瓜、渚碧、永暑、美濟五座大型多功能綜合燈塔。這五座燈塔集成了現代助航技術,融合了傳統文化設計理念,堅守在交通要道,照亮航程,保障安全。郵票志號:2016-19,T華陽燈塔、T赤瓜燈塔、T渚碧燈塔、T永暑燈塔、T美濟燈塔。郵票由史淵設計,北京郵票廠影寫版印刷。
我國首都北京,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舉世聞名的宮殿、壇廟、寺院、園林等名勝,為了宣傳我國首都這些珍貴的歷史勝跡和文化遺產,郵電部專門發行了這套《首都名勝》特種郵票。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志性景點。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景名勝中也占據極其重要的標志作用。

鄭州“二七”紀念塔郵票
1983年2月7日,為了紀念“二七”大罷工60周年,郵電部特發行這套紀念郵票。
二七紀念塔,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建于1971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我國建筑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它是為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物。鄭州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
寶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