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嘯林

小學中年級體育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提升是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可實現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促使中年級小學生全面發展,豐富體育課堂管理研究。本文以中年級學生的角度,對影響體育課堂管理效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從學校、教師、家庭三方面探討解決對策,希望以此為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管理方面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影響中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效果的原因
學校因素
首先,課堂管理跨度大。一個班級中的人數對體育課堂管理有重要影響,若班級人數適合,則有利于教師管理。若班級人數過多,使師生互動交流減少,這樣即使學生有問題也不能及時獲得教師的幫助,教師也難以了解并記住每一名學生的特點。其次,體育設施不足。完善的體育設施對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有一定影響,教學資源的好壞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與行為。據調查,部分學校由于缺少完整的運動環境、體育器材,體育教學只局限于幾個項目,無法開展趣味性項目教學,這會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增加班級管理難度。最后,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現在還有很多小學以學生成績為考核標準,大大限制了小學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對體育學科來說,學生與教師更加注重的是測試成績,所以教師教學也側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對于課中出現妨礙教學的行為,教師如果只運用簡單壓制的形式,可能導致課堂管理活動產生問題。
教師因素
首先,教師缺乏相應管理觀念。部分學校與教師的管理觀念落后,實踐中也不能積累教育管理觀念,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經驗各成一派,缺乏有效指導,多數是前輩傳授與自己摸索,獲取途徑單一,所以相關管理理念落后,對課堂管理形成障礙。其次,年輕體育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不強。很多年輕教師課堂管理能力弱,在控制課堂與處理突發事件上還不能靈活處理,不能科學處理課堂活動進程,不能有效預防問題行為,導致教學失敗。最后,教師管理課堂方法不當。只有認真負責、尊重學生的體育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如果教師管理學生的行為粗魯,則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增加問題行為的產生。體育課堂中的管理效果,受教師自身素質影響,只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與方法,才能更好維護課堂秩序。
家庭因素
一直以來,家長都對學校期望很高,很多家長將教育責任完全交給學校。另外,部分家長還對教師十分嚴格,學生出了問題就將責任推給教師。學生生病了責怪學校關心不足,學生逃課則譴責教師上課吸引力不足,將原因歸咎于學校與教師。
改進中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效果的策略
學校方面
首先,創建良好的課堂環境。學校在安排體育課程時,應盡量安排一位體育教師帶同一年級,最好是從一年級開始帶班,直至畢業。這樣不但為教師備課提供方便,還有利于培養師生情感。另外,學校應盡量提供充足的運動場地與設備器材,滿足學生運動需求;若場地不能改變,可適當創新與豐富運動器材,引進更多中年級學生習慣的運動器材,再結合教師多樣化教學方法,彌補場地不足的問題。其次,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管理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培訓。在校園“三級管理”的推行下,學校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權利,因此學校也要承擔對應的義務,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方面的專題培訓,結合小學生自身特點與問題合理制訂培訓方案。例如,定期進行課堂管理理論講座,引進課堂管理有關參考資料,對新入職教師采取“以老帶新”的方法,共享經驗,交流心得。最后,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學校對體育教師上課的評價應該是綜合性、有發展性的,此不但要借助體質測試與期末測試,還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因為一名學生的體育知識與能力發展與自身條件有關,有的學生即使上課很努力,也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體育學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終身教育,因此學校要以發展的眼光觀察學生綜合素質,并從體能、技能、運動參與度、課堂表現等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讓更多學生提升運動的信心。
教師方面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對于體育課堂的管理,教師要堅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中年級學生發展規律,激發其學習潛能,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對待學生的管理要堅持“民主平等”。如果教師使用專制管理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參與度,使師生互動降低,這樣教師就意識不到自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即使再努力也不能有效帶動學生發展。只有采取民主管理、高校溝通,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實施課堂管理。教師將管理與教育結合,實現“管理即教育”,轉變以往體育教育實踐時管理和教育分開的問題,多花精力研究班級管理知識。借此即使產生突發事件,體育教師可以巧妙解決、化解,不會再誘發新的問題?;诖耍處熞獦淞⒄_的管理觀念,在此之上才能高效管理。
其次,提升管理能力。此是關鍵,可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討論。系統的管理理論學習對體育教師管理課堂來說十分重要,同時還需教師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技能。因此,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提供的實踐和學習,加深并鞏固學習效果,提升課堂管理能力。但是教師學習機會有限,要想快速提升管理水平,還需建立終身學習的決心。具體有下面幾種形式:反思管理經驗,總結經驗提升自己、與同學科教師溝通,借鑒他人經驗、投身教學科研,在實踐中端正自己。
最后,豐富處理課堂問題的方法。課堂中學生問題行為管理是教師實施課堂管理的主要內容。“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即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要防微杜漸,做好預防;事情產生時要及時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擴散;事情發生后在進行責罰,防止再犯。在此預防是上策、制止次之、責罰是下策。有時中年級學生的問題行為是無意為之,但是一旦出現就可能再犯,所以體育課堂中有效的管理行為是預防,即將問題扼殺在產生以前??梢灾贫ā罢n堂規則”,以此對學生期望行為進行表達,即詳細告知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教師要在新學期開始時先了解本班學生,然后向其解釋制定規則的意義,以此規避并糾正一些問題行為。教師在制定規則時候要注意:第一,規則要及早制定,因為新學期開始時新鮮事物可獲得學生的積極確定。第二,規則的建立可由師生一同討論制定。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教師指導下制定規則的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認同與內化,進而自覺遵守、樂于承擔責任,執行的時候也更加順利。第三,課堂規則的制定要更具體、清晰、有較強的操作性,使其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運用;且規則的制定不能模棱兩可,如“上課認真”這樣的話要盡量摒棄,使用“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示范,不要隨便插話”代替。當學生心中有完整的課堂規則后,就會慢慢提升其規則意識,與自律能力。
家庭方面
家庭因素不能忽視,所以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與理解。事實上體育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很少,往往是學生犯錯或受傷后,體育教師才會與家長溝通。前者,教師要客觀說出學生的表現,并闡述該生體育方面的閃光點,讓家長體會到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重視。家長在此要以平和的態度面對教師,理解其行為,并一同討論解決辦法。若是學生受傷后的溝通,體育教師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其真實情況,盡量助學生、家長將損失降到最低,教師的態度要誠懇,家長要平和,盡量快速解決問題。
總之,課堂管理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可為學生創建和諧的學習環境,推動其全面發展。本文經過對教師課堂管理的分析,為提升教師管理方法提供靈感,進而改善課堂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