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焱宏 李潔
摘要:該文基于華為“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體系,對華為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保障體系建設的三個級別,即初級、中級、高級的工作內容及要求進行了對比分析。分析發現:初級注重基礎操作,強調對中級的支持性工作;中級在提升操作水平的基礎上開始涉及系統部署與調測,而高級則在中級的基礎上注重更為全局性、統籌性工作。總體而言,三者為遞進關系,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圍繞一個核心內容:基于軟硬件資源及環境實現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以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網絡布線等各類功能性需求,在綜合考慮技術方案和設備選型的先進性和成熟性的基礎上,保障網絡系統的先進性與規范性。
關鍵詞:1+X;網絡系統;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對比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06-0178-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概述
當前,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呈現出操作智能化、接入無線化、協議靈活化以及運維現代化的趨勢。而掌握技能融合、提升場景化能力是掌握網絡技術的關鍵。網絡占據作為萬物互聯的地位,在全球化數字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職業教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華為“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應運而生,其中“1”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華為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該認證體系主要針對智能計算平臺應用開發,面向IT互聯網企業、向數字化轉型的傳統型企事業單位、政府等的基礎設施管理,應用軟件開打測試部門、從事智能計算平臺搭建、平臺管理、數據管理、基礎應用開發測試等任務[1]。該職業認證系統主要包含三個層面:(1)HCIE認證——即互聯網專家認證,掌握大中型復雜網絡技術,并具備獨立設計各種復雜網絡和實施設計的能力;(2)HCNP認證——即專業工程師認證,具備獨立設計中型網絡和實施設計的能力,提供較高的安全性、可用性以及可靠性;(3)HCNA認證——即助理工程師認證,定位中小型網絡的基本配置和維護。華為認證體系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2]。
2 “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的級別及內容特征
“1+X”證書《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制定。該證書評定的技能等級標準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系統與維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通信技術等。 僅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和通信技術專業,全國共有800多所職業院校開設,因此“1+X” 證書覆蓋面很廣。華為作為處于國內及國際領先地位的數據通信設備生產商,在國內外占有極高的市場份額,該證書的教育評價將大大促進學生就業。而“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基于校企合作開發相關證書教材,會促進職業院校跟上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及時將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內容,從而反映典型崗位職業能力要求。
根據“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的劃分,“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相應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其中初級包括操作安全保障、網絡系統硬件安裝、網絡系統基礎操作、網絡系統基礎運維四個基本領域,中級涵蓋通用操作安全保障、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網絡系統運維三個領域,而高級則涵蓋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網絡系統高級運維、網絡系統性能調優四個領域。從內容上看,初級注重基礎操作,中級在提升操作水平的基礎上開始涉及系統部署與調測,而高級則在中級的基礎上注重更為宏觀的規劃、設計、優化等能力,三者為遞進關系,而且側重點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2.1 初級注重基礎操作
“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初級階段所涉及的四個基本領域的工作多為基礎性的,大部分情形下要求工作人員協獨立完成日常基礎操作,協助完成網絡部署與調測工作,為中級操作提供支持,而不涉及規劃與設計等較為全局性、統籌性的工作。
首先,在操作安全保障方面,工作人員通常需要具備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識,執行通用安全規范,完成安全操作執行。同時,工作人員也應能夠準確識別安全風險,并按要求運用相關知識與能力及時處理安全相關緊急情況。其次,在網絡系統硬件安裝領域,操作人員應獨立完成設備安裝部署、線纜連接部署以及識別硬件檢查三類。此外,工作人員也具備基于現場實際情況對安裝布局進行靈活調整的能力。再次,在網絡系統基礎操作領域,工作人員需要執行設備登錄管理、設備軟件系統管理、設備基本配置管理以及運行狀態檢查四類基本任務。最后,在網絡系統基礎運維領域,工作人員則需要完成機房周期巡檢、網管軟件操作管理以及網絡故障處理三類日常任務。其中,機房周期巡檢、網管軟件操作管理要求工作人員獨立完成,而網絡故障處理則要求工作人員根據設備硬件狀態信息協助完成設備硬件故障排查,完成硬件設備更換。同時,要求網絡管理人員根據設備接口狀態信息協助完成網絡連通性問題排查,完成物理網絡線路整改[3]。
2.2 中級有所升級并涉及系統部署與調測
“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中級階段涵蓋通用操作安全保障、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網絡系統運維三個領域,比初級少一個網絡系統硬件安裝的基礎性工作領域,多了一個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領域,同時網絡系統運維領域有所升級,為高級操作提供支持。
首先,在通用操作安全保障領域,其基本工作內容與初級有所重疊,但更注重獨立操作執行通用安全規范、完成安全操作執行。其次,在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領域,要求工作人員在完成交換網絡部署、路由協議部署、常見網絡應用部署、網絡安全與可靠性技術部署、無線網絡部署等五類任務的同時,協助高級操作。具體包括:①交換網絡部署工作過程中,網絡管理人員應根據交換機的各種規格完成不同場景下的交換機選型,運用以大網中數據幀結構、MAC地址等作用和以太網中數據轉發過程,基于VLAN架構完成VLAN和VLAN間路由的配置,基于生成樹的基本原理完成生成樹的配置,并基于ARP的基本原理和ARP緩存表的作用完成其基本配置。②路由協議部署過程中,網絡管理人員應基于路由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根據高中低端路由器及規格進行部署,運用IPv4/IPv6編址原理、IP報文的結構、VLSM和CIDR等相關知識對網關予以配置。同時,分析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RIP和OSPF)的不同應用場景,對靜態路由(浮動路由和CIDR)和動態路由(RIP和OSPF)進行網絡配置。③常見網絡應用部署,基于DHCP協議原理完成DHCP基本配置,基于DNS協議原理完成DNS基本配置。④網絡安全與可靠性技術部署,基于ACL原理完成ACL基本配置,基于NAT原理完成NAT基本配置,基于AAA原理完成AAA基本配置,利用路由器實現簡單防火墻功能,基于鏈路聚合、設備堆疊和VRRP的基本原理完成設備堆疊和VRRP等配置。⑤無線網絡部署,基于無線射頻基礎原理和WLAN基本協議原理,識別WLAN產品和規格,利用FAT AP模式進行無線網絡部署[4]。
最后,在網絡系統運維領域,其工作內容除覆蓋初級所涉及的周期性巡檢、網管軟件操作、網絡故障處理三類以外,增加了自動化運維。其中,前三類工作均強調獨立完成,而自動化運維則要求工作人員基于網絡編程和自動化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例如:開放可編程整體架構、兩層開放全景圖等,進行自動化運維操作,同時利用Python編程技術,進行常見庫的操作,例如:telnetlib、netmiko等[5]。
2.3 高級注重全局統籌性
“1+X”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高級階段涵蓋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網絡系統高級運維、網絡系統性能調優四個領域,減少了初中級均涉及的通用操作安全保障工作,升級了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網絡系統運維工作,增加了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網絡系統性能調優工作。
首先,在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領域,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完成二層網絡架構、VLAN、二層防環協議(STP/RSTP/MSTP)等設計和選擇,并輸出網絡設計文檔;②根據實際業務的需求完成IPv4/IPv6子網劃分、路由協議選擇(含BGP和IGP),路由區域劃分和特殊區域等規劃,并輸出網絡設計文檔;③根據網絡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完成網絡中BFD、VRRP和端口安全等設計;④根據實際業務對無線網絡的需求,完成無線網移拓樸、AP上線和轉發方式設計,并輸出網絡設計文檔;⑤根據實際需求,利用文檔和信息的查詢和搜索功能,對已有網絡規劃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6]。
其次,在網絡系統部署與調測領域,其工作亦涵蓋中級階段所要求的交換網絡部署、路由協議部署、常見網絡應用部署、網絡安全技術部署、無線網絡部署五類,但更為強調獨立完成工作,對中級操作的指令性工作。
再次,在網絡系統高級運維領域,其工作任務亦涵蓋中級所包括的周期性巡檢、網管軟件操作、網絡故障排查、自動化運維四類:①周期性巡檢更注重結合網絡整體狀態,分析并大限網絡中的潛在風險;②網管軟件操作則側重基于通用網管協議原理,使用網管系統進行設備管理和業務管理;利用網管系統,完成設備自動化部署以及整個網絡的集中式管理和維護;③網絡故障排查側重根據不同常見的網絡故障類型,例如:硬件類故障、軟件配置類故障等,快速準確定位故障范圍并解析故障原因,擬定和實施相應的故障處理方案。而對于復雜故障,需要分析和排查其根因,并輸出故障報告文檔和規范化操作文檔;④自動化運維則注重基于網絡編程和自動化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例如:開放可編程整體架構、兩層開放全景圖等,進行自動化運維操作,同時利用Python編程技術,進行常見庫的操作,例如:telnetlib、netmiko等。此外,高級階段更為更強調分析網絡運維需求,通過編寫自動化運維腳本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標[6]。
最后,網絡系統性能調優領域,其工作任務包括網絡聯通性優化、網絡服務質量優化、網絡可靠性優化三類:第一,網絡聯通性優化包括:①根據網絡規模變化,優化路由協議的區域劃分和特殊區域等設備;②根據網絡負載、業務等需求,優化策略路由或路由策略;③完成路由重發布,并通過策略避免環路和次優路徑。第二,網絡服務質量優化包括:①基于網絡服務的三種模型及其優缺點進行網絡服務優化;②對數據報文進行分類、標記等操作;③充分運用擁塞管理、擁塞避免、流量監管和流量整形等技術原理,完成相關基本配置;④基于綜合考慮服務需求,完成網絡服務質量優化。第三,網絡配可靠性優化,包括:①根據不同網絡場景和需求,選取最佳的可靠性技術;②基于VRRP、BFD等技術原理完成相應配置;③完成BFD等技術與常見路由協議間聯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華為“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體系,對華為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保障體系建設初級、中級、高級的工作內容及要求進行了對比分析。初級注重基礎操作,強調對中級的支持性工作;中級在提升操作水平的基礎上開始涉及系統部署與調測,而高級則在中級的基礎上注重更為全局性、統籌性工作,強調宏觀的規劃、設計、優化等能力。三者為遞進關系,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圍繞一個核心內容,即基于相關于軟硬件環境、軟硬件資源實現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計算機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布線等各類功能性需求,綜合考慮技術方案和設備選型的先進性和成熟性,從而保證網絡系統的先進性與規范性。
參考文獻:
[1] 王隆杰,梁廣民,葉禮兵.校企合作開發“1+X”證書教材實踐——以《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為例[J].教師,2021(13):109-110.
[2] 王蕊.“1+X”證書制度對中職教學的影響探究——以“網絡系統與運維”證書為例[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1,29(2):86-87,94.
[3] 周小青,姜樂軍,肖紅升,等.基礎性條件保障:“1+X”證書制度下的實訓基地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16-20.
[4] 王林,陳何雄,何映軍,等. IT運維服務質量改進與IT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分析[J]. 數字通信世界, 2016, 000(012):167-168.
[5] 趙林.華為cdma 1X核心網絡解決方案[J].中國電信建設,2001(10):50-51.
[6] 王慧. “1+X”證書制度"+"的意蘊,價值邏輯和質量保障研究[J].教育研究, 2021, 4(6):162-163.
【通聯編輯:朱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