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要:自2018年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提出“新基建”后,與“新基建”相關的5G、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行業熱度有增無減。“新基建”與信息化密切相關,推進“新基建”必然會引發新一輪信息革命,與之相關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洪波涌起。網絡安全作為“新基建”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后盾,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應網絡安全崗位大幅增加,網絡安全人才需求形成巨大缺口。基于此,文章指出,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職業院校應緊跟時代發展需求,明確人才培養規劃目標,優化網絡安全專業設置,加大對與信息安全實踐密切關聯的網絡安全實驗室的投入和技術建設,與企業合作,發揮聯動優勢,以實用性人才和技術產出助力國家“新基建”的推進,促進我國經濟在新形勢下加快向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轉變和協同發展。
關鍵詞:“新基建”;網絡安全;職業教育;實驗室;校企共建
中圖分類號:TP39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06-0171-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基于新一代科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其中,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7大領域是重點發展方向,具體內容涵蓋通信、電力、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1]。“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現在與傳統基建的內容迥然不同,“新基建”更側重從科技出發,針對5G、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層面技術的建設,是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增加科技內涵,強調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結合,賦能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時代的科技內涵。
1 “新基建”背景下,網絡安全迎來發展新機遇
“新基建”改變了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向和布局,必然會引發新的產業經濟結構、人才需求結構、教育發展方向等多重變革。從“新基建”的重點發展內容來看,其在信息化方向發力更多,例如: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這些領域除了需要考慮自身架構的安全外,也應兼顧多重變革下應用場景的安全。新形勢下,人們對網絡整體系統及安全架構的重視程度顯著升級,現實安全的對決其實是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而不是獨立相關技術的競爭。“新基建”加快了新的技術難點和技術攻關點需求的出現,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安全等。在當今世界,單純的物理網絡安全已經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物聯網安全需求了。自2018年以來,國際國內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無論是美國東部的物聯網DDOS攻擊斷網事件,還是委內瑞拉電“戰”、沙特煉油廠被代碼“引爆”未遂,都表明了網絡空間攻擊者對新型基礎設施所造成的破壞威力日益顯著[2],加快配套網絡安全的建設刻不容緩。由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會產生不同的安全需求,因此,“新基建”對信息安全的多樣化、差異化需求與日俱增。網絡安全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新基建”刺激了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未來網絡安全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網絡安全必須抓住“新基建”這一機遇,從多角度展開變革,以便助力科技產業研發,賦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推動我國發展智能經濟、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強有力的后盾。
2 網絡安全需求增加,技術人才短缺
過去由于信息行業發展程度不充分,社會對網絡安全重視程度不夠,因而相應的崗位不多,相應的教育培訓明顯滯后。隨著近幾年信息行業的迅猛發展,信息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細分和融合,例如5G涵蓋了通信和網絡,人工智能被應用于通信、交通、生產、安全等多個領域,工業互聯網等應用場景紛繁多樣。數量繁多的網絡應用場景對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需求進一步細分,各類型的網絡安全需求呈現量級增加態勢,而對應的高校安全專業無法完美契合實踐需求,且對應的人才數量不足,網絡安全人才供不應求。
據新華社報道,當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的市場需求預計將超過140萬,然而目前每年網絡安全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不足1.5萬,隨著“新基建”的推進,這一缺口還將持續擴大。如果不盡快采取措施,數字鴻溝將越來越大。由此可見,網絡安全產業的人才缺口十分巨大,在行業紅利的背景下,網絡安全相關專業的光明就業前景不言而喻[3]。
在這一背景下,政府、企業、高校等對網絡安全專業越來越重視,政府政策角度為網絡安全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扶持政策和支持項目,企業也從薪資、技術參股、開發重點項目等著手吸引網絡安全專業人才,高校則從擴招安全網絡安全專業學生數量、優化實踐課程比例、引進優質師資力量、與企業搭建人-崗供需平臺的角度來吸引學生報考安全網絡專業、增加應用型網絡安全專業人才數量、提升網絡安全人才后續發展能力。多重合力,共同助力國家“新基建”的推進。
3 職業院校網絡安全專業的設置
“新基建”在引領行業發展模式變革之外,對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用人模式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更應抓住這一機遇,著力推進安全網絡專業的開設、改進和相應師資力量的引進、優化和關乎實踐的實驗室建設。
專注于網絡教育的山西新華電腦學校在2018年12月與360公司強強聯手,建立了“新華·360網絡信息安全學院”,依托該學院共同開設了“360網絡安全精英”與“網絡信息安全工程師”兩大專業。學院從長遠考慮,及時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和360公司創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資源互通、優勢互補以及教學上的無縫對接,共同培養市場緊缺專業技術過硬、職業素質優良的合格的復合型網絡安全精英人才[4]。二者在“新基建”的發展紅利下,緊抓機遇,必將成為網絡安全領域的強勢新銳力量。
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渠道,面臨如此巨大的發展機遇,及時跟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是明智之舉。
3.1 樹立網絡安全意識,強化職業道德培養
網絡安全隱患一方面來自技術漏洞,更重要的還是人為因素。目前出現的諸多網絡安全問題,背后的原因除了政府機密、商業利益驅動外,更多是人為惡意攻擊心理。職業院校在進行網絡安全專業設置時,職業道德培養和網絡安全意識是首先需要納入課程設置范圍的。只有樹立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網絡安全意識,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才能在排查網絡安全漏洞時產生敏感性和憂患意識,及時排查、反映、清除網絡安全隱患,制定網絡安全戰略,避免重大損失。
3.2 明確網絡安全課程方向,有的放矢
職業院校在設置網絡安全專業時,應明確設置目的是為了應對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網絡安全問題。因而,對專業課程的設置方向應有所考慮,主要可針對5G網絡、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數據中心等方向設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職業院校的網絡安全專業課程應包含以上內容,只有明確以上技術的應用機理,才能在出現問題時準確抓住漏洞,有的放矢。
3.3 加大實踐課程比例,設立應用型實踐平臺
網絡安全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對專業技術的要求很高。然而,在我國當前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基礎到的多為基礎知識。盡管基礎理論很重要,但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對現實而言起到的作用更大。所以,職業學校在設置這類專業時,應考慮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與政府。企業合作搭建應用型實踐平臺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3.4 增強網絡安全專業師資力量
網絡安全專業與智能經濟、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當前的人才缺口巨大。想要培養出合格的網絡安全人才,相應的師資投入必不可少。高校可通過與企業合作,引進企業高技術人才作為特聘教師,開設行業解析講座和課程,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也可通過吸引企業投資,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培養網絡安全定制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企業人才的對口培養,減少企業人才流失成本。
4 職業院校網絡安全實驗室的建設
網絡安全專業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其實踐的本質要求職業院校除了增加實踐課程比例外,還應提供相應的實踐基地,即網絡安全實驗室。“新基建”背景下,職業院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建設問題。
4.1 網絡安全實驗室建設面臨的問題
網絡安全行業關乎國家“新基建”的推進成果,因此在人才培養中相應的實訓必不可少。然而,職業院校在當前的人才培養主體中雖然也占據了一定比例,但是與本科高校、研究生院校以及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相比,處于弱勢地位。首先,由于級別較低,理論水平上不及本科、研究生院校,在招生和招聘優秀教師方面吸引力不足;其次,職業院校數量雖然多,但是師資力量相對較弱,可提供的項目實踐和獲得的資金投入較少,阻礙了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實踐項目的落地效果。
4.2 網絡安全實驗室建設的策略
盡管職業院校在網絡安全專業建設方面困難重重,但在“新基建”這一巨大機遇下也能提出新的破冰策略,突出重圍。
4.2.1 集中力量,打造優勢學科
在“新基建”背景下,網絡安全專業課程進一步細分,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都對網絡安全產生了差異性要求。職業院校雖然無法全面強化網絡安全技術課程,但是可以集中力量重點打造一個或幾個優勢課程。不同的職業院校可以通過交流,分別蓄力聚焦某一優勢,多個職業院校形成合力,也能在新形勢下分一杯羹。
4.2.2 與行業聯動,構建定制型網絡安全項目實驗室
企業雖然具有資本優勢,但是想要集中人才、資本和實驗場地相對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職業院校提出合作,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和實驗場地是明智之舉。具體而言,可結合企業具體的一個或多個項目展開合作,構建定制型網絡安全項目實驗室。高校人員構成簡單、實驗環境相對安全,有助于企業機密項目的開展。企業提供資本的同時獲得了安全的實驗環境和低廉的維護成本;職業院校獲得了項目實踐經驗和資本的加持:二者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實現共贏,可謂一舉多得。
5 結束語
“新基建”的提出,加大了社會、企業對網絡安全技術人才和崗位的需求,同時也刺激了職業院校改變傳統的網絡專業設置思維和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的機遇到來之時,職業院校唯有優化課程設置,形成優勢科目,攜手共建;與企業合作,建設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實踐平臺,加緊突出優勢,穩中求變,方能抓住信息化產業拋出的橄欖枝,實現專業建設的突破,為未來發展謀求出路。
參考文獻:
[1] 墨者安全科技.2018年DDOS攻擊事件更為嚴峻 網絡安全問題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EB/OL].[2018-10-30](2021-06-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735637509282086&wfr=spider&for=pc.
[2] 迅動物聯.“新基建”視野下網絡安全新趨勢[2020-07-10](2021-06-06).https://www.sohu.com/a/406813909_120697690.
[3] 王甜.誰是未來安全官[N].新華日報,2020-08-26.
[4] 山西新華電腦教育.“新基建”保障重要基石——網絡安全,人才缺口百余萬[2020-10-26](2021-06-06).https://www.sohu.com/a/427339412_120400911.
【通聯編輯: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