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麗
過去,由于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導致了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這種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相對閉塞。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課改的不斷深入和課程理念的不斷變化,各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對初學者來說,學習英語最重要的不是記住幾個字母或是幾個單詞,而是要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它,以及如何學習它,這也是筆者在英語教學第一堂課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學中,筆者會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信息化教學帶給他們的益處,從而對英語學習充滿美好向往。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老生常談。不管是什么年齡段的學生,只要他們對一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在學習時更加集中注意力。多媒體中的卡通人物、標準發音、動感音樂和豐富多彩的情境創設等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也可以讓學生在模仿和參與中逐漸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例如,在英語課動物教學的“Lets do”環節中,筆者要求學生跟著動畫和音樂去模仿monkey、 tiger、 elephant、 bird、 panda的動作,這激起了模仿能力較強學生的興趣,他們紛紛展示自己所代表的動物。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影響下,一些羞澀的學生也能大膽地展示自我。學生們在聽、說、做相融合的環節中,輕松地記住了這幾個單詞。表演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在同學的注視下感受到了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學習的自信心也就樹立了起來,自身的潛力也在無形中發揮出來。
二、創設情境,強化感知
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叫做創設情境,枯燥的死記硬背只會出現“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情況。在進行英語課文教學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動畫可以真實地展現人物的對話、動作和情境,這可以快速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授“Here you are. ”“Thank you.”“Youre welcome.”這一連串對話的時候,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朗讀并背誦,學生雖然能夠記住,卻很難理解這些句子間的因果關系。如果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動畫,學生會很自然地融入相應的對話和動作當中,很容易便能理解這幾句英語之間的因果關系。
除了課文學習,在日常的語言練習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如選取一個家庭日常對話或一個童話故事選段。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角色,和同伴說一說、演一演。沒有了刻板的約束,學生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在學以致用中感受英語的魅力。
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避免“滿堂灌”的形式。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在筆者的課堂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那就是“我是配音小能手”。在這個環節中,筆者會將課文動畫當中的原音消除,讓學生進行現場配音,要求學生做到“跟得上、讀得順、感情好”。為了當上“小能手”,學生們在學習句子和模仿語音語調的時候都特別認真。筆者還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予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讓他們自由搭檔,選擇角色,自主配音。當學生們完全融入到角色當中時,他們的語音語調、情感表達就和單純地朗讀課文完全不同了。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英語的學習習慣
以往,學生們獲取英語發音的渠道是聽教師讀,這種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教師發音不夠準確,有的連讀、重讀、語調、情感表達不到位,這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現在多媒體中的很多示范性朗讀都是標準的英、美式發音,學生能夠在聽、說、跟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學中,筆者會在課前的聽寫環節播放錄音聽寫單詞,剛開始時,很多學生抱怨錄音語速過快、單詞連音聽不清等一系列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筆者發現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們在聽力練習時更加專注,而且能使他們慢慢地接受不同語調下的語音變化。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在缺少語言環境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最大的困難在于羞于開口。通過課文對話、情景動畫接觸了英美文化后,學生們了解了外國人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比如語氣更為夸張、情感表達更加直接等。
表達是思維的外殼。教師讓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上對課文人物進行模仿和表演,既加深了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讓學生們變得更加大膽,更敢于表現自己。學生暢所欲言,說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五、近距離感知異國文化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換句話說,學習一門外語必然意味著同時在學習一國的文化。語言是一種工具,是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注重文化的傳播,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那么,如何讓學生不出國門就能接觸到外國的文化呢?每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中,筆者都會安排幾節“English time”,這幾節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新聞、圖片等來感知英語國家的節日形式和氛圍,也可以讓他們從英語電影和動畫中了解外國家庭的生活方式、人際關系和語言特點。接觸得越多,學生們就越能認識到異國文化的特點,也就知道了“原來外國人是這樣的”。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優勢顯著。但絕不能簡單地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必須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避免出現華而不實的課堂。要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以及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多媒體的運用,選取多媒體的最佳切入點,做到每一個環節都能讓學生受益,爭取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下盡可能更多地接觸社會、感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