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倩
我很喜歡葉圣陶先生對教育的觀點,他說:“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農業,是根與莖的生長,是花與果的守望。每粒小小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中,歷經四季更迭,走過雨露春風,蓄足力氣破土而出迎接大地上的光亮,稚嫩且勇敢地去熱愛未知的世界。
生長過程中,每粒種子都需要滋潤與呵護,需要鼓勵與自由。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精耕細作。作為教師,我們是引導者,更是呵護者,要善于蹲下身子觀察每一粒種子,耐心發現種子的無窮潛力,充滿信心地喚醒種子對生活的興趣、對生命的熱愛。
本學期我接手了一個角落,這個角落是屬于學生們的角落,是個自由言語、隨意唱跳、敢于展現的小天地。這個角落里,沒有成人與兒童的隔閡,沒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約束,更沒有教師與學生之分,有的是隨性的自由,是熱愛與綻放。這里,也成了我們十幾個人共有的“家”,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家中的一份子,肩負著建設與保護家庭的責任。
雖然它只是一方小小的、不起眼的角落,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舉足輕重,我們認真地愛著它、守護著它。呵護就從尋覓一個令我們所有人都滿意且引以為傲的名字開始。“開心英語角”“百事達中有best”“快樂玩吧”“瘋狂樂哈哈”等,大家集思廣益,積極地為我們共有的家起名字。經過討論,最終定為“奇妙英語吧”。從給家庭命名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學生對我們這個家的向往與憧憬,對這個小天地的呵護與熱愛。
既然是我們的家,我們就不應該有約束,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我們喜歡的事情。
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愛表現,是人的本性。第一個活動,便是讓我們動起來、嗨起來的唱跳版“鯊魚歌”。講真的,不用規劃、不需要刻意安排,學生們自己敲鍵盤上網沖浪,尋找“鯊魚歌”音頻。更讓我驚喜的是,我們家真是人才濟濟呢!學生們主動請纓排隊形,整出來個能讓每個人都露臉的三角形隊形,還有幾個小女生自主編舞排動作,一會搖擺胳膊充當海浪,一會高抬腿做出逃跑模樣……這些自然、可愛的動作流露出他們的童真與可愛。
學生不愛一板一眼地讀語言文本材料,那我們就讀繪本故事,我們不僅讀故事,還去表演,我們不僅表演,還會發揮想象“添詞”。你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我是狡猾貪吃的狐貍,他演足智多謀的鵝媽媽,好不熱鬧!言語過程本就不是鸚鵡學舌,而應該是情境下的認知、自然的習得與交談和真實的應用。我相信,這樣的自由表演與發揮,讓學生收獲的絕不只簡單的語言知識,更是思維的開發與能力的提升,激發出學生對真善美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向往。
每粒小小的種子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我們多一份信任與理解,就會少一份約束與羈絆,請用我們的耐心激發學生的信心,讓他們都有機會展現自己。我們要做的只是成為學生前行的護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