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2021年兩會上圍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大方向,提議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雷軍建議,營造有規劃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引導龍頭企業更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學研協同研發,組建創新聯合體,夯實智能制造裝備及關鍵部件的基礎研發能力;持續培育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力爭在工業軟件、智能制造系統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通過引進來、培養好、促轉型等方式,加速填補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2021年4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中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
隨后,出臺了相關政策或規劃的省份主要包含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等。尤其是我國伺服電機行業主要集中在以上東部沿海地區和發達經濟區域,而機器人是伺服電機下游應用的重要領域,機器人及成套設備可廣泛地應用于各行給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如生產制造企業中的焊接、機械加工、搬運、裝配、分揀、噴涂等。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的應用不僅能將工人從繁重或有害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當前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且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
2021年7月13日,大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出臺《大連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2022年全市智能化改造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全市智能化改造項目庫和工業互聯網項目庫。目前,智能化入庫100個項目,互聯網入庫94個項目,規模以上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2%。組織恒力石化等12家企業申報“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組織數據湖等16個產業園區申報“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建設。冰山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了200余家制造廠商和400余家終端客戶,上線設備達54520個,實現了工商用制冷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創中國制冷行業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進入“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智能制造已經由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進入深入應用、全面推廣的新階段,已經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面對不斷升級的智能制造發展需求,以典型場景為基本要素,推動從企業層面到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改造,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探索出智能制造最佳實踐的標準化、模塊化、精準化的推廣路徑,實現智能制造由點及線、由線到面系統發展,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普及、智能化變革,促進工業低碳轉型發展,加快推動制造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