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汽車逐漸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并成為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隨之而來的是,一批本土汽車企業在市場發展的浪潮下愈發壯大。諸多業內人士期待著本土汽車企業能像當年的家電領域一樣,后發制人,最終引領市場。而這其中,汽車芯片是一個關鍵因素。
但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出現短缺潮,并波及汽車產業,眾多國際汽車企業被迫削減產量;而中國包括汽車在內的諸多產業“苦芯片已久”。長期以來中國汽車產業遭遇的“缺芯少魂”之痛,讓許多企業不得不面對關鍵技術卡脖子的痛苦。
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上,關于如何沖破芯片產能掣肘的提案紛至沓來。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提案中建議:制定國產車載芯片技術路線發展綱要,明確車載芯片國產化率發展目標,加大芯片產業鏈建設、重點扶持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立芯片創新發展平臺;從標準、規范、人才、技術層面給予芯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與整車行業以支持;強化產業生態融合;在產業鏈生態上給與政策鼓勵以及資金支持,推動芯片生態與部件生態、整車生態融合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針對國產車規級芯片仍然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建議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增強國內汽車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陳虹建議,制定車規級芯片“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實現車規級芯片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針對具體高技術門檻芯片,推動設立整車、系統、芯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占領未來行業制高點。成立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集中力量支持技術路線明確但技術儲備薄弱、應用前景廣泛但前期投入巨大的項目,由政府或頭部企業牽頭需求端和供給端,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構建需求驅動的協同創新鏈。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也針對芯片問題表達了自己的思考,他在提案中建議在保證產業鏈穩定供應基礎上,國家出臺積極政策來推動汽車芯片國產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設立汽車產業核心芯片及生產設備國產化重大專項。設立芯片薄弱環節的重大科技專項,掌握EDA設計軟件、生產設備(高端光刻機)、原材料等國產化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芯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化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入。
從提案中可以看出,在全球汽車“芯片荒”蔓延的背景下,芯片的國產化進程已經迫在眉睫,未來國內應該成立芯片創新發展平臺,從標準、規范、人才、技術層面給予芯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與整車行業以支持。同時,應該大力發展國內C-V2X技術,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只有政策引導與相關企業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完成國產芯片的替代之路。
實際上,政府層面也早已認識到發展汽車芯片的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國汽車芯片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汽車芯片行業發展與創新,《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產業政策為汽車芯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提到,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工信部更是組建了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充分發揮地方政府、整車企業、芯片企業的力量,加強供需對接和工作協同,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推動提升汽車芯片的供給能力。
在具體產業層面,雖然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起步較晚,芯片產業鏈也不夠頂尖和完善,競爭力目前還不抵國外企業。但是,我國國內也有部分廠商開始攻克汽車芯片領域,布局產業鏈,成為國內汽車芯片的領先企業。如比亞迪在新能源電池、芯片方面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維爾股份通過收購,進軍CMO圖像傳感器領域;華潤微在功率MOSFET屬于全國龍頭;紫光國威、斯達半導、四維圖新、楊杰科技、新節能、全志科技、大唐電信等企業,均在企業芯片相關細分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上汽集團更是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聯合發起設立數十億元規模的“國產汽車芯片專項基金”,推動車規級“中國芯”加快落地,并已推進75款芯片完成國產化開發并進入整車量產應用。
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國汽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可能,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以前,進口車一直是人們買車的最佳選擇,只因多年來形成的消費者對于進口車的一種盲目的好感。而2021年,由于海外需求旺盛,以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品質大幅提升等多重因素,中國汽車出口實現超預期增長。在新冠疫情擾動全球經濟的不利因素下,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整車(不含低值電動載人汽車,下同)出口197.54萬輛,同比增長106.4%,出口金額343.56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3元),同比增長119.6%,實現歷史性跨越。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增速甚至超過傳統燃油車,成為拉動汽車出口的重要推動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實力日益強大,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這個大家在同一起跑線的領域,中國制造遠勝他國。
自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市場,這樣的頭銜至今已維持了12年。尤其是在2021年中國汽車產銷超過2600萬輛,占全球汽車產銷總量30%以上。
也許用不了多久,當年家電行業的中國企業從學生的角色快速翻身,打垮昔日的老師,成為行業霸主的情形,在汽車領域將再次上演。
責編/馬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