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要:歷史屬于時間的沉淀,因此對于歷史教學應當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在當前新課改形勢下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成績,擴充學生知識面。本文介紹初中歷史教學特征,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引言:學習歷史能夠有效擴充學生知識面,了解中華民族興衰,樹立正確價值觀,但是面對當前形勢,初中歷史教學應當作出適當改變,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更易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
一、初中歷史教學特征
中學歷史教育,主要面向15歲以下的中學生,其課程覆蓋中國全部歷史和世界大多數歷史,其教育方式主要是在教室里進行.另外,中學歷史也獨具特色。首先,它具有深刻實際含義。歷史既是一門學問,又是教學與實踐之科學。尤其是關于中國歷史論述,與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的引導和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密不可分。其次,要符合初中階段教學要求。歷史在考試成績中占有10%比例。從長期來看,中學是今后學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從教育的觀點上講,初中歷史教育是適應中學和今后發展的歷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
二、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重視
在師生關系上,許多中學老師和同學都存在著一個普遍誤解:“非基礎學科不是重點”。就連部分一線歷史教師,都受其影響,認為自己僅僅簡單講解即可。教育態度不端正,教學準備敷衍塞責,教案不按常規要求備寫。
(二)缺少課后鞏固
練習和考試機會少,課外活動也很少。七年級復習與平時檢測時,大部分周考、月考中都不包含歷史,部分學校甚至僅在學期結束時進行歷史測驗。
三、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教師提升對于知識掌控能力先決條件
當前中學歷史課采用是部編教科書,內容包括大量資料(史籍史料、照片等),內容十分廣泛。在學習歷史材料、分析歷史事件過程中,形成對歷史材料研討和質疑,從而培養其歷史思辨、歷史解釋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動蕩的春秋時期》為例,本課程內容豐富,涉及到的問題較多。通過我們的學習,發覺課本中的內容盡管包含春秋時代各國經歷,但卻使學生不易了解其主要內容。
(二)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是有效渠道
要達到優化教學效果,激活課堂氣氛至關重要。雖然“愛好是最好老師”這一觀點無可厚非,但是大部分中學生都很少關注歷史,他們的歷史興趣主要來自于教師和課堂環境。歷史課很重要,歷史教學可以選擇使用更為快樂的方式講解。舉例來說,《百家爭鳴》是大家都認為最無聊的課程。我們在課堂上嘗試用不同思維方式進行討論,通過生動模擬,大部分同學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當然,真正有效學習并不在于娛樂性,而在于使學習者能夠更加真實、積極地領會,并在課程結束時完成對知識點的歸納和引導式歸納來達到畫龍點睛之效,并根據其心理特征輔之以實踐操作,才是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1]。
(三)堅持實踐和知識相結合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歷史屬于中考科目,其所具備的考試性質屬于初中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許多初中教師對其教育重視程度也較高。這也導致以往為提升成績而“死記硬背”錯誤做法應運而生。從課程和個人的經驗來分析,中學歷史課與知識不產生沖突,兩者是可以協調。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更大作用。尤其要強調中學歷史教育,在完成高中學業后,大部分學生都會在大學里繼續深造。所以,在中學歷史課上,確保其具有一定知識面,對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是非常有益的。歷史是真實的、有聯系的,甚至是以初中生的理解力為基礎的。中學歷史教育都無法擺脫其本質束縛[2]。
(四)運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技術進行中學歷史教學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最大的難點在于他們正處在一個思維發展期,即他們還不能夠用具象化方式將自己抽象思想轉化為觀念,從而使他們難以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將一些歷史事件進行再現,一些具有價值的史料,如:聲音、圖片、錄像等等,都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極大地促進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觀察發現,中學生思想很單純,對事物看法也很模糊,不過由于時代特殊性,歷史并不一定就是對的。怎樣使初中學生更好地解決閱讀困難,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中學語文教學有很大關系。比如流行《孔子》,就是將一些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成動畫,對于初中生而言,這種動畫更能引起他們注意,在教師指導下,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此外,還能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優化教學過程[3]。
(五)合理安排課后作業
初中歷史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兩個方面。家庭作業安排是課堂內外銜接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整體完成和教育成效。長期以來,我國中學歷史作業編排一直是“題海戰術”,其實質是對“填鴨式”傳統教育方式的拓展。這種形式作業不僅沒有能夠很好地鞏固學生學習內容,而且會使他們感到厭惡,從而違背了教育宗旨。因此,要適應新一輪教學要求,就應當了解初中階段學生個性特征,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布置任務要有層次。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共同提高為目標。因此,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有側重,有區分,不要“整齊劃一”。針對每個同學的優勢和劣勢,從不同角度進行作業布置,最終使每位同學獲得最適合、最有效的練習。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從而推動中學歷史教育的健康發展[4]。
結論: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不能總是墨守成規,應當根據當前實際狀況積極做出改變,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熟知歷史,獲得令其滿意的成績,使學生能夠在未來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彬山.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1(34):100-101.
[2]黃美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教育界,2021(24):71-72.
[3]羅永光.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學苑教育,2021(16):27-28.
[4]馮應先.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