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影 王若楠
摘要:目的:分析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TCT)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文一共納入82例實驗對象,均是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來我院收治的宮頸病變患者,患者依次進行TCT和陰道鏡檢查,以宮頸組織病理活檢金標準,對比觀察兩組檢測方法檢測結果以及診斷效能差異。結果:病理結果表示,82例患者中陽性例數有29例,陰性例數有53例;TCT陽性檢出率為86.21%(25/29),陰道鏡陽性檢出率為79.31%(23/29),兩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診斷效能包括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TCT診斷效能略高。結論:與陰道鏡檢查方式相比,TCT在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診斷效能相當,為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臨床可將二者進行結合。
關鍵詞:宮頸病變;病理診斷;TCT;診斷效能
對我國女性的身心健康而言,婦科疾病是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危險因素,對待婦科疾病,應當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及早控制病情,利于疾病康復,如宮頸癌。其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腫瘤疾病,是病因十分明確的惡性腫瘤,罹患率僅次于乳腺癌,給我國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特別是近年來疾病發病率出現年輕化趨勢,為此加強對宮頸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因疾病發生與進展相對較為緩慢,但重度非典型增生至宮頸癌僅需2年,故而加強宮頸病變早期傻叉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對于宮頸癌所采取的診斷方式中,以宮頸病理活檢結果為診斷金標準,但其屬于一種有創性操作,且操作時間較長,會讓女性患者承擔較重的心理壓力。而陰道鏡檢查方式,則是借助顯微鏡來仔細觀察宮頸和生殖道表面細胞是否有異常表現,通過對生殖器表面細胞、血管、子宮頸的直觀觀察來判斷是否存在病變;而TCT是一種新興檢測方法,其將巴氏涂片法和細胞純化技術進行有效結合,能夠減少涂片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高制片質量便于提高診斷準確率。本次研究分析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TCT檢測方法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開展時間段為2019.04~2021.04,實驗例數有82例,實驗對象是我院收治的宮頸病變患者,依次進行TCT和陰道鏡檢查,以宮頸組織病理活檢金標準。患者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2.43±4.13)歲;BMI22~27kg/m2,平均BMI(24.13±0.79)kg/m2;孕次2~6次,平均孕次(3.15±0.74)次;產次1~4次,平均產次(1.25±0.22)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規律性生活史;②近期無宮頸用藥史;③未有宮頸手術史、盆腔放化療史;④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配合檢查。排除標準:①經檢查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處于妊娠期或月經期;④合并患有其他宮頸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檢查前24h叮囑患者應避免性交,建議月經干凈后3~7d進行檢查。
TCT:引導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遵循無菌原則,帶好口罩、無菌手套,使用窺陰器打開患者陰道,確保宮頸部位暴露充分;使用無菌棉球清潔宮頸外分泌物,棉球經過消毒和密滅菌;于宮頸管內,使用宮頸刷對病變部位進行取樣,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后根據臨床診斷操作流程將標本進行分離、紙片,后使用TCT染色制片機(WJ-T500,北京新九陸生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觀察。
陰道鏡:體位與宮頸部位暴露與TCT檢查一致,將宮頸分泌物擦去后,使用電子陰道鏡( 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A3)對宮頸部位具體情況進行觀察,并在宮頸部位處進行碘試驗以及醋酸白試驗,記錄實驗結果,對可疑陽性部位進行多點取樣,然后采用中性緩沖甲醛溶液組織標本進行固定,根據顯微鏡確定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觀察兩組診斷方式診斷結果。TCT診斷依據TBS評分進行,分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CINⅡ和CINⅢ)、低度鱗狀上皮(包括CIN I)。陰道鏡診斷依據RCI評分進行,分為<2分、2~3分、4~5分、6~8分4個評價指標,依次代表正常、CINI、CINII、CINIII或癌。
(2)記錄兩組診斷方式診斷效能變化差異,包括敏感度、準確度和特異度。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5.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診斷方式陽性診斷正確率
病理結果表示,82例患者中陽性例數有29例,陰性例數有53例;TCT陽性檢出率為86.21%(25/29),陰道鏡陽性檢出率為79.31%(23/29),兩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診斷效能
兩組診斷效能包括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相比(91.46/86.21/94.34)VS(85.37/79.31/88.6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TCT診斷效能略高,見表3。
3.討論
宮頸癌是當前青、中、老年女性常見病、多發病,疾病發生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性交生活年齡小、流產次數多、性伴侶多個、性生活不潔等,其中主要誘因是HPV病毒,主要通過黏膜接觸易感人群,從而在體內繁殖,誘導宮頸癌疾病發生。起病初期,患者多無明顯表現癥狀,待發展至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時,患者會有陰道流血、流液等異常情況,待腫瘤組織不斷增大時會壓迫盆腔臟器及神經,患者此時會有肛門受壓、下腹墜痛等表現癥狀,因此盡早確診治療能夠幫助患者遠離疾病困擾。
病理活檢雖診斷準確率較高,但其會對宮頸組織及黏膜產生不同程度損傷,因此需要尋求另外一種診斷方式。陰道鏡與TCT檢查在宮頸病變篩查中應用廣泛,診斷效果確切,能夠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研究結果表示,兩組診斷效能包括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相比(91.46/86.21/94.34)VS(85.37/79.31/88.6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并不明顯。前者陰道鏡檢查方式主要能夠對外陰、陰道及宮頸病變等進行有效篩查,且還能借助陰道鏡實現活檢穿刺,從而確定病變性質,且陰道鏡圖像倍數能夠持續放大,便于醫務工作人員能夠及早發現異常,并發現微小病灶,能夠有效提高診斷效果。但該檢查方式會受患者炎癥程度以及出血等因素的干擾,從而會影響檢測結果。而后者TCT檢查方式一種微創篩查手段,精密性好、自動化程度高,將取材器直接探入宮頸內部,能避免細胞樣本與外界環境有過多接觸,一方面能夠保證取樣的完整性,另外一方面也能避免受環境因素的干擾,可有效解決傳統巴氏涂片法出現的細胞丟失問題,此外其還能顯示宮頸組織與細胞結構,病理形態學變化便于醫務工作人員熟知,從而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但該檢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①涂片固定不充分、染色出現差異;②脫落細胞與活體細胞存在一定差異,會影響診斷效果。
當前對于開展宮頸病變篩查,對于防治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初篩選擇TCT診斷方式,提高癌前病變檢出率,若進一步觀察患者宮頸病變具體情況,聯合陰道鏡檢查,可以幫助清晰的辨別異常細胞,了解病變的情況,為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從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規范化治療。
綜上所述,與陰道鏡檢查方式相比,TCT在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診斷效能相當,為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臨床可將二者進行結合。
參考文獻:
[1] 劉家蓮. 婦科健康體檢者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的應用與結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3)
[2] 丁洪平,沈世琴. 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篩查價值[J].交通醫學. 2013(05)
[3] 歐蘭芝. 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在健康體檢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0(04)
[4] 遲少珍. 新柏氏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聯合Cervista HPV HR技術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13)
[5] 陳華,錢江梅,藍松,彭娟. 痰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的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 2014(04)
[6] 周大兵,劉紹忠. 3808例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J].吉林醫學. 2012(01)
[7] 沈海濱,曹玉英,黃利華,韓玲秋,郭潔偉,桂華偉. ?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的病理診斷價值評價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