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

摘要:目的:探討預防性護理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形成的影響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80例婦產科手術患者,采用平行對照法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預防性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方面,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是2.50%,對照組是17.50%,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 婦產科手術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采用預防性護理方法有助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fā)生率降低,改善凝血指標,值得臨床進一步采納與推廣。
關鍵詞:靜脈血栓栓塞癥;婦產科手術;預防性護理
靜脈血栓栓塞癥指的是由于靜脈血液異常凝集形成的血栓或者血塊,造成血管堵塞引起的疾病,屬于靜脈回流障礙癥狀。婦產科手術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靜脈血栓栓塞具有肺栓塞、深靜脈血栓等臨床表現(xiàn)。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深靜脈血栓是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該病的發(fā)生對患者術后康復造成了嚴重影響[1]。所以,術后預防護理特別重要。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預防性護理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文所選80例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接收的婦產科手術患者,分組基于平行對照法,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分布:25-61歲,均值(42.71±2.15)歲;觀察組:年齡分布:26-63歲,均值(42.69±2.21)歲;兩組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方法: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標,具體有呼吸、血壓、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等。鼓勵并支持患者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幫助其翻身,并對四肢按摩。合理搭配飲食,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改善其負面情緒等。
1.2.2 觀察組
預防性護理方法:①術前預防:1)評估高危因素:了解患者基礎資料,包括下肢靜脈曲張、肥胖、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年齡、腫脹消退狀況等,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是否存在深靜脈血栓誘發(fā)危險因素進行評估。2)健康知識宣傳: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關于手術的知識、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幫助其進一步掌握關于靜脈血栓栓塞知識,從而更加重視。告知患者合理搭配日常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加快胃腸蠕動速度。②術后預防護理:1)環(huán)境設置:為患者營造舒適、干凈、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合理調節(jié)溫度、濕度,一般情況下,溫度大約25℃,濕度大約40-50%,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速度。禁止在病房內吸煙,防止尼古丁對血管造成損傷。2)術后監(jiān)測病情:嚴密監(jiān)測栓下肢狀況,并對肢體腫脹程度、顏色、淺表靜脈和膚色等進行觀察,了解患者感受等,對其是否存在麻木、肢體壓痛等進行了解。定期檢測下肢,并準確記錄各項指標,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馬上向醫(yī)生匯報并處理。3)術后體位護理:術后適當抬高下肢,角度控制在20-30°,目的是改善下肢血液回流,降低血栓發(fā)生率。4)術后肢體活動:在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告知患者及早進行床下活動,可被動活動,也可主動活動,若麻醉并沒有全部消退,可讓患者家屬幫助進行踝關節(jié)別動活動。麻醉清醒后進行足背部主動活動。
1.3 觀察指標
①檢測凝血指標,指標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②觀察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狀況[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均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法分別是( ±s)與率(%),分別采用t與x2檢驗;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 結果
2.1 兩組凝血指標對比
觀察組比對照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水平低(P<0.05),見表1。
2.2 兩組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狀況比較
觀察組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靜脈血栓栓塞癥是婦產科常見、多發(fā)術后并發(fā)癥之一,因為血栓大量聚集導致靜脈阻塞,出現(xiàn)股青腫,隨著時間的推移,肢體逐漸壞死,最終采取截肢治療,同時游離血栓脫落,很可能導致致命性肺動脈栓塞。因此。若患者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癥,則需要加強對靜脈血流暢通、血栓拓展和清除血栓的重視。預防性護理是全面落實積極預防原則,于術前、術后等整個治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提出預防性干預方法,尤其是并發(fā)癥和負面情緒的預防,盡量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fā)生,術前需要全面評估患者,對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進行分析,并對原發(fā)疾病、血壓等控制,盡可能的避免下肢輸液。
結果顯示,觀察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水平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施預防性護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凝血指標改善。根據(jù)凝血指標能夠將患者病情狀況清楚的反映出來,從而判斷疾病狀況。
總而言之,預防性護理在婦產科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中應用效果明顯,不僅可以減少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fā)生,同時可改善患者凝血指標,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菲,錢瑾,桑乃華,尹小兵. 靜脈血栓栓塞癥預控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24):1909-1913.
[2]胡芳. 婦產科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栓塞癥該如何護理?[J]. 家庭生活指南,2021,37(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