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要:目的:評價產科護理管理中運用母乳喂養指導路徑的效果。方法:結合研究需求篩選94例產婦,依據分娩時間從早到晚排序,并從1-94編號,1-47號予以傳統母乳喂養指導,設為傳統組,48-94號予以母乳喂養指導路徑,設為研究組,評價效果。結果:研究組母乳喂養率、喂養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母乳喂養指導路徑,能夠提高母乳喂養率,增強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保障產婦泌乳順利、充足,可推廣。
關鍵詞:產科護理;母乳喂養:指導路徑
引言:
母乳中營養成分豐富、天然、全面,是新生兒的最佳食物。但是,母乳喂養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否則會導致乳汁分泌晚或者分泌量少等問題,對新生兒及產婦來說均有不利影響。很多產婦對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是不了解的,經常是老人根據經驗指導或者產婦自己摸索,從而影響了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展。對此,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需要將母乳喂養指導作為重要工作,以保障母乳喂養的科學、成功。那么,該如何對產婦進行指導呢?圍繞此問題,研究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從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間于我院產科分娩的產婦中選擇94例,均為單胎妊娠、足月分娩,研究人員將研究相關內容向產婦及家屬作了詳細的介紹,產婦與家屬表示支持,愿意參與,產婦及新生兒身體均健康、正常,排除資料不完整、未全程參與研究、產婦依從性差、產婦有精神病史等條件。整理產婦分娩時間,按照從早到晚順序排列,并從1-94號進行編號,1-47號編為傳統組,該組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28.16±2.24)歲,初產婦:經產婦為26:21,順產:剖宮產為30:17;48-94號編為研究組,該組產婦年齡25-36歲,平均(28.29±2.17)歲,初產婦:經產婦為27:20,順產:剖宮產為31:16。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所涉及指標經過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符合分組要求。
1.2方法
傳統組應用傳統母嬰喂養指導方案,包括告知患者正確的喂養姿勢、合理的喂養頻次以及嗆奶、溢乳等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等。研究組開展母乳喂養指導路徑:①產前指導:首先是健康教育,針對母乳喂養的知識與技能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培訓,內容主要有乳房結構、新生兒吮吸方式、母嬰接觸、母乳喂養的好處、喂養姿勢、喂養頻次、喂養方法等。同時,指導產婦學習如何清潔乳頭以保持乳頭潔凈,學習剖宮產、自然分娩兩種生產方式下不同的促進泌乳的方法和喂養方法,學習給新生兒換衣服或者尿片、平時照看時的各種正確的抱姿等[1]。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觀看視頻、發放手冊、護士一對一指導等等。其次,心理護理。產婦的情緒也會影響泌乳,而產后抑郁是常見的并發癥,對此產科護士需格外關注,經常要與產婦聊天,了解其情緒,及時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再次是營養指導,要根據每位產婦的體質及營養情況為其制定專門的營養配餐,保證產婦機體營養全面、充足,為泌乳做好準備。②產后第1天:及時讓母嬰進行接觸,鼓勵產婦早吸吮。護士觀察產婦的乳頭狀態,如果乳頭有凹陷,需及時矯正。方法:其一是熱敷乳房,這一操作使用熱毛巾即可。其二是按摩乳房,順序是從近心端向遠心端,隨著按摩將乳汁擠出,促使乳頭產生泌乳反射[2]。同時,除了乳頭矯正外,還需指導產婦根據新生兒表現正確識別新生兒攝乳量充足或者不充足。另外,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擠奶方法,避免出現漲奶或者乳頭皸裂等問題,還要產婦了解如果出現了這些問題該如何正確的處理。③產后第2天:護士親自示范對產婦進行新生兒喂養指導,評估產婦角色適應情況、母乳喂養情況,并將評價結果進行記錄,對產婦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直至產婦完全掌握正確的方法。④出院前3天,對產婦加強母乳喂養知識與技能教育,并告知產婦指導部門的電話、聯系人,叮囑產婦如有任何喂養方面的問題可以及時咨詢[3]。出院后,對產婦進行定期電話回訪,了解母乳喂養情況,做好記錄。
1.3指標觀察
母乳喂養率:經過護士指導最終順利實施母乳喂養的產婦比例。喂養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讓產婦對問卷上的題目進行作答,滿分100分,得分不低于85分視為知曉。護理滿意率:問卷調查,由產婦對問卷上的項目進行打分評價,共100分,評分在80分及以上的視為滿意。
1.4統計處理
保證研究數據的真實、完整,分類整理后,用SPSS20.0分析,率以(%)表示,采取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研究組母乳喂養率95.74%(45/47),喂養知識知曉率97.87%(46/47),護理滿意率100.00%(47/47),與傳統組相比,各指標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母乳喂養不僅能夠保障新生兒成長所需的全部營養,而且能夠增進母嬰情感,這是奶粉喂養等其他喂養方式不能達到的效果,因此母乳喂養是最有利于產婦適應角色以及新生兒健康成長的喂養方式。但是,很多產婦不了解母乳喂養的知識和正確方法,導致母乳喂養不能滿足新生兒需求,還對產婦身體造成傷害。對此,產科護理管理工作逐漸對母乳喂養指導重視起來,而傳統的母乳喂養指導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的路徑,內容瑣碎、混亂,影響了產婦體驗。母乳喂養指導路徑主要分為產前、產后兩個階段,根據每個階段產婦的情況及需求來開展母乳喂養指導,在產后,又結合產后第1天、第2天母嬰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喂養指導,可以促使產婦順利的掌握喂養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角色,增加母乳喂養成功的幾率。
綜上所述,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可促使產婦順利的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可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玉蘋, 金國, 張林林.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應用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母嬰世界, 2019, 000(004):
156.
[2]張敏, 蒙好好, 廖愛玲,等. 母乳庫母乳喂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 醫學信息, 2020, 33(8):2.
[3]夏家愛, 張瑩瑩, 張愛霞,等. 二胎產婦住院期間母乳喂養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 2020年26卷19期, 74-77頁, ISTI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