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彬 于亞民 劉澤煒
摘要:目的:探討營養干預對腎衰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鈣磷、營養及心理情況的影響。方法:擇我院進行長期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予常規治療)和觀察組(51例,予常規治療+營養干預),比較鈣磷、營養及心理情況。結果:觀察組血鈣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血磷、不良心理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體質指數、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腎衰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強營養干預可改善其營養狀況,平衡鈣磷水平,減少不良心理情緒。
關鍵詞:營養干預;長期血液透析;鈣磷水平;心理
對于腎衰竭患者仍普遍采用血液透析改善癥狀、延長生命,但是透析不能完全代替正常腎臟所有復雜的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因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各種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如:尿素氮、肌酐等,所以患者經過長期反復的透析,可能發生一系列透析并發癥,常見的有低鈣、高磷等[1]。長期透析者還會出現營養不良[2]。故如何改善透析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營養干預在此類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2020年01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進行長期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
組(50例)和觀察組(51例)。對照組予常規治療,觀察組予常規治療+營養干預。觀察組患者年齡42-66歲,平均(54.26±7.50)歲;透析時間12-46個月,平均(30.37±10.10)月;男27例,女2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4-67歲,平均(56.86±6.79)歲;透析時間12-44個月,平均(31.25±8.05)月;男28例,女23例。兩組的年齡、透析時間和性別無統計學差異,可對比。
納入標準:○17天透析3次;○2年齡≥40歲;○3血磷大于1.78mmol/L;○4對同意書知情了解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妊娠、哺乳期者;○2合并惡性腫瘤者;○3疾病急性期或活動性感染者;○4嚴重心、肝功能不全者;○5合并哮喘者;○6血液系統疾病者。
1.2方法
(1)對照組:予常規治療,告知患者注意膳食均衡。
(2)觀察組:常規治療+營養干預。○1改變原來非透析療法時的營養方式,保證糖、
蛋白、脂肪等的足量攝入,保證能量供應。如常見的優質蛋白牛奶、雞蛋、魚類等。 ○2個性化標準。有些患者出現皮膚瘙癢,考慮與血磷過高有關,通過調整生活來緩解,如降低食物中磷含量:煮撈米飯,煮肉的時候先用水把肉煮一煮。另外生活中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比如小零食、腌制食品、海帶之類。○3注意避免發生高鉀血癥。合理控制鉀的攝入,保證透析患者的身體健康。常見含鉀高的食物:常見高鉀水果(橘子、香蕉柿子等)、常見高鉀高蔬菜(菠菜、香菜、毛豆等)。○4管理好水分攝入。透析患者大多無法自己排泄水分,攝入水份過多會加重心臟負擔,可導致急性心衰,危機生命。除了單純的飲水,還有食物中的含水量,比如稀飯,西瓜等,需要控制食用量。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體質指數、白蛋白、血紅蛋白、鈣磷水平;根據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心理情況進行評分,分值越低提示不良情緒越低。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
予卡方檢驗,P小于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鈣磷及心理情況對比
觀察組血鈣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血磷、不良心理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營養狀況對比
觀察組體質指數、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營養不良及高磷血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營養不良及高磷血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長期血透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為鈣磷水平異常,有研究表明[3]高磷可使心血管異常事件的風險增加,與患者生命安全關系密切。故有效改善鈣磷代謝對患者的意義重大。鈣磷的影響因素多,需要多環節共同控制,尤其要對重視患者營養。本研究表明經營養干預后血鈣升高,血磷明顯下降,患者的體質指數、白蛋白、血紅蛋白有了很大提高,也改善了患者抑郁焦慮的心態。與王靖民[4]的研究結果相似。通過營養干預提高患者對飲食的關注度,并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改善了生活質量。
總之,對腎衰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強營養干預可改善其營養狀況,平衡鈣磷水平,減少不良心理情緒。
參考文獻:
[1] 朱金榮,張楓,張曉宇,等.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5,14(8):478-481.
[2] 趙廣英,劉惠林.糾錯式教育模式對終末期腎臟病血液透析病人鈣磷代謝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19):2418-2420.
[3] 李輝兵.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現狀及影響因素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9(31):349.
[4]王靖民,王夢琦,劉雅娟.個體化營養指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2):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