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靜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九五八醫院兒科 重慶 400020)
支氣管哮喘是現今臨床兒科一種較為常見的多發病,其發病率逐年呈增長趨勢[1]。兒童支氣管哮喘是由氣道慢性炎癥、多種炎性細胞、氣道過敏反應等疾病引起,其臨床表現為支氣管痙攣、氣道慢性、炎性反應等,兒童支氣管哮喘較為常見的為小兒呼吸道炎癥[2-3],該病癥發病率高,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患兒多汗、煩躁、哮鳴音四肢濕冷、脈搏加快等病痛持久,反復發作,對兒童的成長構成嚴重的危害[4-5],同時對哮喘患兒家庭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因此,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對于哮喘患兒的臨床治療有著重大的意義[6]。本文為我院選自2020 年1 月起,截止到2021 年1 月期間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結合孟魯司特合作治療哮喘患兒的治愈案例并成功提升對哮喘患兒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哮喘患兒100 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 例哮喘患兒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征得患者自身與患者家屬雙方簽字同意后,申報我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展開臨床統計與研究。研究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3 ~15 歲,平均年齡(6.38±1.85)歲,患病時間最短為1 個月,最長為60 個月,平均為(30.63±3.61)個月,患兒體重最輕為30 kg,最高為60 kg,平均體重為(45.63±4.62)kg;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齡4 ~14 歲,平均年齡(6.12±1.15)歲,患病時間最短為1 個月,最長為59 個月,平均為(31.65±3.24)個月,患兒體重最輕為31 kg,最高為59 kg,平均體重為(46.12±3.92)kg。對比兩組病患兒童年齡、性別、患病時間、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哮喘患兒,符合哮喘患兒診斷與防治工作相關診斷規定標準;②年齡3 ~15 歲;③監護人或父母均簽署同意書;④經臨床檢測患兒無相關病癥治療史或曾經3 個月內無相關患者治療經歷者納入。排除標準:①嚴重呼吸道功能重癥者;②存在呼吸功能衰竭且給予機械通氣病史者;③存在未有效控制的全身性疾病者;④入組前3 d 內接受過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患兒;⑤入組前4 周內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7 d 患兒;⑥經臨床檢測患兒自身患有嚴重心臟、腦部等合并癥或存在重大內臟器官疾病者;⑦患入院資料填寫不完善者,且無法配合補充者;⑧治療期間無故消失、或無故離去者。
兩組患兒均給予解痙、抗感染、祛痰、氧療等常規治療。
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的同時結合丙酸氟替卡松,使用方法:丙酸氟替卡松(國藥準字:H20130189;規格:120 撳/瓶,50 μg/撳;生產廠家: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英文名稱:Fluticasone Propionate)霧化吸入,單次使用劑量125 μg,早晚各吸1 次,藥劑吸入后1 ~3 min 清水漱口即可。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共同使用,使用方法:丙酸氟替卡松應用方法與劑量同對照組相同,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國藥準字:H20183236;批準日期:2018-06-28;生產廠家:杭州民生濱江制藥有限公司;青島百洋制藥有限公司;英文名稱:Montelukast Sodium Chewable Tablets),使用劑量≥6 歲兒童5 mg/次,<6 歲兒童4 mg/次,每晚睡前口服1 次。兩組患兒均治療6 個月(以上全部藥品使用劑量均為常規標準,具體使用劑量以患者個體差異不同或患者身體實際耐受為主,遵醫囑)。
(1)氣道重塑指標:采用PB 256iCT 掃描患兒肺部,病患兒童使上舉雙臂,取仰臥位,檢測胸廓至膈肌,掃描前指導病患兒呼氣屏息,將吸氣向CT 掃描時獲取圖像傳輸至IP(Iumor-proplus)軟件,用以檢測病患兒童氣道管壁面積(WA)氣管管腔面積(LA)、氣道總面積(TA)。(2)肺部功能指標:采用ML(MicroLoop)便攜式肺部功能儀,用以檢測以下指標:最大呼氣量(FEV1)、呼氣流速(PEF)以及全力呼氣量占比總肺活量比值(FEV1/FVC),檢測時間分為早8:00、午14:00、夜20:00,3 次/d 取測量最高值,并展開計算。(3)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判標準:痊愈:所有臨床癥狀全部緩解,檢測1 s 呼氣體積(FEV1)提升>35%,呼氣流速(PEF)早晚波動<25%;顯效:臨床癥狀有明顯緩解或減輕,FEV1提升25%~35%,PEF 早晚波動率≥25%;好轉:部分臨床癥狀緩解,FEV1提升15%~24%,PEF 早晚波動率>25%;無效:臨床癥狀加重或無有效緩解,FEV1提升<15%。總有效率=(痊愈+好轉+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專業數據分析,統計患者基礎資料與患者臨床數據時使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患兒LA、TA、WA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TA、LA均有顯著提升,WA 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TA、LA 高于對照組,WA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哮喘患兒氣道重塑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哮喘患兒氣道重塑指標對比(± s)
WA組別 例數LA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50 19.31±3.99 14.66±2.59 10.49±1.69 14.29±1.36對照組 50 19.26±3.09 17.39±2.88 10.53±1.77 13.12±1.59 t 0.25394.98380.11553.9541 P 0.80010.00000.90820.0001組別 例數TA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5029.49±3.7633.77±3.99對照組 5029.68±3.9231.55±3.61 t 0.24732.9174 P 0.80520.0044
治療前,對照組與研究組患兒FEV1/FVC、FEV、PEF 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FEV1/FVC、FEV、PEF 均有明顯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哮喘患兒肺部功能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哮喘患兒肺部功能指標對比(± s)
FEV1/L組別 例數PEF/(L·s-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501.58±0.32 2.84±0.52 4.23±1.07 6.46±1.55對照組 501.62±0.28 2.06±0.45 4.16±1.04 5.29±1.31 t 0.66518.02030.33174.0417 P 0.50750.00000.74080.0001組別 例數FEV1/FVC/%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5054.19±7.9565.29±9.23對照組 5053.93±8.1658.22±8.61 t 0.16133.9606 P 0.87210.0001
經臨床治療后,研究組哮喘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哮喘患兒臨床療效對比[n(%)]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哮喘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哮喘患兒作為臨床常見病,其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可能與氣道神經調節、變態刺激反應、氣道高反應性、氣道慢性炎癥、神經信號轉導機制等密切相關[7-9]。而臨床治療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不使用藥物或最小劑量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有效治療,確保兒童能正常生活和學習[10]。常規的治療方案以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為主,如果長時間大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會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或骨質疏松等不良現象,從而影響兒童治療的依從性,丙酸氟替卡松是作為一種臨床使用的糖皮質激素類醫用藥物,具有較強的受體親和力和脂溶性[11],同時能夠與細胞膜內部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衍生出新的活性受體類復合物,以二聚體形態移動到細胞核內部,能夠與特異的DNA 序列結合,從而對各種炎癥基因進行修復,以此促進抗炎活性,徹底抑制炎癥細胞的溢出,對于病患兒童的哮喘癥狀緩解能起到顯著的緩解效果,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肺部功能和氣道重塑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78.00%,研究組哮喘患兒不良反應6.00%顯著低于對照組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聯合孟魯司特合并治療哮喘患兒,能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且有效抑制不良炎癥的作用同時增強肺功能、改善臨床癥狀、重塑氣道進程等,安全性高,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