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冰,魏秀娟,莊曉純,黃國彬,4,陳小蕓,4,陳一村
(1.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廣東 汕頭 515041;2.汕頭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廣東 汕頭 515041;3.潮汕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普寧 515300;4.廣東維安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普寧 515300)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關節滑膜炎、關節軟骨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等[1]。中醫稱為“痹癥”、“頑痹”等[2]。癥狀為關節的疼痛、腫脹、僵硬,甚者伴有心血管、肺、骨骼等并發癥[3]。由于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尚未有能夠完全治愈的藥物。獨活寄生湯由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川芎、肉桂、防風、人參、甘草、當歸、干地黃、芍藥多味中藥組成[4]。臨床常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5]。獨活、桑寄生為獨活寄生湯的君藥藥對,是本復方制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網絡藥理學方法,對獨活-桑寄生藥對進行分析,探討這一藥對的藥效物質、作用靶點和相關通路,預測其作用機制。
在TCMSP數據庫(https://tcmsp-e.com/)查找獨活、桑寄生兩味中藥的成分和靶點。篩選條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藥物相似性(drug likenes,DL)≥0.18。通過UniProt數據庫(https://www.uniprot.org/),限定物種為“Homo Sapiens”,將得到的靶蛋白轉換成基因,刪除重復基因,得到獨活-桑寄生藥對的靶點。導入Cytoscape3.7.2軟件,繪制獨活-桑寄生靶點網絡圖。
在人類基因數據庫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 和 DrugBank數據庫 (https://go.drugbank.com/)中以“rheumatoid arthritis”為關鍵詞,物種為“Homo Sapiens”,檢索RA的疾病靶點。利用在線工具Venny2.1.0(https://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繪制韋恩圖,得到RA與獨活-桑寄生的交集靶點。
在 STRING 數 據庫 (https://string-db.org/)中,輸入交集靶點,物種選擇“Homo sapiens”,構建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網絡,等值置信度為0.7,其余參數為默認值。保存結果中的csv文件,導入Cytoscape 3.2.7軟件構建PPI網絡圖,根據Degree值的大小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
登錄David數據庫(https://david.ncifcrf.gov/),物種選擇“Homo Sapiens”,對共同靶點進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將結果整理后,通過微生信平臺(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繪制柱形圖和氣泡圖進行可視化分析。
將有效活性成分與核心靶點進行分子對接。在PubChem網站(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上下載有效成分的3D結構(sdf格式),然后在RCSB蛋白數據庫(https://www.rcsb.org/)下載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激酶B(又稱Akt1激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結構(pdb格式),分別導入薛定諤軟件Maestro 11.1中,先對蛋白分子進行結構優化、去除水分子、能量最小化,然后以小分子配體所在的位置為對接位點,進行分子對接,得到對接分數。
通過檢索得到獨活-桑寄生有效活性成分11個(表1),獨活的有效成分靶點54個,桑寄生的有效成分靶點145個,刪除重復項后得到獨活-桑寄生靶點170個。圖1為有效成分與靶點的關系圖,共有179個節點,251條邊。根據Degree值設置節點的大小。Degree值排名前5的化合物有槲皮素、β-谷甾醇、O-乙酰二氫歐山芹酯、當歸酮和歐前胡素。其中,槲皮素(SJS1)在網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146個靶點有關。成分DH9沒有對應的靶點,在網絡中未體現。

圖1 獨活-桑寄生成分靶點網絡圖

表1 獨活-桑寄生有效成分
通過GeneCards數據庫,得到RA相關的靶基因5 017個,兩次截取相關性評分(relevance scores)在中位數以上(≥2.61)的靶基因,得到1 259個靶基因。在DrugBank數據庫中,查找到RA靶基因154個。合并去重后得到1 352個疾病靶基因。繪制韋恩圖,找出與有效成分的交集靶點89個,見圖2。

圖2 藥物—疾病靶點韋恩圖
將STRING數據庫上獲得的結果中的csv文件導入Cytoscape3.7.2,得到含85個節點和619條邊的網絡圖(圖3)。使用工具Network Analyzer進行分析,選擇Degree設置節點大小和顏色深淺。Degree值越大,節點越大,顏色越深。Degree值在中位數以上的靶點有40個,其中TNF、Akt1、IL-6、JUN、TP53、RELA、IL1B、EGFR、CASP3、MAPK1等靶點與其他靶點密切聯系,在PPI網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圖3 獨活-桑寄生治療RA的共同靶點PPI網絡圖
GO富集分析共獲得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380項,主要是干擾RNA聚合酶Ⅱ啟動子、DNA模板轉錄的正調控、炎癥反應等生物過程;細胞組成(cell components)35項,涉及細胞核、細胞外間隙、細胞質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68項,涉及蛋白質結合、相同蛋白質結合及酶結合等。每個類別取基因數排名前10的項進行作圖分析,見圖4。其中,蛋白質結合(protein binding)的基因數最多。KEGG分析中獲得97條通路。篩選出基因數排名前20的通路,繪制氣泡圖(圖5)。結果顯示,腫瘤通路(pathways in cancer)、乙型肝炎通路(Hepatitis B)、TNF信號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富集的基因數最多。這些通路中與炎癥相關的通路見表2。

圖4 交集靶點GO富集分析

圖5 交集靶點的KEGG通路氣泡圖

表2 炎癥相關的信號通路及涉及的靶點數
對接分數為實驗解離/抑制常數的負對數,其絕對值大于5表示化合物和靶點有較好的結合能力[6]。表3為獨活-桑寄生藥對有效成分與核心靶點的分子對接結果。其中當歸醇D與TNF-α,異歐前胡素與Akt1,槲皮素與IL-6的分子對接分數絕對值較高。

表3 有效成分與核心靶點的分子對接結果
獨活-桑寄生藥對是獨活寄生湯的君藥成分,在該復方制劑中占核心地位。獨活具有祛風勝濕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獨活的藥理作用有抗炎、抗風濕、抗氧化和抗腫瘤[7-8]。桑寄生能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具有抗腫瘤、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9]。
本研究運用網絡藥理學,先找到獨活-桑寄生藥對與RA的共同靶點,然后構建PPI網絡,篩選出核心的靶點,其中腫瘤壞死因子TNF是關鍵的核心靶點。TNF在體內有α和β兩種結構,其中TNF-α發揮主要的作用。TNF-α與其受體TNFR1結合后激活TNF信號傳導通路,調控Caspase家族介導的細胞凋亡、NF-κB和JNK蛋白激酶的活化,引起炎癥反應[10-11]。Akt在體內起調控細胞存活和凋亡的作用,包括Akt1、Akt2和Akt3,其中Akt1是PI3K/Akt通路的重要組成。在外界細菌、病毒等炎癥因子刺激下,Akt蛋白被PI3K磷酸化激活,磷酸化Akt蛋白參與NF-κB、mTOR和JNK等炎癥信號通路的激活[12-13]。IL-6是體內重要的炎癥細胞因子,可促進細胞的增值與分化,IL-6還能促進激活STAT3信號通路,促使STAT3持續磷酸化,進一步抑制細胞凋亡和促進細胞增值。IL-6/STAT3信號通路可介導TNF-α、IL-1β等多種炎癥因子的產生,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14]。獨活-桑寄生對靶蛋白的調節作用,間接影響各種炎癥信號通路,從而發揮抗炎作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病,尚未有能夠完全治愈的藥物。目前的治療藥物以非甾體抗炎藥為主,然而治標不治本,副作用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藥物,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來也出現了各種抗風濕藥、生物制劑和合成靶向藥物[15],但是價格非常昂貴。從中醫的角度入手,挖掘中藥的寶庫。其中,獨活寄生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顯著,得到很多臨床的證實。本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找到獨活-桑寄生藥對的治療靶點和相關通路,為其治療作用提供理論的基礎。同時,還需要通過試驗的手段來驗證這些理論,為中藥復方制劑的療效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