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濤 孫紀陽

記者出身的劉海銘有很多頭銜:品牌孵化學派創始人,詞曲作家,雜文家,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中國十大品牌策劃專家,第五代策劃領軍人物,全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聯盟執委副主席,中國農業品牌創新聯盟常務理事,大國品牌智庫首席專家,CCTV燦爛中國欄目品牌總顧問,文農康旅孵化器、Haobrand孵化器聯合創始人,“孵化管理學”體系奠基人……這些,都是劉海銘砥礪前行的歷史見證,如今劉海銘又緊跟時代步伐,肩負起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數智鄉村工作委員會會長職務,在鄉村振興這一道路上展開縱橫之術,為時代夢想貢獻自己的智慧。
劉海銘認為,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先決基礎。數字鄉村建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幾年來,到底如何建設數字鄉村,各地還處于探索階段。數字鄉村的規劃建設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科研院所、相關企業、尖端人才合力推進,深度參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時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這一重要論述,為新發展階段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確了方法路徑,提供了工作遵循。因此,在新發展階段,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把“數智鄉村”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既是使命,更是擔當,也是大勢所趨。
作為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數智鄉村工作委員會會長,劉海銘深度理解深刻領會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實施這一政策,數智鄉村工作委員會將從產學研、供給側、需求側等多個角度進行理論體系研究,并開展一系列具體實踐活動。通過數智化建設與推動,逐步實現未來鄉村的數字化、場景化、品值化、現代化。
為了更精準更扎實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數智鄉村工作委員會還制定了入會宣誓詞:愛黨愛國愛民、正心正念正道、賦能數智鄉村、端牢中國飯碗、情系老區人民、福澤天下百姓、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開啟云端密鑰、共享數智未來。
數智鄉村這一概念和業態是指人類通過數字化的知識、信息和工具,對鄉村要素資源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破壞—重構—優化—升級—賦能,引導并實現要素資源的再生、再創和重新配置,從而推動未來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特殊、特色、特效經濟形態。
“數智鄉村”應該是數字鄉村的落腳點、發力點和支點,是數字鄉村的升級版,是鄉村數字化治理和應用實踐的聚合平臺。當下,無論是對鄉村振興而言,還是對涉農企業而言,數智化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現在已經不是討論和思考要不要進行數智化變革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去大力推進數智化變革。
目前,數字經濟在三大產業中的滲透是不均衡的。而且在第一產業中的滲透率是最低的。因為農業經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標準化程度比較低,涉及面太大、改造難度大,短期內難以成效。第二產業的滲透率是中間的,工業企業每年以40%以上的比例在增長,大部分用在降本、提質、增效方面,并且一直在主動應用數字化技術改善勞動生產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第三產業是最高的,不過現在消費互聯網已經到了紅海,甚至惡性競爭階段。
劉海銘認為,新時代背景下貫徹鄉村振興戰略要充分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語互聯網和空間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生態,重構和培育新六產發展的模型、業態和系統。另一方面,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是供給側圍繞鄉村產業的上下游構建一個鏈條,然后再和消費互聯網無縫對接,互促互生。其核心是解決好三個協同——人與人的協同、人與機器的協同、上下游供應鏈的協同。
劉海銘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時代!一切業態都在重建,一切秩序都在重塑,一切模式都在重構。核心競爭力已經失靈,系統競爭力才能真正適應“領域空間”所需,徹底打破信息傳輸的孤島效應,共享大數據科技帶來的福澤,共建品質生活,共享品位人生,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各行各業,甚至個人IP的升級升位,同樣必須具備一定的系統競爭力,方能在某一領域真正占位。
數智鄉村工作委員會充分融合移動互聯網、物語互聯網和空間互聯網這三個互聯網階段形態,充分兼容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和混序互聯網這三個應用場景,以“數智鄉村振興發展系統工程”為軸心,以“數智鄉村振興發展示范基地”建設選樹為抓手,以“數智鄉村振興發展專業人才”教育培訓為內驅,集中力量打造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臺“數智鄉村”云生態系統,真正賦能未來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臺“數智鄉村”云生態系統歷時三年研發,現已正式上線運營。重點著眼于、落點在鄉村產業振興,旨在促進生產品質化、流通品牌化、消費品質化、生活品位化。平臺包括數智政務、數智商務、數智產業、數智品牌、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等多個板塊。包括萬企上云、萬店上云、萬村上云,萬地上云、萬品上云,萬星上云、萬師上云,千縣上云等八大云生態系統專項專題。從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架構起了一個大生態系統,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互助型、共享式發展,創設各種數字化應用場景,提供各種新業態實用功能。通過一段時期的運營運維,逐步形成多場景、多形態、全域輻射的鄉村振興互聯網生態大系統。同時,將從新基建、產業重構、人才教育、生態治理、醫療康養、文化旅游、品牌孵化、普惠金融等八個方面推進和夯實“數智鄉村振興發展系統工程”,助力、幫扶縣域、鄉域、村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智賦能,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劉海銘認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戰略,核心不僅僅是區塊鏈、分布式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IT技術進步,而是“數字技術+管理創新”雙輪驅動的“數智化轉型”。數智化轉型如果只強調技術進步,而不注重管理創新是不會成功的,至少是不會健康發展的。數字鄉村的健康發展,只有大部分企業,特別是具備領航和引擎產業向好向優發展的品牌企業實現了數智化轉型,才能逐步引領整個鄉村產業取得最終的振興發展。
劉海銘認為,對于許多傳統涉農企業而言,應該從戰略重塑、模式重構、平臺共建和戰略協同四個基本方面來推進數智化變革。戰略重塑包括新的戰略目標的設定,戰略目標實施方略,戰略計劃主次先后布局,戰略目標實現所需資源配置。模式重構包括新的價值主張的設定與宣貫,價值創造的方法與手段,價值獲取的方式與糾偏,價值達成的評估與研判。平臺共建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趨勢,信息不對稱逐漸被打破,認知度、認同感、群體歸宿感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形成價值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并且已經自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經濟社會圈層,共需、共識、共進的圈層需要同頻共振的舞臺。而平臺共建的主體、共建的載體、共建的動機,共建的機制,都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和頂層設計。戰略協同是戰略執行和戰略落地的重要保障。許多企業大多失敗于戰略搖擺和戰略分歧,內耗和內訌是搞垮中國企業的致命病毒,所以保持戰略定力是一個組織或機構的根本素養。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歷史主動精神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是干事創業,贏得未來的重要方法論。掌握歷史主動,既要把握歷史發展的大機遇,又要把握當下的“工作窗口”。立即行動,就在當下!當下思想行為決定著未來的當下,當下是曾經的未來亦是未來的當下。咬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數智鄉村、實現共同富裕,以創造性思維、創新性方法、創建型平臺,找到突破口、闖出新路子、開辟新空間、打造新樣板。這既是贏得歷史主動的勝利密碼,更是打開工作窗口的云端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