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企業面臨的行業競爭壓力持續增加,企業并購行為增多,尤其在十四五規劃下,通過企業并購可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經濟建設注入活力和生機。但是企業在并購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企業要正確識別和防范風險,實現自身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推動行業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關鍵助推力,在十四五背景下,企業并購行為不斷增多,并購作為現代企業發展經濟和壯大規模的捷徑,其在提升經濟價值、避免社會的動蕩、強化行業競爭力、資源優化配置和成本控制中具有關鍵作用,并購可以為企業贏得收益,但是也潛存諸多風險。在十四五規劃下,企業想要實現更加穩定的發展,則要正確識別和防范風險,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和發展目標。
企業并購包含收購和兼并兩層意思,其中兼并主要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企業整合為一家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兼并;收購主要是指通過購買資金或者股票的方式,獲得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和所有權,進而對企業經營生產進行管理和控制。并購活動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混合并購:其主要是指在經營生產方面沒有任何聯系的兩家企業直接并購,二者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供應商或者客戶,通過并購的方式能夠實現企業業務領域的擴張,經營活動多元化,有助于企業分攤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更好的應對市場環境變化。
橫向并購,其主要是指同行業、同領域之間企業的并購行為,兩家企業在經營業務和產品方面具有相似性,通過并購可以提升企業的行業地位和市場占有率,幫助企業更好的應對行業經營。橫向并購較為簡單,由于兩家企業在經營模式、生產設備、產品類型以及核心技術方面存在相似處,可以快速地完成并購活動。
縱向并購,其主要是指處于同一供應鏈上的企業并購行為,例如兩家企業在銷售、生產或者原料供應方面存在合作關系,通過縱向并購能夠迅速擴大經營規模,完善企業的生產供應鏈,進而獲得更加豐厚的經濟效益。
并購風險包含狹義和廣義兩層含義,其中狹義的并購風險是指在并購中企業遭受的損失,可能會影響企業收益,也可能造成直接虧損,最嚴重的風險為導致企業倒閉;廣義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中,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差額。
并購屬于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在實施并購中難免存在各種風險,對并購行為和企業收益帶來直接影響。而想要合理規避風險、防范風險,企業則要在并購之前加強風險分析,并且制定相關應對措施,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動機風險
企業在實施并購行為之前,需要先明確并購動機,基于動機和目的開展并購活動。但是如果企業在并購之前沒有明確并購動機,對市場環境、發展戰略、經營方向缺乏思考和規劃,只是受到社會輿論、好勝心以及短期利益的驅使進行并購,容易產生經營風險,而這種風險是潛在的、難以預測的,會為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盲目風險
并購活動關系到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企業的并購行為較為盲目,自我膨脹或者自我夸大,只是為了在競爭中獲取優勢,以低廉的價格開展并購,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容易產生盲目風險。在十四五背景下,行業發展和市場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盲目風險的發生率也持續增加。
信息風險
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經濟環境都與以往存在差異,信息是現代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尤其在信息時代下,掌握充足的信息則意味著企業在競爭中可以“快人一步”。信息風險主要是指在開展并購活動中,企業信息存在不對稱情況,包括被并購企業的合法性、長期債務、短期債務、經營成果、生產規模等,信息方面的不對稱會為企業并購埋下諸多隱患。
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開展并購行為中,由于目標企業的專利、產品、資產價值以及訴訟仲裁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導致并購企業面臨著訴訟危機。尤其在十四五規劃下,我國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法律風險的發生率也不斷提升。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和經濟互補中,對被并購企業進行資源優化配置、開展科研創新以及改進經營模式,而誘發的經營風險。并購企業沒有實現既定的收益,反而由于并購而造成經濟損失。
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屬于企業并購中最為常見也最為嚴重的風險,其貫徹于并購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其主要是指并購行為對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造成不確定性,涉及資金籌集、價格評估等融資風險,或者財務整合風險以及流動資金風險等。在十四五背景下,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贏得市場優勢的法寶,如果由于并購行為而誘發財務風險,對企業的未來發展也十分不利。
制定發展戰略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并購是現代企業快速發展、擴寬經營領域的重要手段,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分析,并購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但是在并購之前,企業需要先明確發展戰略和并購動機,不能盲目實施并購行為,如果判斷失誤則會為企業帶來風險。首先,企業要先對自身的經濟實力有明確的認知,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地開展并購行為;其次,判斷自身的資金流、融資能力、管理模式、主營業務、行業前景以及經營規模,確保并購活動符合自身利益;最后,企業并購不能存在盲目和僥幸心理,基于經濟大環境下有計劃地開展并購。
強化憂患意識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并購是其擴大規模、實現多領域經營、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途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避免企業盲目擴張,企業需要樹立和強化憂患意識。首先,正確看待并購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衡量不確定因素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次,并購企業如果行業競爭力較強,則要將重心置于科研創新中,更新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在夯實行業地位后,有選擇地開展并購活動;最后,企業要具備充足的現金流和備用金,由于現代市場環境變化迅速,例如國家政策、市場需求出現變化,則會對企業經營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并購行為,企業只有具備充足的備用金,才能確保生產正常運行。
全面收集信息
企業并購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特點,在實施并購方案中,企業基于自身利益,綜合衡量各項因素,對于被并購企業而言,希望隱瞞對自身不利的信息,而披露一些有利信息,因此,在開展并購活動之前,并購企業要加強信息收集。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組建信息收集小組,對目標企業的信息進行全面收集,整合為系統性的文件,提供給企業管理層,便于制定相關決策,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其次,收集信息應包含發展前景、市場價值、企業文化、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根據信息制定以及優化并購策略;最后,信息收集屬于動態過程,其貫穿于并購過程中,企業在并購中也要不斷地收集信息,確保信息具有實時性和價值性。
規避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作為企業并購中最為常見的風險,其容易為并購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因此,企業在實施并購活動中,要注重規避財務風險。首先,對目標企業的資產總值和行業價值進行評估,制定以及完善評估體系,通過科學的評估規避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其次,對并購所需的資金進行統籌規劃,避免企業在完成并購后出現資金危機,做好企業融資管理;最后,規避財務風險最為重要的舉措就是合理確定目標企業,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開展分析,避免企業在完成并購后虧損。
防范法律風險
當前防范法律風險最為重要的措施為內控管理,對企業的所有部門開展監督和控制,可以發現企業在并購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和法律問題。同時,企業內部所有部門要形成協同配合體系,按照國家既定的法規、法律開展各項工作,從源頭控制法律風險。
總而言之,十四五規劃與社會發展、居民生活和經濟建設密切相關,在此背景下,企業面臨的行業競爭壓力持續增加,并購作為企業發展自身的重要捷徑,其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更好的應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但是企業并購也潛存一定風險,其貫穿于整個并購過程中,企業需要明確發展目標和準確定位,合理識別和防范風險,進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姍,盧素艷.互聯網企業并購整合的風險與防范——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并為例[J].企業管理,2017(4):108-109.
[2]黃義良.風險防范與管控體系——以企業跨國并購的文化整合看公共政策的制定[J].浙江學刊,2013(5):124-128.
[3]劉芳潔,李援亞.淺析企業并購前的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以格力電器并購珠海銀隆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12):115-117.
[4]蒯莉.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與防范策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32-34.
[5]李民,陳蘭輝.企業并購交易中的審計風險與防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管理科學版),2005,23(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