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6.7萬家,增加3.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9萬億元,增長26.7%,占48.6%,提升2個百分點。數字的背后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不斷加快的堅定步伐,其中,那些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企業更是功不可沒。
“隱形冠軍”這一概念是個舶來品,它由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指在細分產業市場份額領先且公眾知名度較低的企業。在我國,“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與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密切相關,從“十二五”時期開始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到“十三五”時期開啟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作,之后推動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隱形冠軍”隨著實際發展要求不斷完善并加速發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一系列政策的加碼,讓尋找和培育更多“隱形冠軍”成為突破產業瓶頸、解決“卡脖子”難題的必由之路。
最新數據顯示,如果將各個省份的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進行統計,前三名的數量加起來就占了全國總數的一半以上。而這三個強勢領跑的省份,是浙江、山東和江蘇。
憑借83家山東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4家山東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濰坊市在全省兩大榜單上力壓青島、濟南、煙臺等一眾名氣更大的城市,排名第一。濰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推出了“創業輔導、培育成長、創新提升、隱形冠軍”的培育路徑。山東工信部門每年選擇30家左右企業納入培育的目標群體,已經形成了從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到單項冠軍企業梯次培育的格局。
前不久,浙江省經信廳公布2021年度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名單,樂清市共有11家企業成功入選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數量為全省縣域第一。為精準扶持企業成長,樂清支持創新方面不遺余力,在保障用地、用能、排污、排放等方面為企業排憂解難;針對首次認定為省級“隱形冠軍企業”“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10萬元獎勵;首次被認定為國家級細分領域專業化“小巨人”的企業,再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
常州,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制造業企業眾多,門類豐富,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新基建”七大門類齊備的地級市。常州曾經連續三屆斬獲中國工業大獎,成為工業“奧斯卡獎”最大贏家之一。常州市將智能制造作為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的技術法寶,積極部署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力爭搶占“智造”天下,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實現常州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加快從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轉變的目標,更好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老牌制造業基地佛山市精準識別并賦能當地“隱形冠軍”企業,2020年起啟動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認定工作,對參評企業進行全方位“體檢”。通過認定冠軍企業,發布《2020年佛山市隱形冠軍企業發展報告》,佛山進一步推進產業集群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必須通過培育更多“隱形冠軍”,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有效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多了,不僅可以大大優化內需產業鏈、供應鏈,而且可以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如何加大培育“隱形冠軍”,讓其茁壯成長?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努力缺一不可。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條必經之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