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偉 武強 賀寧

全市166個村全面實現“一肩挑”,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四類人員”占比達100%;“物業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盤活利用型、三產融合型、園區帶動型”五種村集體經濟新模式蓬勃開展;金城辦竹園村、芝川鎮城北村、西莊鎮郭莊村獲批渭南市首批美麗休閑鄉村……如今的陜西省渭南市韓城市,正全力打造興農富民的韓城樣板。
韓城位于陜西東部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隅,是陜西向東開放的東大門。這里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大禹治水、魚躍龍門等美麗傳說的發源地。
去年以來,韓城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陜西省、渭南市各項安排部署,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謀深謀實,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以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的昂揚姿態,全面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韓城市堅持以鄉村振興統攬“三農”工作,理順體制機制,形成領導小組抓統攬、市委農辦抓督查、五大振興專班和專項小組抓推進、各部門和鎮辦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格局。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及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鄉村振興工作。同時強化頂層設計,委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編制《韓城市鄉村振興規劃》,明晰了韓城市鄉村振興路線圖。印發《韓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機制》等一系列文件,明確韓城市鄉村振興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工作機制和各部門工作職責,建立工作臺賬,全程跟蹤督辦,實現了五大專班和專項小組、責任部門和配合單位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
韓城市健全部門包村、防返貧監測和駐村幫扶等長效機制,構建多方參與、協作推進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實市級領導聯鎮包村、部門包村工作制度,全市30名市級領導包抓8個鎮辦31個行政村、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全市85個部門包聯166個行政村、16個村改居社區和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建立駐村幫扶工作機制,重點向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鄉村振興示范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向102個一般村確定聯絡員,實現部門包村幫扶全覆蓋。扎實開展“萬企興萬村”結對幫扶工作,確定79個企業對全市75個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鄉村振興示范村開展結對幫扶,取得了良好效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韓城市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梯次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提升。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5.5萬噸,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2萬人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改廁工作超額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完成年度改廁3146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6%。鎮村綠化扎實開展,實施黃河西岸荒山荒坡造林綠化1.2萬余畝,對全市40余個村莊進行綠化提升,栽植各類苗木6萬余株。全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91.5%,秸稈綜合利用率95%,廢舊農膜回收率91%,榮獲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稱號。
去年以來,韓城市牢牢把握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頭等大事”,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和“菜籃子”工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菜籃子”產品有效充實。出臺《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鼓勵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組建糧農集團,擔負起“工業反哺農業、國企為國種糧”政治責任,著力打造龍亭、芝川、西莊三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1.78萬畝,產量5.75萬噸。實施生豬生產“基地+”帶動戰略,招引石羊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在韓城市建設生豬養殖示范基地10個,生豬存欄5.7萬頭。大力推進果蔬產業高質量發展,創建有機質提升示范園1個、高質高效果業示范園3個,水果產量15.94萬噸。全年新增設施蔬菜面積500余畝,蔬菜產量14.12萬噸。
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充分發揮為康、金太陽、富強宏圖等龍頭企業優勢,持續推進糧食生產加工、花椒精深加工、酒類生產銷售、肉鴨養殖、黃河水產五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芝陽鎮躋身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全國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強化農業品牌建設,韓城大紅袍花椒被認定為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渭南市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品牌價值達到213億元。鄉村文化旅游規范發展,韓城市3條線路入選全省紅色旅游線路,“漢太史啤酒系列”旅游產品獲得“2021陜西(第七屆)旅游商品大賽”金獎,金城辦竹園村、芝川鎮城北村、西莊鎮郭莊村獲批渭南市首批美麗休閑鄉村。
扎實推進水電路氣網建設,不斷推動教育、醫療、人才等資源向鄉村傾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雙評估”“雙評價”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形成初步成果。建設美麗農村公路3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22公里,煤改氣3000戶,煤改電1750戶。實施2021年度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惠及6鎮18村2.7萬名群眾。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全市166個村16個村改居社區便民服務室實現全覆蓋,探索設立了薛峰村、王峰村等4個中心村政務服務中心,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步路”。補充基層教育、醫療力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05名。龍門鎮入選首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鎮。
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強化精神文明創建,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村委換屆高質量完成,全市166個村全面實現“一肩挑”。在全省率先完成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兩委同步換屆,經濟薄弱村比例下降至20%以內。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推進順利,打造市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場所,成立各級人民調解組織226個,排查調處矛盾糾紛605起,調處率達98%以上。晨鐘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點,北潘莊村、五星村獲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年創建市級文明村22個,表彰“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三秦最美家庭”“陜西省五好家庭”“韓城市最美家庭”50余戶。共入選“中國好人榜”6人、“陜西好人榜”24人,表彰“韓城好人”2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