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梅
摘 要:隨著社會改革以及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新時代背景下,相關政府部門所設定的新的會計制度,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必須要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方式,通過有效應用新政府會計制度,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分析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策略,旨在為今后相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長效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235.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1-0074-03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促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實。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要盡快掌握新制度的變化內容,并實施財務有效措施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保障事業單位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的意義
(一)有助于事業單位優化資源配置
原有政府會計制度就提出了關于折舊攤銷的問題,但是很多行業并沒有予以重視,也沒有規范折舊攤銷相關問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使得事業單位的相關制度不再流于表面,針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折舊年限做出了明確規定。事業單位進行資產計提折舊攤銷,能夠將單位內部的資產運行狀況真實的反映出來,便于企業進行資產的優化,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有助于事業單位規范業務活動,強化單位內部控制
事業單位不斷規范業務活動,完善內部財務體系,但是這一體系的完善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來約束。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要求事業單位要生成財務報告、預算報告,并且將二者結合起來,有助于外界監督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1]。隨著財務信息的日益透明,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越來越規范,促使其不斷完善財務體系,更加有利于內部控制的強化。
(三)有助于事業單位績效管理評價的科學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要求事業單位要按照權責發生制將各項費用歸集起來,促使其準確核算單位成本。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引入成本概念,能夠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制度,促使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評價更加科學化。
(四)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更加規范,同時還加強了財務會計功能,將權責發生制引入會計核算中,促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更加合理和精準。新制度增加了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科目,同時還引入了壞賬準備等,這些都有助于將單位的實際價值真實地反映出來。此外,該制度還將收入和費用會計要素引入進來,明確了當期收入和費用要計入當期,這一規定與事業單位的會計配比原則更加適應。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將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有機結合起來,并分別生成相應的報告,更加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主要創新點
(一)重新劃分了政府會計要素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要素進行了科學劃分,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財務會計核算設置了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預算會計核算設置了預算收入、預算支出等。由此看出,重新劃分后的新政府會計要素更加接近企業的會計要素,對于經濟業務進行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涵蓋得更加全面。可見,細化的會計科目為會計核算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資產負債計量屬性的種類增多
原有會計制度要求按照實際成本計量資產,計量屬性比較單一。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指出會計主體計量資產和負債時,既可以根據歷史成本計量,也可以根據重置成本、現值計量,需要確保資產負債金額可以持續計量,并且保證計量的可靠性。新制度增加了計量屬性的種類,事業單位在計量時可以按照實際業務選擇適合的計量屬性,從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水平。
(三)變更了會計核算,使得財務報告體系更加完善
原有財務報告制度的基礎是收付實現制,等到年末才開展會計報表的編制工作,會計報表主要是對預算收支結果的反饋。由此可以看出,原有的報告制度對于運行成本和運行效率的考慮不夠全面,顯然是無法滿足財政形勢需要的。新政府會計制度中變更了會計核算,要求事業單位建立財務和預算報表。其中,編制財務報表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附注等,能夠真實反映單位的財務運營狀況[2]。編制預算報表的基礎是收付實現制,主要包括預算收入支出表等。通過這兩個報表,可以將資本成本運行和執行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
三、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內控意識淡薄
由于事業單位自身的特性,在職能劃分時就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也不注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這些情況都使得單位內控意識比較淡薄,無法將內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實到位。一些管理人員對于相關工作的開展不太重視,并沒有認識到自身在內部控制工作的職責,使得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財務部門在相關工作的開展中沒有切實履行自身的職責。除此之外,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缺乏制度保障,盡管一些單位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是卻存在一些問題,難以保障內控工作的順利開展。制度的缺失導致事業單位難以有效地分析自身可能遇到的財務風險問題,對單位的財務管理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缺乏預算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執行力度不足
目前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預算管理工作沒有很好地落實下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就沒有制定相應的預算管理應用機制。一些事業單位對于自身戰略目標的應用不夠重視,使得其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對于應用預算的執行沒有落到實處。此外,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存在內部審計缺失的情況,而且相應的監督機制也不夠健全,這些都給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實際管理效果與預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在應用預算管理機制時,如果沒有將其切實地執行下去,那么在應用收付實現制時,財務管理的核心工作開展就容易出現誤差。如果這一現象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非常容易出現財務風險問題,給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三)財務信息存在不真實現象,導致財務風險問題出現
原有的會計制度中,并沒有明確規定資產折舊和攤銷的相關內容,使得一些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時,在資產折舊方面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導致一些數據信息失真的情況出現。事業單位開展資產估算工作時,經常會有虛增資產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存在使得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效率比較低,一些資產并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僅會對事業單位的發展產生制約,還會使得單位在運行環節中出現財務風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財政信息系統得到了有效完善,要求事業單位及時處理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資產問題。但是大部分事業單位沒有充分應用資產信息系統,那么在應用財務核算系統時就無法實現信息共享,資產管理工作失去連接性,在應用資產信息數據時就會出現一定的滯后性[3]。事業單位在資產核算完成之后開展總結工作時,很難一次就將所有的資產項目清查完成,從而對相關數據分析工作產生一定影響,進而阻礙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
(四)缺乏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員
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人員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效果。事業單位缺乏專業財務人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財務管理觀念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部分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沒有充分考慮整體目標,在資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情況,造成資金浪費問題的出現。有些單位通常是事后核算,其內部財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執行。第二,單位內部缺乏競爭機制,財務人員的競爭意識不足。與其他單位不同,事業單位具有編制特性,單位內部的財務人員工作比較穩定,在平時工作中缺乏競爭意識,不注重自身知識的學習和技能提升,業務處理能力不強,其財務管理能力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后,這些財務人員很難快速適應新制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財務管理成效。第三,人才培訓機制不夠健全。自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后,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培訓機制,一些事業單位并沒有根據新制度的變化組織相應的培訓活動,其內部財務工作人員也就沒有及時地轉變管理思想,難以適應新制度的要求。
四、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出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
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才能實現具體行動的轉變。由此可見思想觀念在實際工作的重要性。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后,事業單位的領導要轉變思想觀念,同時還要注重單位內部所有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的轉變。事業單位可以通過組織相關知識講座等形式,讓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盡快了解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變動內容,認識到該制度的意義,以及在該制度實施的背景下如何開展自身的工作。相關管理人員要深層次地分析單位的發展戰略,從思想上加大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且結合本單位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制訂相應的戰略計劃,作出科學的決策。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增強制度的科學性
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后,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進行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要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為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事業單位要不斷優化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合理管控單位內經費的使用情況,從整體上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首先,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進行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想使得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得更加科學合理,需要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牽頭,其他部門積極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中來,集思廣益。其次,事業單位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該制度需要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現金管理。事業單位在進行現金收付時,應確保現金收入要有憑證,現金付款要有票據,保證現金管理的規范化,防止賬目不清的情況出現。在進行付款審核時,出納人員必須要審查付款憑證,只有確認手續齊全,并且經相關經辦人、責任人簽字確定之后才能付款。如果其中某個環節不符合規定就不得辦理付款。在進行現金賬目管理時,必須要做到日清日結,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庫存現金的盤查工作,做到賬實相符。二是要加強收入管理。事業單位在進行收入管理時,應嚴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針對財政補貼、撥入款項等收入開展財務核算工作,單位內部的所有收費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收取。相關票據必須要應用統一的規范票據,針對收入管理事業單位要統一核算,將收入和支出進行明確的劃分,分別進行集中管理,避免公款私存等行為的出現。三是要加強支出管理。事業單位在進行支出管理時,要嚴格按照相關審批程序執行。同時要加強支出管理監督,在審批報銷等事項時,要嚴格按照單位的審批制度執行。在保證報銷事項真實合法的基礎上,由相關負責人審核簽字后付款,并做好相關資料的留存。
(三)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優化控制流程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將相關工作內容落實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事業單位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預算管理工作的重新規劃,正確認識到新制度內容的變化,在開展單位內部其他業務時,能夠保障權責發生制使用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預算工作的重新規劃實現對風險評估內容的整改,促使單位內控管理制度得到更加全面的應用。此外,事業單位要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全面負責內部控制工作,明確內控工作的責任人,并根據崗位設置科學合理的劃分工作職能。同時要不斷優化內部控制工作的流程,通過這種方式推動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提升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執行力,為事業單位內控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在財務報表和預算報表的編制方面以及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方面的有效性,不只要求事業單位在分析數據時更加準確和高效,并且還要求提升單位內部財務系統的功能。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現有的財務系統是不能完成雙報表的編制工作的。所以,事業單位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引進先進的財務系統軟件,不僅要強化財務系統軟件的功能,還要完善財務信息軟件的程序。同時邀請這方面的專業機構為單位建立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單位內部部門和人員可以通過平臺共享相關數據信息。通過財務信息系統編制出符合單位管理者需求的財務報表以及預算報表,保障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
(五)重視人才建設,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
財務人員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業務能力水平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影響。因此,事業單位要重視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保障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單位內部的順利實施。首先,事業單位要加大培訓力度,結合現有財務人員的實際情況,針對新制度內容的變化開展培訓活動,讓財務人員充分認識到新制度的改革,并將培訓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比如,事業單位可以定期組織培訓,還可以聘請相關專家授課等。通過多種培訓形式,讓財務人員盡快掌握新制度的創新點,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其次,單位內部財務人員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適應事業單位的要求。
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是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機制,促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合理,保障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貞兵.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4):100-101.
[2]? 曹平.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加強和改善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1,(19):1-3.
[3]? 康曉青.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納稅,2021,(17):132-133.
[責任編輯 辰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