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云 王煒杰 余毅

摘 要:新創企業的高失敗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內部資源缺乏與外部合法性不足,通過拼湊現有資源解決上述難題是新創企業潛移默化的戰略決策。然而新創企業如何通過資源拼湊來實現創新的過程仍是理論黑箱。通過引入創業導向和機會開發變量構建新創企業,通過資源拼湊開展創新的概念模型研究,不僅深入推動了資源拼湊理論的發展,而且也對新創企業的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資源拼湊;創業導向;探索性創新;影響機理
中圖分類號:F273.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1-0108-04
引言
新創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推動技術變革、產業結構調整與社會創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自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中國大地便掀起了創新創業的新浪潮,根據《全球創業觀察2017—2018年中國報告》我國創業活動指數保持在9.9% 的較高水平,位列創業活躍國家之列。然而,在創新創業的繁榮景象之下卻是創業成功率低的殘酷現實,只有不足10%的新創企業存活時間超過三年,更有超過半數企業成立不足一年就宣告失敗。我國新創企業面臨著創業成功率低和創新能力弱兩大難題。而新創企業往往面臨著內部資源缺乏和組織合法性不足兩大難題。資源是企業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基礎,資源的缺乏使得新創企業難以維持創新創業活動,而組織合法性不足則制約著企業從外部尋求創新資源。資源拼湊理論強調創造性地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該理論為新創企業突破資源困境,克服新生弱性和小而弱性,實現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事實上,新創企業開展創業活動的過程遵循著“機會識別—資源拼湊—機會開發”的邏輯,新創企業的資源拼湊能否成功取決于創業者能否基于現有資源來發掘創業機會。機會開發與資源是相互融合的過程,資源應滿足機會開發的需要,而機會開發也應該建立在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資源拼湊將資源與機會整合,是創業者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機會開發是資源拼湊影響創新績效的中介和橋梁。鑒于創業導向是新創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創業導向能夠激發創業者創造性的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來開發創業機會,本研究通過引入機會開發和創業導向這兩個關鍵的要素來探討資源拼湊影響探索性創新的機理,將機會開發視為資源拼湊影響創新績效的中介變量,而創業導向則對資源拼湊和機會開發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
一、理論闡釋與研究假設
(一)資源拼湊與探索性創新
探索性創新力求擺脫現有知識或者技術的局限,在此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資源約束是新創企業面臨的客觀問題。新創企業在面臨資源窘境時,可以通過資源拼湊識別、獲取、創造大量新資源來滿足創新需要,獲取創新所需資源。資源拼湊理論豐富和發展了傳統創業資源的界定,將資源的獲取問題轉化為資源的利用問題,該資源利用方式要求在創意層面突破原有價值定義,而在資源層面又講求利用方式的變革。此外,Mascitelli(2000)認為,探索性創新來源于企業所擁有的“隱性知識”。而資源拼湊強調突破手頭資源的認知,挖掘現有資源未被發現的特點,可被視為“隱性知識”的發掘,因此資源拼湊其本身就是“隱性知識”的開發活動,資源拼湊所積累的“隱性知識”也為新創企業后續的探索性創新創造了條件。因此,我們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H1:資源拼湊對探索性創新有正向影響。
(二)資源拼湊與機會開發
合理的機會開發會影響企業對于資源的調配與認識,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下能夠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以及超額回報。資源拼湊將創業機會與資源充分融合,是新創企業為應對資源短缺困境做出的戰略嘗試。資源拼湊的三個方面都與機會開發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手頭資源和機會開發的關系中,手頭資源是進行機會開發的基礎。拼湊理論對于手頭資源的定義并非傳統的狹義概念,資源拼湊理論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衍生出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拼湊方式。在資源將就與機會開發的關系中,機會開發遵從滿意決策。最優決策需要耗費大量的決策時間和機會成本,向市場推出最合適的而非最優的產品,繼而通過快速迭代進行產品更新,有利于企業快速占有市場。在資源重構與機會開發中,資源重構為機會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新創企業面對資源約束困境,通過創造性地看待資源與目的的關系對資源進行解構重組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資源重構有利于實施機會開發,緩解機會開發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H2:資源拼湊對機會開發有正向影響。
(三)機會開發的中介作用
資源拼湊是新創企業面臨資源約束困境,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資源拼湊對企業獲取外部資源、重構資源屬性有著重要意義。機會開發是新創企業的重要戰略行為,新創企業跨越市場壁壘,獲得市場地位都依賴于機會開發。而資源拼湊理論的引入,企業可以通過整合現有資源來發掘價值,降低機會開發的成本,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此外,資源拼湊遵循滿意原則而非最優原則,這也縮短了產品或者服務推向市場的時間,提高了機會開發的效率。另外,Shane& Venkataraman(2000)研究指出,機會開發過程包含三個階段,分別是機會識別、機會評價與機會利用。而關于機會開發對于創新的研究,有研究發現機會識別是創新的前端過程。在機會識別階段,企業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尋求技術上的變革與突破,以開辟新的細分市場,這都有利于提升新創企業的探索性創新水平。資源是機會開發的重要基礎,機會開發只有與資源進行匹配才能發揮作用,而創新源于適宜的機會開發,想要實現創新就必須有效地開發機會。因此,我們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H3:機會開發在資源拼湊與探索性創新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四)創業導向的調節作用
創業導向的提出最早是源于學者們對戰略決策模式的研究,經過不斷的演化和豐富,學者們逐漸認同Miller(1983)和 Covin &Slevin(1989)對創業導向的解釋,其將創業導向劃分三個維度:風險承擔性、創新性和先動性。創新性是創業導向的重要特征,新創企業通過資源拼湊能夠創造性地整合資源,但資源能否轉化為可利用的機會則取決于多種因素,創業導向尤其是創新性的引入,使得企業尋求為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此外,先動性是指企業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對于顧客需求的變化進行積極預測,先于競爭對手對市場做出應變。企業針對在市場中獲得的信息重構整合資源,領先于競爭對手適時提供產品或者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樹立更高的形象與品牌認知,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最后,風險承擔性是指創業者對于風險的偏好以及承擔能力,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企業進行研發面臨著眾多不確定因素,其依賴于創業者的膽識。風險承擔性要求創業者在外部壓力下也能做出重要決策,尤其是對于企業資源的運營與調配。由此可知,在高創業導向下,企業能夠對于目標與資源的價值有著更清晰的認知,這也有利于提升資源拼湊的效率,有利于將資源轉化為可利用的開發機會。因此,本文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H4:創業導向在資源拼湊與機會開發之間起著調節作用。
二、信效度分析及假設檢驗
(一)信效度分析
本文利用SPSS 25.0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得到量表總體Cronbach’s α值為0.943,且各維度值均大于0.7(資源拼湊為0.966,機會開發為0.909,創業導向為0.981,探索性創新為0.951),表明本次調查采集的數據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通常來說,若KMO大于0.6,則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經分析,各變量KMO均大于0.6(資源拼湊0.929,機會開發0.869,創業導向0.911,探索性創新0.817),則表明本次調查采集的數據效度合適。
(二)效應分析
為了驗證假設H1:資源拼湊對企業的探索性創新具有正向作用,我們將變量探索性創新設定為因變量,并且加入了控制變量(公司營業收入、職工人數以及所屬行業),再將自變量資源拼湊放入回歸方程。從下頁表1可以得出結論,資源拼湊對于探索性創新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假設H1得證。
我們根據運用層次回歸的方法來驗證機會開發在資源拼湊與探索性創新之間所起的中介作用。根據下頁表1可知,資源拼湊對于機會開發,機會開發對于探索性創新都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資源拼湊對于探索性創新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在加入中介變量機會開發后,資源拼湊對于探索性創新的影響變為不顯著,而機會開發對于探索性創新的影響仍然顯著。因此,假設H2與假設H3得以驗證。
本文為進一步檢驗中介效應是否顯著,采用Sobel方法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機會開發在資源拼湊與探索性創新之間(Z=0.1518,p<0.01)有著顯著的中介作用。因此,假設H3得到了數據的進一步支持。為了驗證這一假設H4,我們將機會開發作為因變量,然后分別依次加入控制變量、自變量和調節變量,最后加入交互項。結果顯示,創業導向在資源拼湊與機會開發之間起著調節作用。
三、結論與未來研究展望
(一)主要結論
本文選取創業導向作為資源拼湊過程中的調節變量,進一步研究了資源拼湊影響探索性創新的機理。結果表明,資源拼湊對于探索性創新具有正向影響,機會開發在其過程起著中介作用,而創業導向在資源拼湊與機會開發之間起著調節作用,本研究結果為解決資源拼湊與探索性創新績效關系的理論分歧提供了更多證據。從實踐層面看,本研究為新創企業應對內部資源匱乏與組織合法性不足提供了新的決策思路。在外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尋求對于現有資源的解構重塑,實現資源新的組合,從而形成價值,這應該成為廣大創業者解決創新資源困境的重要途徑,而不是一味地尋求外部支持而不從現有資源尋求解決之道。新創企業可以通過積極發掘資源的潛在價值,重構資源組合來創新產品與服務,進而將資源的稀缺問題轉化為資源的使用問題,積極尋求資源困境下的解決方案。
(二)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通過引入機會開發和創業導向兩大因素構建了資源拼湊影響探索性創新績效的過程模型,與已有的研究相比,新的模型更加符合新創企業所遵循的創業邏輯。當然,新創企業的資源拼湊行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何對模型進行優化使之更加貼近實際則是未來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本文未能考慮外部環境的影響,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創業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復雜性與動態性的因素,而新創企業的抗干擾性較弱,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競爭性都會對新創企業資源拼湊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產生影響。因此,探討創業環境對于新創企業資源拼湊的影響機制是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Ted Baker,Anne S.Miner,Dale T.Eesley.Improvising firms:bricolage,account giving and improvisational competencies in the founding process[J].Research Policy,2003,(2):255-276.
[2]? 祝振鐸,李新春.新創企業成長戰略:資源拼湊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6,(11):71-82.
[3]? 方世建,黃明輝.創業新組拼理論溯源、主要內容探析與未來研究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0):2-12.
[4]? 王旭,朱秀梅.創業動機、機會開發與資源整合關系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0,(5):54-60.
[5]? 王浩宇.資源整合、創業學習與新創企業創新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6]? 左莉,周建林.認知柔性、創業拼湊與新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環境動態性的調節作用[J].預測,2017,(2):17-23.
[7]? Ronald Mascitelli.From experience:harnessing tacit knowledge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0,(3):179-193.
[8]? 祝振鐸.創業導向、創業拼湊與新企業績效:一個調節效應模型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5,(11):57-65.
[9]? Scott Shane,S.Venkataraman.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1):217-226.
[10]? 董會云,李彥,李文強.面向產品設計創新前端的機會識別[J].工程設計學報,2017,(5):487-495.
[11]? 湯淑琴,陳彪,陳娟藝.知識共享對新企業雙元機會識別的動態影響研究[J].情報科學,2018,(1):141-146.
[12]? 劉一武.新創企業資源拼湊下創業機會開發模式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57-62.
Abstract:The high failure rate of new ventures is largely due to the lack of internal resources and external legitimacy.It is a subtle strategic decision for new vent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by patching up existing resources.However,it is still a black box for new ventures to realize innovation through resource patching.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innovation through resource patching by introduci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variables.The research not only deepens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patchwork theory,but also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new ventures.
Key words:resources bricolag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exploratory innovation;influence mechanism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