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穎妍,王 彥,曾令燊,廖棨燁,葉滿波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廈崗社區位于東莞市長安鎮西南部,廣深公路中段,距廣州88 km、深圳68 km,是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之一。村東北有東引河、塞古涌,南段還有2 700 m的海岸線。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村舍傍大螺山崗于山腰層層往下建筑,故取名下崗,又因“廈”“下”諧音,故改為廈崗。
自2018年鄉村振興政策發布以來,長安鎮鎮府多次召開黨支部會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呼吁鎮內13個社區根據各村村情提出發展方案。通過實地考察、研究歷史文獻等方式,以廈崗社區歷史作為切入點,探索廈崗社區困境,提出環境整治的具體策略,助推廈崗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①調研時間: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31日。
②調研地點:東莞市長安鎮廈崗社區。
③調研對象:廈崗社區居民及村干部。
④調查方法。本次調研采用網絡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歷史文獻法等多種調研方式。
⑤樣本的基本情況。本地居民為主,占70%,外來務工人員為輔,占30%。分別代表本地就能及外來務工人員對廈崗社區的歷史了解程度及居住環境的評價。
⑥項目執行情況。本次調查發放問卷總量為70份,其中回收70份,有效問卷68份,問卷有效率為97.14%。

圖1 受訪者年齡段

圖2 受訪者是否為本地人

圖3 受訪者居住的區域
從基礎信息中可見,受訪者年齡段多在35~45歲,其中本地人占七成,大部分為居住于西坊、北坊、南坊的人群。

圖4 廈崗社區吸引點

圖5 廈崗社區居民娛樂范圍

圖6 希望增加的休閑娛樂場所
根據數據分析可見,現有公共空間里,居民偏愛在南湖、北塘公園休憩,其次為福湖酒店及圖書館。在休閑娛樂場所方面,大多數人希望增加運動場,其次就是圖書館,有居民提出建立村史展覽館。

圖7 廈崗社區人居環境評價
根據數據分析可見,人居環境滿意度最低的三者為交通環境、衛生條件及住房質量。在這三個方面尤其是交通環境方面,亟需重新規劃。

圖8 社區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填空題)
產業發展、經濟增長影響人口遷移,帶來村落格局的變化,也帶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第一,精神文化匱乏,文化認同低。從歷史遺址的角度看,目前保留較為完好的革命遺址只有1946年建設的廈崗炮樓、建于明朝的麥氏宗祠、建于光緒年間的玉虛宮廟及天后宮。其他遺址如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間的私塾、建于民國時期的五眼井。廈崗社區的歷史遺址較少并且保留較不完善,無法形成體系,無法讓廈崗人“追根溯源”。
從精神文明基礎設施的角度看,南湖公園、北塘公園等戶外公共空間環境欠佳,廈崗劇院、圖書館、電影院等區域被補習機構覆蓋,圖書資源匱乏,設備陳舊。缺乏標準的運動場、游泳館等運動場所,甚至出現小學的跑道上學期間不開放的情況,西坊籃球場被拆除改建、羽毛球場年久失修,以至于社區健身比賽只能出外租賃場地進行訓練。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時代更替,很多廟宇祠堂的功能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將這種記憶留存為圖書館、茶室或村史館,歷史脈絡就能得以延續。文化振興從娃娃抓起,為社區居民打造足夠多的、環境好的、質量高的閱讀場所和運動場所是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穩固發展的關鍵。
第二,城市規劃與管理不當導致居民生活品質下降。停車問題為廈崗社區目前的重大難題,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發展帶來大量的人口遷入,在規劃時并沒有配備足夠的停車場,車輛的激增導致交通擁堵停車位置不足,再加上亂停亂放加劇這個情況的出現。針對這個問題,大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增加停車場(立體停車場及地面停車場)、明確停車位(一戶一位)、到位的管理(亂停車開罰單)等。其次是社區垃圾處理問題,社區內存在垃圾桶安置不當、垃圾分類宣傳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時的問題,導致垃圾投放點與居住區距離過遠,垃圾分類不到位、垃圾異味影響人居環境的情況。應當完善配套設施,增設垃圾投放點,及時派遣環衛工人清運垃圾,通過大力宣傳和教育提高居民整體素質。
鄉村振興是解決廈崗社區發展問題的方法,這是社區經濟發展的必要考慮,不可能照抄照搬其他鄉村的發展模式,廈崗不可能推倒工廠出租屋,全部變成田園牧歌,這樣是歷史的倒退,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走出一條適合廈崗這種制造業發達的城鎮,人居環境是重要的突破點。
文化是人居環境的基本要義。文化必須立足于廈崗村,貼近廈崗村的生活習俗。建村以來,廈崗居民依靠螺山,圍繞著東塘、南塘、西塘、北塘而居住,涵養了豐厚的農業文明。正如廈崗人的祖先名字叫麥南望,不僅僅拘謹在這片小山,要向南望出大海,農耕的“田螺”村莊要進化成濱海的“海螺”社區。廈崗社區將結合設計方案推出一系列的“海螺”設計樣式的建筑物和海螺文化的衍生品,如:海螺停車場、海螺美食城、海螺體育公園等建筑物;設計一個卡通海螺仔代表廈崗不同面貌、不同群體的吉祥物;還有設計時尚路標、導引、戶外廣告、垃圾桶、路燈、辦公用品等賦有海螺元素的生活衍生品。最終,希望通過海螺文化凝聚居民的文化認同感。
無形的資產帶動有形資產,在解決完精神構建問題后,還需要解決配套設施的大問題。首先是困擾已久的停車難題,廈崗社區目前已設立北塘公園停車場、舊村停車場、智能停車場,環球大廈停車場、知榮停車場等也在籌建中,預計三年內停車場達5 000個。另外將實行封閉式管理,解決僵尸車問題。在公園建設方面,廈崗社區將對老化的南湖公園和螺山公園進行升級,并盤活北塘水資源新建北塘公園,在社區邊角建設新的小公園等。在運動場所方面,將落地4 hm2的麥螺體育公園,包含游泳館、乒乓球館等標準體育設施,同時兼顧商業發展和辦公樓建設,通過商業配套來促進公園進一步發展。進一步建設榕樹下的文化空間,為社區居民提供精神寄托的閱讀空間。同時還將完善公共服務,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大廈(配有老年人活動中心,樓頂是體育館),南部公共文化中心,一主一副,南北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人居環境整治是基礎。在社區衛生管理問題是人居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在硬件配套上進一步加強垃圾桶、公共廁所的配套,并對垃圾中轉站進一步升級;在居民素質提升上,積極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做好管理,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在環衛管理上,做好定期檢查,干部要引領群眾并定期監督。
展望未來,廈崗社區將打造生態宜居的灣區新型社區。精準濱海灣新區經濟和高端制造業的定位,做好相關環境和公共配套,如停車位配置、道路升級、居住環境改善、商業配套完善、寫字樓建設等相關服務配套,更加符合濱海灣新區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