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亮點紛呈,眾多重要表述受到外界關注,“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其中之一。報告中提到:“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消費這些年逐漸深入人心,它通常是指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征的消費行為和過程。細分來看,綠色消費的定義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涵蓋了商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回收等多個環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綠色消費的勃勃生機:外出就餐,小份菜更受歡迎,大家都以“光盤”為榮;商場購物,綠色低碳的標識隨處可見,節能環保產品更多了;收拾舊物,不用再“一扔了之”,二手衣物、老舊家電等分門別類,在電商平臺上下個單,就有專人上門回收;短途出行,共享單車頗受青睞……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到整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人們踐行綠色消費的同時給產業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機遇。
例如,循環經濟、共享服務等市場日益龐大,漸成規模。二手商品交易高速增長,近五年年均增速超過40%,2020年突破萬億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共享經濟繼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881億元,同比增長約9.2%。再看家電行業,據歷史銷量數據和更新頻率預計,到2025年,約有3億臺家電產品需要更換。傳統的線下實體賣場和已經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線上銷售平臺,都在致力于推動綠色家電的銷售。渠道聯合企業推進“綠色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也在帶動消費者選購綠色家電。
綠色消費在相關產業積聚全新發展動能的背后,離不開政策驅動、“雙碳”目標的實現和消費升級這些主要因素。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系統設計了促進綠色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體系,此后,各地各部門的促消費安排中,都將綠色消費作為重點。
今年以來,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商務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全面促進消費2022年工作要點》《江蘇省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加快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這意味著從國家到地方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都在加速推進全社會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消費帶來市場機遇,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循環經濟、“互聯網+農業”等領域積極布局,以滿足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多樣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后疫情時代,因數字化技術加持,以網絡購物、直播、視頻、娛樂、數字文化等為代表的消費新業態加速發展,成為拉動綠色消費的重要引擎。
消費市場因“綠”而盛,消費品類越來越豐富,覆蓋家電、食品、汽車、美妝個護等多個領域。綠色消費已成氣候,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潮流。它既促進消費產品的更新換代,又推動國人的消費升級,成為消費市場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