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消費也稱可持續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涉及內容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幾乎涵蓋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綠色消費則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長點。因此,培育綠色理念,促進綠色消費,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大力引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消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消費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特征日益凸顯,綠色消費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正在成為更多公眾的自覺選擇。
綠色消費已經融入生活日常。如,不少人開始注重家中閑置物品的剩余價值,把它們拿出來售賣或交換,二手物品閑置流轉所代表的綠色消費已經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點外賣時主動選擇“無需餐具”,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減少資源浪費;為了減少碳排放,公眾出行更愿意優先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轉變消費理念,“云旅游”“云購物”“云健身”等綠色低碳消費成為新的時尚。企業也積極作為,安慕希發起“環保不墨跡”公益行動,并正式上線減墨裝產品,將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產品理念貫徹到底;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新選擇;日化企業和食品企業在包裝、說明書上做減法,有效地節約資源和成本……
在綠色消費觀的普及與低碳轉型中,數字科技賦予的力量不可或缺,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創新幫助企業和品牌獲得新的動能。如,蒙牛開展了“綠精靈”計劃,用數字化環保周轉箱替代傳統瓦楞紙箱,每年可減少樹木砍伐206萬棵,減少1680噸二氧化碳排放;銀泰百貨通過數字化已經實現了商場收銀無紙化、發票小票電子化、場內營銷在線化;騰訊推出“實時公交”服務與“乘車碼”,整合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功能,通過數字技術幫助公眾減少公共交通等待時間,提升換乘便利性,增加公眾采用公共交通綠色出行的意愿……
綠色消費蔚然成風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也在全面助推消費結構綠色轉型升級。今年4月,江蘇省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綠色認證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由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推進綠色認證工作文件;今年6月,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25項任務要求,涵蓋促進綠色消費的重點領域、科技和服務支撐、激勵約束機制、組織和制度保障等方面。
綠色消費蘊含著現代文明理念,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只有企業積極參與綠色生產,公眾主動踐行綠色消費,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給環境問題松綁,從而真正做到以綠色消費實現華夏大地的天朗氣清,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