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二手商品”這一消費理念在當下越來越深入人心。
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隨著這一理念的普及得到蓬勃發展。不少人開始注重家中閑置物品的剩余價值,把它們拿出來售賣或交換。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提到,國內二手商品流通已幾乎覆蓋所有的消費品品類。
從舊貨市場、典當行、中古店到線上平臺,從瓷器古玩、服裝鞋帽、家具家電再到手機、潮玩和奢侈品,二手交易市場規模漸長,已經成為促進綠色消費的新引擎。
二手交易融入日常
王康(化名)在南京珠江路丹鳳街越時空通信廣場售賣手機以及配套產品已有5年時間。他在這里和一個朋友合伙租了一個攤位,不到十平方米的地方一字擺開兩節柜臺,他一節,朋友一節。和他不同的是,朋友主要從事手機維修。二人開展的業務也算互補。
平日里王康并不太忙碌,但一到周末或節假日,王康就忙得腳下生風,來找他的用戶一個接一個。最忙的時候,攤位外面還有人排隊坐著等,這些人都是來找他買二手手機的。
“疫情之前,找我買新手機的人比二手手機的人多。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二手機了。”王康說,“二手機主要看成色,九成新的跟新機子差不多,重新貼個膜、換個殼,看上去就和新的沒啥太大區別。”
李燕是王康的老客戶,她不僅自己在這里買二手機,還幫王康介紹了不少朋友。“你看,這是我上個月才換的蘋果12,256G還不到3800元,要是買新的要5000多元。”王康賣給李燕的是一部九成新的手機,李燕很滿意,她順便把自己用過的蘋果8賣給了王康,舊手機抵扣后,李燕就付了不到3000元。
“我原來不太接受別人用過的二手商品,但是經朋友介紹來這里買過一次之后,我發現用起來和以前買的新手機相比,沒什么太大區別。轉變個觀念,就省了不少錢。”李燕笑稱。像李燕這樣“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是王康的主要客戶群,他們在買二手機的同時,也會把自己的舊手機賣給王康,王康則通過賺取差價獲利。
和李燕持有同樣想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相當普遍,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的二手交易日漸頻繁。1.5萬元的名牌包,8000元帶走;1000元的化妝品,未拆封價格650元;宜家的邊幾免費送,同城上門自取即可……這樣的二手商品信息比比皆是。走在南京街頭,中古店、二手書店、舊衣翻新店也有不少家,這些店既銷商品也估價回收,甚至成為年輕人打卡消費的新去處。
“買家”與“賣家”身份重疊,背后是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升溫。人們開始接受二手商品,一方面和經濟下行壓力大,人們賺錢越來越不容易有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這些年國家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為推進循環經濟和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為二手交易市場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就在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拓寬閑置資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積極發展家電、消費電子產品和服裝等二手交易,優化交易環境。
從上到下積極營造的“消費但不浪費”的良好氛圍促進了人們的綠色消費。
平臺發展風生水起
相關旺盛需求催生了二手交易平臺風生水起。以閑魚、轉轉為代表的國內綜合性二手交易電商平臺以及紅布林、找靚機、愛回收、多抓魚等垂直平臺引得資本和市場關注,迎來快速發展期。
以多抓魚發展為例,它誕生于2017年。當時,“斷舍離”觀念在國內剛剛興起,閑魚、轉轉、孔夫子舊書網等線上二手交易平臺已誕生了不少。這些平臺運用C2C的商業模式,不直接經手二手商品。也就是說,買家需要把想賣的東西掛在平臺上,等待賣家上門;賣家也要為了買到心儀產品四處詢價。
這些平臺的生意不錯,但用戶們還是苦惱于四處交流定價浪費時間。“有沒有平臺能直接買斷二手物品,再統一賣給用戶?”察覺到這一市場需求后,創業公司多抓魚誕生了。從二手圖書入手,多抓魚搭建了一個回收系統和定價體系,統一買斷用戶手里的書再賣出去,也就是運用了C2B2C的商業模式。
2018年1月,微博大V、作家水木丁發的一條推薦多抓魚的微博被一萬多人轉發。這條微博成了多抓魚“一炮而紅”的契機,讓多抓魚立刻收獲了第一批用戶。APP上線18個月后,多抓魚賣出了100萬本二手書。發展至今,多抓魚二手書光月銷量已經非常可觀。
多抓魚之所以在上線之后迅速被人們接受,是因為它解決了無數讀者的痛點。你只需要把二手書發送給多抓魚,剩下的事全都交給平臺——為書消毒、翻新、重新包裝,然后上架銷售,為它找到下一位惺惺相惜的主人。與其說多抓魚是二手書交易平臺,不如說它是一個二手書整舊如新的服務平臺。因此,在所有垂直電商賽道都已經被巨頭把守之時,多抓魚通過技術與產品創新,成功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了循環經濟的突破口。
以二手書為突破點,多抓魚沉淀了相當數量的用戶群,因此,也順其自然地走上了拓寬品類的道路。這兩年,多抓魚在二手書外,開拓了二手服裝、電子產品業務,從“小而美”走向“大而全”。
多抓魚的發展可以折射出國內二手交易平臺的興盛。而今,閑魚、轉轉們依靠強大的to C優勢,已經在被新品交易主導的中國消費市場“翻身”,成為國內二手交易領域的領跑者;垂直細分領域,紅布林和找靚機等原本以to C業務為主的平臺同樣取得亮眼成績;就連原本主攻to B的愛回收、回收寶等,也開始逐步轉向to C或依附于有C端優勢的巨頭,從而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各類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茁壯成長,為二手消費提供強大的基礎保障。
越來越多玩家入局
2022年上半年,二手交易電商稍顯沉寂,各項數據有所減緩,但行業仍有玩家入局。例如,今年,可持續時尚流通平臺胖虎成為抖音電商“星火門店”項目二手奢侈品行業首家合作伙伴。
胖虎創立于2015年,是專注于閑置奢侈品的鑒定、銷售、回收、養護的交易平臺。胖虎在C輪階段已累計融資近1億美元,過去一年業務發展迅速,2021年GMV(商品交易總額)達30億元。
“星火門店”計劃是抖音電商2022年面向二手門店商家推出的計劃。據介紹,由于轉向線上平臺的商家普遍缺乏線上運營經驗和方法論沉淀,“星火門店”計劃將通過官方手把手對接指導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就在“星火門店”計劃公布前不久,抖音推出了“二手好物”頻道,以直播售賣和回收寄賣的方式,正式吹響了進攻二手電商行業的號角。
無獨有偶,在去年,京東也推出“鯨置”APP,“拍拍”改名為“拍拍嚴選”,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是京東對二手交易市場的又一次加碼。除此之外,快手電商也曾宣布讓二手服飾、二手時尚潮流等品類進入直播間。
毫無疑問,更多類型玩家的進入為二手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新的玩法似乎也讓行業煥發出“第二春”。新玩家積極布局的背后,也彰顯了二手市場的巨大潛力。
當然,市場快速成長的同時,消費者對二手消費產品、服務和體驗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如何進一步提升交易的信任度,加快閑置資源的流通效率,已經成為市場、行業向前發展的主脈絡。因二手商品非標的特性,消費者在傳統二手市場進行交易時,曾受到信息不對稱、信任成本高等困擾。因此,讓二手商品定價更合理、服務更完善,改變更多人對二手商品“臟亂差”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成為國內二手消費行業玩家必須破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