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賺錢需走正道,財富越多,越需要厚德來承載。否則,“偷雞”取財,活該“蝕米”乃至喪命。
2022年9月,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華健康)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宜華集團、實際控制人劉紹喜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經查明,作為宜華健康的控股股東,宜華集團聯手私募深圳市前海安天誠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天誠)實施操縱行為虧損8.17億元。最終,證監會要求宜華集團、安天誠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并分別處以225萬元、75萬元罰款,對4名責任人給予警告并處罰款,對直接負責人劉紹喜給予警告、罰款60萬元。
非無心之過
早已是億萬富豪,劉紹喜卻欲壑難填,試圖通過操縱證券市場謀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而且蝕了很多把米。這種行為絕不該是謀利正道。
劉紹喜生于1963年,廣東省汕頭市人,幼時家貧,但勤勞聰慧,有創業潛力。1987年,他借錢創辦家具廠;1995年,建立宜華集團,任控股股東、董事長。宜華集團旗下宜華生活2004年上市,是汕頭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截至2022年10月10日,宜華健康市值12億元。劉紹喜一度是兩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成績顯著。
從創業收獲的名利來看,劉紹喜不乏才能。宜華集團多次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資產總額曾超過850億元。2018年,劉紹喜家族以130億元名列富豪榜。他的社會兼職頗多,如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此外,他還榮譽加身,獲得中華慈善獎、廣東創業之星。
然而,因違法損害名利,劉紹喜的燦爛人生被染上了污點,實屬不該。證監會認定,宜華集團、安天誠等在2017年7月20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間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采用多種方式交易宜華健康,影響該股票交易價格及成交量,主觀操縱市場的意圖明顯,實施操縱行為虧損8.17億元。證監會決定:一、責令宜華集團、安天誠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對宜華集團、安天誠分別罰款225萬元、75萬元;二、宜華集團董事長劉紹喜、安天誠總經理史利興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警告并分別罰款60萬元;三、宜華集團總裁劉紹香、宜華生活董秘劉偉宏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分別罰款30萬元。顯然,當事人的名利損失不小。
證券法規定: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操縱證券市場的,責令依法處理其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百萬元的,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操縱證券市場的,還應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見,沒有違法所得依然會被罰款,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操縱證券市場,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操縱證券市場的責任,法律早有明確規定,相關處罰案例不少。因此,這方面犯法者基本是有意為之,非無心之過,是貪圖操縱證券市場可能帶來的暴利而冒險“偷雞”。
謀財喪命
證券市場是超級名利場,具有顯著的財富放大效應。通過操縱證券市場“偷雞”的企業家、投機者并不罕見。
匹凸匹原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鮮言受罰錢多且獲刑。2017年,證監會作出處罰:鮮言因實施操縱證券市場違法行為,被沒收違法所得5.7億元,并罰款28.9億元。2020年,鮮言以操縱證券市場罪獲刑3年4個月,罰金1000萬元。2022年9月,上海金融法院判令鮮言賠償原告(13名投資者)損失470萬余元。
時任中昌數據實際控制人陳建銘為了高價質押股份,指使公司總經理、市場操盤手等人操縱中昌數據股價,非法獲利1100余萬元。2021年,被證監會罰款、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這屬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與市場掮客、操縱團伙形成利益共同體,內外勾結,合謀“坐莊”炒作本公司股票。
據證監會公布數據,2021年辦理操縱市場案110起,同比下降26%,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犯罪案41起,同比增長1.5倍。有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配合市場機構操縱自家股票,公安機關已查實14起涉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管理層的操縱市場案件。多名操縱市場“慣犯”“累犯”被追究行政、刑事責任。
整體來看,妄圖通過違法手段牟利均是“偷雞”,不僅限于操縱證券市場。法治時代,“偷雞”一時成功的最終也會“蝕把米”,付出相應代價,得不償失。宜華生活2021年因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處罰,時任董事長劉紹喜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被罰款930萬元,終身證券市場禁入;安邦集團大股東、董事長吳小暉非法吸收巨額資金,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占安邦財險保費資金100億元,成為超級巨富,何其風光。然而,2018年,他以集資詐騙罪、職務侵占罪獲刑18年,并處沒收財產105億元;中國華融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折合17.88億余元,成為大富翁,結果2021年被判死刑、執行死刑。以命換錢,最終無命花錢,謀財喪命,令人警醒。
厚德增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逐利是人的一大本性,錢作為物質財富的核心備受世人追捧,市場經濟時代尤其如此。富豪榜上,大多數人是企業家。在現代法治社會,企業家群體具有遠超社會平均水平的賺錢能力、機會,正道是合法經營企業、帶領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進而心安理得地收獲、享受財富,成為杰出的企業家,具有杰出的德、能、勤、績、廉等品質。這既有利于自己、家族,也利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且為社會弘揚了正能量。
根據公司法,實際控制人是指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顯然,實際控制人是企業權力最大之人,其對企業的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宜華健康的三大業務核心是醫療機構運營及服務、養老社區運營及服務、醫療后勤服務。近年來,公司業績并不理想:2019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接連下降(分別為17.9億元、15.6億元、13.3億元),連續3年虧損(分別是15.7億元、6.2億元、6.8億元);2021年底,凈資產為-4.1億元,生存危機很大。公司2021年財務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交易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此外,劉紹喜涉嫌操縱證券市場、信息披露違法。以此來看,其在德、能方面遠未達到杰出企業家的標準。做杰出的企業家難度很大,正道是迎難而上,持續修身、止于至善,而非甘于平庸,甚至走邪路。權力大者責任大、要求高、影響大,應該真誠地做表率而非帶頭作惡。
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難,企業家需守法、具有創新精神等,這正匹配收益大,公平合理。邪路看似容易,可能短時間內就能輕松發財,卻并不公平合理,法律問責時可能被罰款、獲刑,終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
不少企業家如劉紹喜,賺錢能力突出,早已獲得大量財富,如果堅守正道,能安心過富裕的生活,不好嗎?何苦再去偷雞?
《易經》提倡“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大精髓,傳承至今;《增廣賢文》提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人亦信仰“大德之人發大財”,厚德生財,缺德損財,厚德增福,缺德減福。先輩的諄諄教誨,應該是后人倍加珍惜的精神財富。企業家賺錢需走正道,財富越多,越需要厚德來承載。否則,“偷雞”取財,活該“蝕米”乃至喪命。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