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飛用了十多年時間,把創新因子植入這家傳統制造類企業,以創新促“民生”,以創新開拓未來、制勝市場。
生活在江蘇靖江西片的人,對禮士橋耳熟能詳。它地處新橋鎮北部,從古至今發揮著重要的交通作用和集鎮效應,見證過英勇的革命斗爭往事,與靖江這座蘇中小城一樣,既有厚重歷史的積淀,也有開拓未來的底蘊。
江蘇民生重工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民生重工)便位于禮士橋的南首。這家創立于20世紀60年代的企業,經歷歲月洗禮,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改組重建之后,重新煥發勃勃生機,而今已經成為國內特種氣瓶制造領域的頭部企業。
回顧篳路藍縷的歷程,民生重工總經理倪飛頗為感慨,拼搏之路從不停步,讓企業在新征程的時代華章中依舊保持發展的活力與韌性,是他作為“創二代”的使命與擔當,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從2007年至今,倪飛用了15年時間,把創新因子植入這家傳統制造企業,以創新促“民生”,以創新開拓未來、制勝市場。
學子歸來
2007年,倪飛大學畢業之后并沒有立刻回到民生重工,而是依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進入無錫的機關單位,從事一份雖普通但他比較熱愛的工作。
“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比較寬松,父母不會太多干預我的選擇。”當時的倪飛并沒有一定要回到家族企業的想法。彼時物聯網這一概念正在國內興起,與倪飛所學專業比較接近。為了進一步深造,他選擇到了無錫。因為無錫這方面有產業優勢,也有學術上的優勢,倪飛想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
在無錫工作了幾年之后,倪飛繼續尋求提升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機會。2012年,他考取了研究生,一讀又是幾年。事實上,從畢業之后到繼續求學深造,這十多年時間,倪飛已經慢慢進入民生重工,深入企業的生產、制造、設計等相關一線部門,一邊在實踐中驗證知識,一邊在學習中感悟實際。他學的知識非常龐雜,既有工程機械產品的研發制造,又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戰略戰術。不難看出,無形之中,倪飛已經把企業傳承的重擔悄悄扛在了肩上。
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倪飛的父親、民生重工董事長倪加明沒有直接干預過他,學習什么、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倪飛自有思考和抉擇。“從2017年開始,我在香港讀了博士,此次的專業又與以往不同,是大數據營銷。這時候,我父親跟我說,他其實很早就想讓我學學營銷相關的知識了。”倪飛對父親的開明和包容心懷感激。這種開明與包容其實也融入到了民生重工的企業文化之中。“民生重工現在雖然是家族企業,但是任何一個決定不會是由一個人說了算,我們會利用各類經營分析會、董事會的機會,既專業又不失民主地解決問題。”
倪飛說,父親身上最能打動他的特質,便是敢于冒險與創新開拓的企業家精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由靖江鋼瓶廠改組重建的江蘇民生集團公司瀕臨破產。破舊的廠房、老掉牙的設備、幾百名即將失業的職工……面對這一切,30歲出頭的倪加明作了一個大膽決定:競聘上崗,接手企業。“父親當年拿出全部積蓄、全部房屋抵押貸款,并四處借債,籌集資金,購置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及檢測設備,帶著技術人員和營銷骨干一頭扎在生產經營一線,兩年之后,就讓企業實現扭虧為盈。”提到民生重工前期發展經歷,倪飛為父親的勇氣與打拼精神所折服。
面對新時代的創業環境,學習是提升自我,更是為了積蓄騰飛的動能,倪飛希望用自己所學,為民生重工開拓新藍海。
深入研發
倪飛在民生重工以技術部負責人的身份,深耕產品研發的最前線。他深入車間,熟悉每一件產品、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流程,將看到的、學到的畫成圖紙,反復琢磨,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努力尋找產品中的“漏洞”,再找出最恰當的“堵漏”方式。沒多久,他便能對公司的產品如數家珍,為以后的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幾年的讀書經歷,讓我和壓力容器行業知名的院校結下了深情厚誼。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什么技術難題,我都會找相關專家、學者一起研究、探討,直到找到破解難題的方法。”2012年底,倪飛主導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碩果累累,開發出高新技術產品6項,其中兩項分別承擔了國家火炬計劃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研發的各類成果獲授權專利33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倪飛作為工藝負責人參與研發的“大型高效大面積雙管板式換熱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承擔了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獲評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倪飛主持、參與的“船艦用儲氣裝置”研發項目,通過發明防泄漏閥門,創新設計雙層絕熱工藝、安全泄放裝置、智能監測系統,解決了傳統產品易泄漏、隔熱效果差、高壓時難以自動泄放的技術難題。項目獲授權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為我國海軍艦艇提供了高效智能、替代進口的儲氣裝置。
倪飛參與研發的環保裝備——高效鈣基濕法脫硫塔,從工藝、結構、材質三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高效鈣基濕法脫硫裝備創新運用我們自主研發的新材料,能夠耐450攝氏度高溫,耐6兆帕高壓,脫硫效率達到96%以上,一體式結構節約運營成本35%。我們自主研發的焊接工藝一次焊縫的合格率達到98%以上。”高效鈣基濕法脫硫裝備獲授權4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承擔了泰州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核心技術發明專利“鈣基濕法脫硫塔”獲評泰州專利獎、泰州市高價值專利。
產品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對民生重工這樣的傳統制造企業而言,創新的步伐也不會一下子就邁得很大。因此,倪飛和團隊往往先從打造一個“試點”的局部創新做起,取得成果之后,再向全公司推廣。這與他慎思、求穩的性格密切相關。“我們企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穩健發展更加重要。因此,公司的每一個創新都慎之又慎,有了十足把握之后才會大范圍推廣。”倪飛介紹。
這些年,因為這些創新之舉,民生重工圍繞主業,不斷拓寬產品品類,企業實現了從機械加工到裝備制造的轉型升級。目前,公司已經成長為同行業中唯一同時擁有A1、A2、A3級高壓容器,核級壓力容器,熱交換器,B1級車用氣瓶,B2級焊接氣瓶,B3級特種氣瓶,輻射管,工業退火爐,爐輥等設計制造資質的高新技術企業。
智改數轉
人們來到民生重工的生產車間,能看到在LPG智能全自動生產線上,工業機器臂將零部件精準抓取并進行自動焊接,產品生產全流程實現“云上互聯”,后臺計算機實時監測著產品制造流程的各項數據……“智改數轉”正驅動著企業發展。
倪飛對這一成果感到自豪,他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重工銷售額已達去年全年水平,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這都是企業近年來推進科技創新、智能化改造所結出的碩果。
從他進入民生重工開始,便一直致力于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從2015年開始,民生重工就上了管理的ERP項目。一開始,公司直接采用軟件商提供的標準固化管理模塊,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用不盡如人意。后來,倪飛便按部門重新量身定制,讓管理模式契合不同部門的工作實際,形成民生重工獨有的管理范式。
在這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新老交接”的問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員工對新興的數字化管理手段并不能很快適應,倪飛便給他們打氣:“只要會用手機微信,就一定會用公司的管理系統。”遇到不會使用的老員工,他手把手教他們。其實,在為不同部門進行數字化管理定制的過程中,倪飛更加深入了解了企業每個部門的職能、每項流程甚至每一名員工的特性,這為他今后管理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幾年下來,成效是肉眼可見的。整個公司提質增效顯著。倪飛稱,有了數字化的管理平臺,公司至少提升了40%的運營效率。
不僅是管理效能的提升,在企業生產上同樣獲益良多。“LPG智能全自動生產線是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而成,原本需要20人的生產線,如今只需要4人,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生產效率。”倪飛說,民生重工持續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建設了全自動智能閥門裝配線、全自動氣瓶焊接組裝生產線、全自動智能型水壓試驗裝置等,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據統計,自民生重工推進“智改數轉”工作以來,企業產能提升20%。
創新為民生重工帶來了累累碩果,也讓倪飛更加堅定了創新步伐。
未來可期
“做企業不滿足于看腳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2019年年底,倪飛加快了了企業發展的步伐,也明確了今后的創新方向——
和韓國現代集團合作碳纖維車用氣瓶與汽車、船艦產品配套,實現企業高位嫁接;和華東理工大學共同研發全自動氣瓶水壓氣密檢測線,產品高度智能化、自動化;和中國船艦集團東方船研、清華大學核能動力院、華東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生產船用、艦用壓力容器,研發海水淡化、污水處理技術。
為了完成既定的發展目標,倪飛總結了十多年來的創新經驗,果斷決定: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以知識產權工作為突破口,以儲氣裝置、節能環保裝備為研發核心,將民生重工建設成“專利大戶”。2021年,民生重工被認定為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科技小巨人企業。
為了適應智能化生產需要,民生重工“機器換人”計劃也在全面實施過程中。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智能閥門車間進一步地進行升級和迭代,爭取將環保以及能耗追溯的信息也納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力爭打造省級的智能示范車間。”倪飛談到未來規劃,信心滿滿。
倪飛身體力行,除了自己在技術上從不懈怠之外,還在公司鼓勵“全員創新”。“創業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他積極構建企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創造機會讓公司的年輕人去進修、深造。近五年來,公司獲破格認定的工程師就有67人。如此扎實的技術隊伍,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回顧過去的經歷,創新讓我覺得事業之路更加充實。創新是沒有止境的,民生重工的創新之路會一直持續。”倪飛用創新之筆為民生重工描繪了一個更加燦爛的未來。
青商十問
《青商》:您的愛好是什么?
倪飛:跑步,堅持每天晨跑。
《青商》:您何時最有成就感?
倪飛:得到父輩認可,從負責一個部門到管理一個公司。
《青商》:在當代商界,誰讓您心生欽佩?
倪飛: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
《青商》:請問您會用什么樣的關鍵詞概括自己?
倪飛:穩健。
《青商》:您對自己不太滿意的性格特質是什么?
倪飛:有時候考慮問題過于糾結。
《青商》:您為什么能持之以恒地學習?
倪飛:及時而準確地認識自身的不足。
《青商》:如果不進入商界,您最希望從事什么工作?
倪飛:做一名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科研工作者。
《青商》:對您來說最奢侈的東西是什么?
倪飛:時間。
《青商》:您的座右銘是什么?
倪飛: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跑馬,易放難收。
《青商》:您對年輕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倪飛:選擇正確的、合適的領域,積極進取、永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