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南部有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同時有一群以畫筆為謀生的農(nóng)民畫工。在這個只有0.4公里的小角落里,他們養(yǎng)活了這個世界最大的油畫復制工廠,每一年他們生產(chǎn)超過一百多萬幅的“世界名畫”。
中國油畫第一村
據(jù)外媒報道,世界上70%的油畫來自中國,而中國80%的油畫來自深圳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大芬村,也稱“中國油畫第一村”居住在這個村莊超過有8000多名畫工,而這些作品全都是出自這群農(nóng)民工之手。
據(jù)了解,大芬村每年生產(chǎn)油畫達到100多萬張,年出售價值3000多萬人民幣。然而這些農(nóng)民工的工資并不高,一張大幅高仿油畫賣出一千多歐元,但是農(nóng)民工到手的只有幾百元人民幣。他們的生產(chǎn)流水線可以跟工廠的流水線相媲美,每一幅生產(chǎn)都是國際市場最流行的名畫。
幾十年來,幾千名農(nóng)民工集聚在大芬村集體“造假名畫”,幾十年日復一日山寨名畫超過一百多億幅作品,各種大大小小的畫室、工坊不計其數(shù)。只要你去到大芬村,隨便拉上一個村民都能畫出梵高、莫奈、畢加索,而這些“名畫”全部都是銷售國外的
為什么在中國訂購作品?
因為美國制造高仿油畫需要五六千一幅而在中國訂貨只要兩三百大量訂購還打折,所以他們選擇通過中間商從中國訂購高仿油畫。美國人向中國供貨者提供作品,中國供應商一做就是28年。畫工得的錢并不多,有能力的而且是入行很久的老手,在商品市場中,他們?nèi)匀皇恰傲畠r的勞動力”。
從產(chǎn)業(yè)上來說,與其他“中國制造”一樣,畫工的勞動也處在國際“生產(chǎn)一消費”鏈的底端。這些“產(chǎn)品”大多在國外銷售,零售價是畫工所得的十幾倍。如果說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確實因“缺乏勞動技能”而處于劣勢,那么擁有精湛技藝的畫工們?nèi)蕴幵诘讓印?/p>
大芬村很多畫工其實一開始都是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他們沒有任何畫畫基礎。為了填飽肚子,養(yǎng)家糊口,他們拜師學藝從拿筆、到調(diào)色,之后就是臨摹。領悟較快的畫師一兩個月就能上手熟練,之后叫上老鄉(xiāng)、伙伴、朋友一起來學畫,從而形成了一個油畫工業(yè)鏈。他們身懷絕技練就了一身“爐火純青”的臨摹本領只要一拿筆便成了一幅幅梵高、莫奈、畢加索……
從運筆到調(diào)色畫畫速度也是快的驚人,一張大幅作品,別人需要十幾二十天他們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接到大單子時,一天畫十幾幅也是常事,讓更多人吃驚的是:他們無打印,無造假,從起型到刻畫,在追求質(zhì)量的同時,他們對原作的筆觸、色彩、空間、明暗乃至人物神韻,統(tǒng)統(tǒng)還原到極致。原作與臨摹讓人完全分不出“真作”與“偽作”。
從畫工變成了“畫家”
在《中國梵高》獲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中外合拍長片影片先后在歐洲多國上映,2017年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中國油畫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畫工趙小勇。
從1997年至今,來自湖南的趙小勇他臨摹了超過10萬張梵高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梵高”。這部紀錄片獲獎之后讓趙小勇再度“火”了起來,從過去的一百多元,上漲到1.2萬元。
趙小勇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山寨名畫”行列中的人。他從小家庭貧困,讀不起書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去深圳打工每個月拿著微薄收入,勉強填飽肚子。199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湖南工友跟他說,他的哥哥在大芬村畫油畫要帶他去開開眼界,一張張名畫瞬間吸引趙小勇從此趙小勇決定到大芬村闖蕩。
趙小勇在大芬村租了個月租300元的單間但一年內(nèi),趙小勇一幅畫也沒有賣出去。他窘迫到吃飯的錢都沒有。趙小勇絕望的眼神,別人是靠原創(chuàng)賣畫吃飯,而自己只是個無價值、無意義贗品制作者。
大約半年后,他出師了。趙小勇背著自己的畫,到當?shù)禺嬂热ネ其N,“有一個香港畫商姓高,因為我每天都去,他收了我兩張畫,出于同情;我要價130元,他買了我兩幅畫”。
越努力越幸運
從2000年開始,趙小勇的訂單開始像潮水一般涌來2000年4月,最多的時候,他的訂單達到2000多幅。這20多年來,趙小勇只畫梵高手中已經(jīng)產(chǎn)出10多萬幅梵高名作《星空》《向日葵》《自畫像》……凡是梵高作品,他臨摹了成千上萬次。速度超驚人他只用22分就能畫完一張梵高的《自畫像gt;。
從2000年開始,趙小勇的訂單開始像潮水一般涌來2000年4月,最多的時候,他的訂單達到2000多幅。這20多年來,趙小勇只畫梵高手中已經(jīng)產(chǎn)出10多萬幅梵高名作《星空》《向日葵》《自畫像》……凡是梵高作品,他臨摹了成千上萬次。速度超驚人他只用22分就能畫完一張梵高的《自畫像gt;。
他嫻熟的技法不用草稿,下筆成型,足以以假亂真有時候訂單來得猛烈。他開始招徒弟,他的妻子就是他第一個學生雖然每幅畫收益不高,但畫畫是他的精神支柱更是他養(yǎng)活家人的全部希望。“混”了20余年的趙小勇,在他的帶動下妻子鐘早春也成了一名專畫梵高作品的畫師,趙小勇身價從130元/幅到1.2萬元/幅。
成熟的市場和銷售門路,經(jīng)常有人來收畫。有了固定歐洲用戶之后,趙小勇再也不用每天為生活費房租費而發(fā)愁。“現(xiàn)在我一般不動筆了,因為畫一幅1平方米大小的畫,都值4000元呢。”趙小勇說。雖然他也認識到:自己的“作品”,只是別人眼里的贗品、高仿而已
這些畫工只不過是一群賺錢的機器,藝術對他們來說,依舊遙遠。但這些農(nóng)民畫工他們不再是為了吃飯而去畫,更多的是那份藝術的熱愛。雖然如此,畫工們卻還只是一個臨摹的復印機,幾乎沒有可能蛻變成一位真正的畫家。
資料編輯/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