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了《關于規(guī)定勛章獎章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決議規(guī)定,將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軍勛章分別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軍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有功人員。
勛章的誕生
1955年2月12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通過了《關于規(guī)定勛章獎章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
決議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起,英勇地進行了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了國內(nèi)外反革命武裝力量,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有著卓越的功勛。”
決議規(guī)定將八一勛章和八一獎章、獨立自由勛章和獨立自由獎章、解放勛章和解放獎章,分別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有功人員。
當日,毛澤東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正式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審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議授予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的第一批名單,決定授予朱德等131人以一級八一勛章、授予朱德等117人以一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朱德等570人以一級解放勛章。
根據(jù)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于同日發(fā)布授勛命令。
勛章的故事
1955年中南海授勛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銜授勛典禮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一輛輛小汽車駛進中南海,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將領們從汽車里出來。五五式新式軍禮服,特別是那海藍色的元帥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下午不到 5 點,毛澤東主席的黑色吉姆車來到會場外。穿著中山裝的毛主席,在隨從人員的簇擁下走到后臺,與在那里等著他的將帥們親切握手。
5 時整,毛澤東與會議主席團成員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黃炎培、彭真、李維漢、陳叔通、陳云、彭德懷、鄧小平、鄧子恢、賀龍、陳毅、烏蘭夫、李富春、李先念等人一起走進會場,會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主席團成員落座之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典禮局局長余心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銜授勛典禮開始,軍樂隊奏起了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國歌聲中,會場顯得莊嚴肅穆。
接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會場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毛澤東主席接著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授予元帥軍銜禮成之后,彭真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勛章的命令。
毛澤東主席接著將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分別授予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時期、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有功人員,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直接領導原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有功人員,對人民解放戰(zhàn)爭有功人員,以及對和平解放西藏地區(qū)的有功人員。
第一個領授勛章的是朱德元帥。穿著嶄新元帥服的朱德走到毛澤東面前,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毛澤東深情地看著這個與自己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心情十分激動,鄭重地把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頒發(fā)給朱德元帥。
第二個領授勛章的是彭德懷元帥。這個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為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接下來,毛澤東依次為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頒發(fā)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當天參加典禮接受勛章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第一批授予勛章人員名單中的在京人員。
授銜授勛典禮于下午6時半在《勝利進行曲》的軍樂聲中宣告完成。下午 7 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懷仁堂外的草坪上舉行慶祝授銜授勛酒會。在悠揚悅耳的音樂聲中,夕陽照耀著懷仁堂,也照耀在將帥們金色的勛章上。
草坪的長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和酒水,穿著新式軍禮服、佩戴著勛章的將帥們,與參加會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互致問候和祝賀。
周恩來在酒會上致辭: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勝利,為毛主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為元帥們、為將軍們和所有榮獲勛章的有功人員的健康而干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銜授勛典禮舉行的第二天,《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我國武裝力量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中的重要措施》的社論,對受銜的人民解放軍軍官和所有受勛受獎人員表示祝賀,同時強調對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授予國家勛章、獎章和實行軍銜制的必要性。
1955年國防部和各大單位授勛
1955年9月28日,國防部舉行授銜授勛儀式,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給在京的部分校級軍官頒發(fā)了校級軍銜和勛章。
隨后,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也都舉行了授銜授勛儀式,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元帥和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等,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授予有功人員勛章、代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授予將官軍銜,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授予校官尉官軍銜。
11月20日,沈陽軍區(qū)的授銜授勛典禮在軍區(qū)八一劇場禮堂舉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葉劍英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將官和校官們授銜授勛。
11月23日,北京軍區(qū)、內(nèi)蒙古軍區(qū)授銜授勛典禮在北京軍區(qū)禮堂舉行。聶榮臻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將官和校官們授銜授勛。
11月19日防空軍、11月22日海軍、11月24日空軍、11月 29日公安軍分別舉行了授銜授勛儀式。
11月29日,華東地區(qū)部隊和軍事院校的授銜授勛儀式在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劉伯承元帥、陳毅元帥代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向將官授銜,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向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授勛。
12月6日,濟南軍區(qū)舉行授銜授勛典禮,濟南軍區(qū)代司令員兼第二政委王新亭上將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校官授銜授勛。
12月10日,成都、昆明、西藏三個軍區(qū)的授銜授勛儀式在成都舉行。國務院副總理賀龍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向將官們授銜授勛。
12月15日,武漢軍區(qū)授銜授勛典禮在武漢市禮堂舉行,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向將官和校官們授銜授勛。
12月15日,廣州軍區(qū)將官授勛授銜典禮在廣州舉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葉劍英元帥出席典禮,并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向將官們授勛授銜。
12月15日,蘭州軍區(qū)、新疆軍區(qū)授銜授勛儀式在蘭州舉行。
國務院副總理賀龍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將官和校官們授銜授勛。授銜授勛后,賀龍在講話中指出:國家和人民給予我們崇高的榮譽,不僅標志著同志們過去在工作和斗爭中所取得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指明了我們每一個同志在今后保衛(wèi)和建設偉大祖國的事業(yè)中所擔負的重大責任。
1956年2月13日,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館武官處在列寧格勒“軍官之家”舉行中國軍官授勛授銜儀式。在蘇聯(lián)學習的陸、海、空三軍近百名軍官參加了儀式。隨朱德率領的代表團赴東歐、蘇聯(lián)參觀訪問的聶榮臻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在蘇聯(lián)學習的將官、校官授勛授銜,中國駐蘇聯(lián)武官韓振紀中將宣讀授勛授銜命令。蘇軍派了一名炮兵主帥參加了中國軍官授勛授銜儀式。
1956年下半年,駐朝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部隊開始授銜授勛。
1957年再次授勛
自1955年與首次授銜同時進行的大規(guī)模授勛之后,經(jīng)過近兩年復雜細致的工作,1957年6月,中央決定再次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勛章?!督夥跑妶蟆返?30 期(1957年6月18日)對此作了報道:
據(jù)新華社17日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今天下午舉行第七十四次會議,會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審議了國務院周恩來總理提請授予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的第二批名單,決定授予四十七人以一級八一勛章、授予一千四百六十七人以二級八一勛章、授予五千三百三十九人以三級八一勛章、授予一百九十六人以一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四千一百五十二人以二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三萬一千零九十八人以三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四百二十一人以一級解放勛章、授予四千九百三十二人以二級解放勛章、授予五萬四千八百七十九人以三級解放勛章。
1957年6月18日,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fā)布授勛命令,其中包括授予楊成武等47人一級八一勛章、黃永勝等196人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王建安等421人一級解放勛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干部部于6月20日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舉行授勛儀式的幾個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應即準備舉行授勛儀式”。通知中提出,勛章一般應在授勛儀式上授予本人,如因單位分散、人數(shù)很少,不便舉行授勛儀式,或個別人員因故不能參加授勛儀式時,也可以由本單位首長代為將勛章個別地授予本人。
通知中規(guī)定,授勛儀式應由各單位政治部、干部部共同負責組織,至于授勛儀式是否邀請地方黨政負責同志參加,授勛后是否舉行文娛活動,由各單位根據(jù)具體情況自行確定。通知中要求各單位一般應在1957年10月1日以前將現(xiàn)役軍人的勛章授給本人,個別單位如有特殊情況,也可以稍延遲一些時間。
這一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人民解放軍總部、各軍種、兵種和各軍區(qū)的領導機關及各部隊先后舉行了隆重的授勛典禮。在總部和駐京部隊聯(lián)合舉行的授勛典禮上,國防部副部長李達上將宣讀了毛澤東主席的授勛命令,國務院副總理賀龍元帥代表毛澤東主席把勛章授予楊成武上將等394人。
在總參謀部的授勛典禮上,總參謀長粟裕大將代表毛澤東主席把各種勛章授予968名軍官。
總政治部、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聯(lián)合舉行的授勛典禮上,國防部副部長、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代表毛澤東主席將勛章授予林月琴等559人,其中有女軍官22人。在沈陽軍區(qū)俱樂部隆重舉行的授予駐東北地區(qū)陸海空軍各部隊、院校軍官勛章典禮上,國防部副部長蕭勁光大將代表毛澤東主席把一級、二級和三級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分別授予鄧華上將、王建安上將等549名將軍和軍官。
1957年7月20日,在蘭州、新疆軍區(qū)分別舉行的授勛典禮上,總干部部部長兼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上將代表毛澤東主席授勛,466名有功人員分別獲得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曾經(jīng)參加過新疆三區(qū)民族革命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軍官,也都分別獲得一、二、三級解放勛章。
7月25日,在濟南軍區(qū)授勛典禮上,濟南軍區(qū)代司令員王新亭上將代表毛澤東主席分別授予635名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有功人員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
在后勤學院授勛儀式上,600名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有功人員,分別獲得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后勤學院副院長張池明中將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并代表毛澤東主席把二、三級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一一授予有功人員。
轉業(yè)復員軍人的遺憾
勛章、獎章的頒發(fā)工作,原計劃分兩期進行。1955年頒發(fā)現(xiàn)役軍人的勛章、獎章,1956年頒發(fā)轉業(yè)、復員和離隊軍人的勛章、獎章。
《解放軍報》第106期(1956年9月1日)曾報道:
對轉業(yè)部隊有功人員下半年開始授予勛章獎章
本報31日訊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在大部分集體轉業(yè)部隊中授予有功人員勛章獎章,這項工作到1957年上半年完成。
這是8月27日至3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人事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干部部聯(lián)合召開的集體轉業(yè)部隊授勛授獎工作會議上確定的。
領導方面認為,轉業(yè)軍人中許多同志在革命戰(zhàn)爭中長期參加軍隊工作,為了表彰他們的歷史功績,鼓勵他們在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應該及早按照規(guī)定分別授予他們勛章獎章。只是因為這次授勛授獎工作的規(guī)模較大,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有步驟地進行。對于轉業(yè)軍人的授勛授獎,目前先在大部分集體轉業(yè)部隊中進行,然后再普遍在其余細小的集體轉業(yè)部隊和個別的轉業(yè)軍人中進行。
許多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參軍的轉業(yè)軍人都渴望得到勛章、獎章。但遺憾的是授勛工作在具體實施時有一些變動,未能按原計劃進行。第一,現(xiàn)役軍人的勛章、獎章,一直頒發(fā)到1957年。主要原因是授勛工作審批程序和政審非常嚴格,特別是評定勛章種類、等級工作非常細致、復雜;由于歷史的條件所限,尤其是紅軍時期干部檔案制度尚不夠健全,一些干部戰(zhàn)爭時期的任職在檔案記載上不夠明確,有時需要當年的上下級和同級來證明。(下轉第14頁)(上接第13頁)這就給評定勛章增加了難度,也是造成分批公布授勛人員名單的一個重要原因。如鄧華上將1955年被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但直到1957年,才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第二,第一期完成后,第二期較復雜,再加上全黨當時開始了反右運動,因而授勛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難,也很難再開展下去。為此,毛澤東主席提出已轉業(yè)到地方工作的人員不再授予勛章,并帶頭不要勛章。在這種情況下,預留給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尾數(shù)編號為001、002、003的三個一級勛章未能正式頒發(fā)出去,出現(xiàn)了朱德元帥首先獲得的勛章和證書尾數(shù)編號均為004的現(xiàn)象。
除當時已轉業(yè)到地方的符合授勛條件的人員不再授勛外,從 1958 年到 1965 年由地方又回軍隊任職并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高級將領,經(jīng)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同意,也不再授予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