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有一張結婚證書展示于展柜中。這是1952年12月20日,湖南省長沙專區瀏陽縣人民政府第十區公所發給卜海林、王招明的結婚證書。證書長37厘米,寬21.7厘米,繁體豎排的紅色文字為固定格式內容,留空處填寫了新人的相關信息,新人名字并列排放,寓意著男女平等。結婚證書在如今看來再平常不過,但在當時,這一紙證書、幾行文字,是廣大婦女從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的重要見證。
地火暗涌,婦女解放舉大旗
在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之前,包辦婚姻、強迫婚姻、一夫多妻、童養媳、強迫守寡等陳規陋俗如同沉重的枷鎖禁錮著中國婦女。1915年,《青年雜志》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進步思潮不斷沖擊著束縛奴役女子的封建觀念,婦女問題被認為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其中婚姻問題尤為顯著。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婦女運動被列入議程;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了《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
東風解凍,婚姻制度破舊局
1948年,全國解放戰爭即將迎來勝利曙光,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
會議期間的一個傍晚,鄧穎超對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的同志們說:“少奇同志讓咱們過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務。”在住處,劉少奇對大家說:“新中國成立后,不能沒有一部婚姻法,我們這么個五億多人口的大國,沒有一部婚姻法豈不亂套了?這個任務交給你們中央婦委會,你們馬上著手,先做些準備工作。”為了起草婚姻法,劉少奇將自己保存的一本1931年毛澤東親自簽發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交給鄧穎超等人,要求她們深入調查研究解放區的婚姻狀況,總結解放區執行婚姻條例的經驗教訓,反復討論,再動手起草。會議結束后,中央婦委會立即成立了婚姻法起草小組,由鄧穎超主持,成員有帥孟奇、楊之華、康克清、李培之、羅瓊、王汝琪。
春蕾綻放,婚姻自由開新篇
婚姻法起草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同時爭論較大的問題,即有關離婚自由問題:在離婚方面,除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外,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能不能離婚呢?
起草小組進行了廣泛討論,贊同的一方認為,這樣才是真正的婚姻自由;反對的一方認為,婚姻是人生大事,離婚太自由了不利于社會穩定。這時,中央婦委會為了起草婚姻法所搜集的各地的婚姻材料起了重要作用。材料顯示,婦女在離婚方面所遇到的阻礙比結婚還要大,各地發生多起因離婚不自由而造成的悲劇。因此,起草小組負責人鄧穎超堅決主張加上“一方堅持離婚可以離婚”這一條。她認為:“過去沒有這一條,曾發生很多悲劇。今天規定婚姻法是原則性的規定,破壞舊的,建立新的,就必須針對男女不平等現象,給婦女以保障。”
婚姻法經過起草小組多次專題調研和反復修改,草案終于完成,于1950年1月呈送黨中央,之后還被分送給中央人民政府、全國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各司法機關、群眾團體征求意見,反復討論和修改。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婚姻法草案,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實施。它的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摘自《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