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建立第一支導彈部隊
1958年9月,舉世矚目的金門炮戰還在持續進行中,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王定烈少將應召來到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的辦公室,受領一項緊急而秘密的任務——組建導彈學校。在中國空軍的米格-15和美國空軍的F-86隔著臺灣海峽怒目相視,硬碰硬生死搏殺之際,旨在加強中國防空力量的部署就此秘密開展。
這段時間,許多指揮員快速到位、高職低配。空軍高層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一場重大行動。導彈學校開學不久,劉亞樓又轉軸似的領導地空導彈部隊的組建工作。10月,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第一營正式成立。地空導彈部隊稱“543部隊”。一營組建不久,空軍黨委又從北空(北京軍區空軍)、南空(南京軍區空軍)抽調精銳人員,高職低配,組建了二營、三營。
11月23日晚,位于中蘇邊境的中國小城滿洲里火車站,不動聲色地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列從蘇聯開來的國際專列悄然進站。它沒有靠近站臺,而是混在車站無數的貨車之間,這樣也許是為了更便于保密。專列前后悶罐車廂里坐著押送貨物的蘇聯軍人,中間一節一節長長的平板車上,褐色帆布緊箍著神秘的貨物,這就是根據中蘇1957年10月15日達成的協議,中國從蘇聯進口的薩姆-Ⅱ導彈。
導彈打飛機,首開世界紀錄
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臺灣國民黨當局不斷派遣高空偵察機對大陸縱深進行偵察。美國從其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對這一行動大力支持,并不斷提供世界上最先進的偵察機。
國慶10周年在即。中共建政之后,每逢國慶,臺灣方面都要派遣飛機到大陸偷襲、偵察拍照或散發傳單。國慶10周年將有一場規模盛大的慶祝活動,擬邀80多個國家貴賓參加,各社會主義國家首腦蒞臨天安門。這當然是一個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重大政治事件。
可偏偏在這上半年,大陸的防空網被撕開了缺口:來自臺灣的美制RB-57D高空偵察機曾17次竄入大陸內地偵察,期間曾兩次竄入京津地區上空。
中央軍委嚴令空軍要增強防空力量,必須保證國慶節當天首都上空的安全。對此,劉亞樓親自對部隊作了一番周密部署,將一批最精銳的殲擊機群、高射炮群秘密調遣入京,特別將組建不過10月、改裝訓練僅4個月的3個地空導彈營投入防空作戰。同時增加兩個導彈營,參加國慶戰備值班。
這樣,543部隊成軍后接收的5套發射臺都用上了。9月上旬,5個營的導彈部隊全部進入陣地,在北京四郊擺成梅花“陷阱”。地導部隊從9月30日開始進入一級戰備,一枚枚地空導彈直指蒼穹,在寧靜中枕戈待旦。
國慶日的首都天空平安無事,隨后一連幾天均無敵情。轉眼到了10月7日9時41分,福建前沿警戒雷達天線轉動,熒光屏上突然出現一個亮點,雷達兵報出情況:臺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一架RB-57D高空偵察機正向大陸飛來。
二營營長岳振華率二營指戰員迅疾進入戰備時,劉亞樓也已然進入空軍指揮所作戰室。
10時零3分,敵機以每小時七八百公里的速度,從浙江溫嶺上空進入大陸,毫無顧忌地向北京上空飛來。
高空警戒雷達一直在跟蹤和密切注視著敵機的航跡。指揮所里,作戰參謀大聲報告敵機距離、高度、速度。劉亞樓凝視著標圖板,許久不動,他告訴部隊:掌握發射距離,沉著,不要慌。
11時15分,敵機距首都約700公里,543部隊各營進入一等戰斗準備。敵機到達滄縣以南,眼見它向一營陣地上空飛來,指揮部命令一營消滅目標,但敵機在飛過滄縣后轉了個彎,急速飛向二營陣地上空,指揮部遂又令二營消滅目標。
當敵機距陣地100公里時,二營完成導彈的接電準備,距離70公里時接通發射架同步,轉入自動跟蹤。3枚導彈發射架緩緩舉起,昂首隨著制導雷達旋轉,追蹤著天空中肉眼看不到的敵機。
12時4分,岳振華果斷下達射擊決心:三點法,導彈三發,間隔6秒,28公里消滅目標!
隨著發射按鈕被按下,三發導彈怒吼著“嗖嗖嗖”一個追一個神速騰空而起,以90度的仰角直沖天際。第一發導彈遭遇目標,三發全部命中。火光起處,傳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機凌空爆炸,殘骸迅速下沉。
敵機掉落在通縣東南18公里處河西務村的玉米地里。事后查明,這架飛機于1955年7月在美國出廠,1958年交國民黨空軍使用,飛行達836小時。
就這樣,解放軍輕而易舉地獲得世界級的殊榮:首開世界防空作戰史上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紀錄。
(摘自《同舟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