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原圖或暴露隱私”話題沖上微博熱搜。一時間,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再次得到廣泛關注。
每一張數碼照片中都有一組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的信息,簡稱Exif,它是照片在拍攝時生成的自帶信息,主要包括拍攝時的準確位置和時間,以及拍攝設備的唯一ID(身份標識號)號。這些信息在使用智能手機或者數碼相機拍攝照片時會自動生成。
Exif是一種標準信息,它可幫助用戶在查找、管理、使用照片的過程中進行分類處理。更重要的是,數碼照片區別于膠片的關鍵在于后期的數字化編輯,正是Exif記錄著攝像過程中的一些專業數據,可輔助攝影愛好者做一些專業的調試。
" 當前,華為、小米等智能手機的相機程序都提供關閉自動記錄地理位置信息的開關。當關閉“記錄、保存地理位置信息”后,手機將無法使用相冊中根據拍攝位置來篩選和查看照片流的產品功能。這樣,在照片原始文件中就不會包含地理位置信息,但拍攝時間和設備標識信息依然會存在。
" 對于隱私保護,技術手段的應用是客觀條件,關鍵在于主觀意識的提升。在分享、上傳自己的照片之前,應務必檢查自己所使用的社交平臺的訪問權限設置,將社交平臺的“隱私和權限”設置為僅朋友可訪問;如果存在分享時間的設置,盡量設置短一點。另外,如果拍攝的照片存在明顯的位置標識,可以選擇裁掉再發送。
" (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