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錢
摘 要 對于水利工程項目而言,在施工的環節中做好混凝土工程質量管理控制,對提高整體水利項目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為了能夠滿足新時期水利工程項目的施工需求,本文在闡述水利混凝土工程施工問題的同時,對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能夠為同類工程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水利工程 混凝土技術 混凝土裂縫
中圖分類號:TU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2)04-0031-03
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階段中,混凝土技術作為常用的一項技術類型,其施工環節施工質量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效果。就目前現狀而言,在混凝土工程項目開展時,會受到施工材料、施工環境以及施工藝術的影響,工程質量的建設標準不能滿足設計的需求,因此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點進行研究,總結出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方案,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項內容。
1 水利混凝土工程中的問題
水利工程屬于大型的系統工程,此類工程具備施工周期長、施工要求高等特點,因此在水泥混凝土工程項目開展的階段中,經常會受到材料因素、技術因素帶來的影響,使得工程項目的建設效果下降,以下將對常見的混凝土工程問題進行分析。
1.1 水利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
1.1.1 混凝土原材料問題
混凝土是多種材料組合而成的,粗骨料、砂石、水泥、細骨料等是必不可少的組成材料,結合現場的設計情況,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保證材料的性能合格,從而為工程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分析,原材料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比較常見,材料內含有過多的雜質、含沙量超標、配合比不合格等比較常見,極易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比如,混凝土設計標號在1.8~2.2之間,如果在1.8以內,水泥含量較多,容易導致粘聚力超出標準,極易成團,導致澆筑施工無法進行;而標號在2.2以上之后,水泥材料比較少,混合料過于松散,粘聚性能下降,內部孔隙比較大,振搗密實度無法達到要求,混凝土質量難以達標。
1.1.2 混凝土技術水平差
在工程項目實施環節,工作人員對于混凝土制作技術掌握度不足或者制作方法不夠熟練,沒有做好各個材料比例的嚴格控制,造成數據出現錯誤的情況,導致混凝土的質量無法滿足要求。此外,攪拌時間不合格,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均勻性較差,也會對混凝土的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在澆筑工作結束后,振搗質量控制不嚴,密實度不合格,出現空洞、離析等嚴重的問題,或者沒有及時養護,也會導致工程的質量不合格[1]。
1.2 水利模板施工質量問題
一是原材料問題。模板材料給模板工程造成直接的影響,模板采購環節,有些水利企業過度重視眼前利益,沒有加強模板的質量控制,導致質量性能比較差,或者采購過程中并未嚴格落實強度、截面積等參數的檢測,造成模板的質量性能不合格,極大地影響工程的施工效果;二是模板使用操作不合格。施工環節,尤其是模板組裝的過程中,并未落實施工工藝和方案,導致模板結構組裝的質量不合格,容易發生變形的問題,承載性能下降,拆裝施工難度過高,給項目的正常施工帶來不良的影響;三是模板施工技術水平不高,在此類工程項目開展的階段中,很多施工人員都是農民工,農民工自身的專業以及施工經驗都不足,在模板拼裝施工時沒有能夠根據施工要求進行施工,經常會存在違規作業的情況,這就導致模板工程的拼接性能下降,不利于后續工程的開展。
1.3 水利鋼筋施工質量問題
一是水利鋼筋原材料問題。目前工程材料市場比較混亂,鋼筋型號較多,型號不同、規格不同的鋼筋材料使用的范圍不同,一旦選擇不合理,極易造成鋼筋材料無法滿足工程使用的要求,給工程的正常運行帶來不利的影響。施工單位采購鋼筋材料時,并未加強管理和控制,導致質量不合格,影響工程的質量;二是鋼筋施工操作規范性較差。由于施工人員素質和水平較低,沒有落實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或者鋼筋綁扎的性能較差,焊接工作不到位等,出現鋼筋的斷裂損壞的問題。此外,鋼筋材料沒有采取防腐蝕處理措施,極大地影響水利工程的性能和質量[2]。
2 混凝土裂縫現象的危害
在水利工程項目開展的階段中,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存在給工程項目的開展造成的影響很大,嚴重時還會出現坍塌等安全問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以下是對混凝土裂縫危害現象進行的分析。
其一,對于水利工程項目而言,在施工的階段中如果混凝土存在裂縫情況就會導致混凝土出現化學反應,嚴重的還會產生碳酸鈣的化學變化,導致混凝土內部結構逐漸被損壞,工程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其二,對于水利工程項目而言,如果混凝土出現裂縫問題,它就代表著混凝土自身的承載能力不足,很容易出現擴大變形的情況,對水利工程結構造成很大的破壞。并且在裂縫問題出現的時候就會有外界的雨水滲入到裂縫當中,對鋼筋造成一定的損壞,使得鋼筋銹蝕問題出現進而縮短水利工程項目的壽命。
其三,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階段中,如果混凝土出現裂縫問題就會影響到水利工程結構的整體性。并且還會出現建筑結構受力不均勻情況,在一些外力作用之下就會很容易出現坍塌以及各種安全事故。
3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階段中,混凝土工程質量直接關系著整體工程項目的成敗,所以在施工的階段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混凝土工程質量進行綜合管控,確保工程的施工效果達到實際需要。
3.1 原料的控制
在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控制的階段中,對于水泥材料以及碎石材料,要綜合實際情況對它們的應用數量以及應用標準進行控制,保證材料的性能達到水泥混凝土施工需求。
3.1.1 水泥
從工程的實際情況出發,當水泥材料采購之后,要在企業內部進行庫存管理,并按照先到先用的原則進行施工;水泥材料的吸水性較好,所以要保證存放的庫房達到干燥度的標準,且庫房地面需要高出其他室外地面約0.3m,存放材料和墻壁、窗戶等保持有0.3m以上的距離。此外,袋裝水泥材料的堆放高度也要嚴格控制,一般以十袋為宜。如果露天存放水泥材料,要選擇地勢高、排水效果好的地帶,下部鋪設隔潮墊或者鋪設一層板材,上部進行覆蓋處理,確保不會發生水泥材料受潮的情況。散裝水泥材料需要合理的存放和管理,并在出廠的90天內使用。
3.1.2 碎石、砂或者卵石
該類材料在使用時,做好堆放管理極為重要。首先,不能和石灰等材料接觸,且要進行分類堆放,防止出現混合后導致材料性能下降的情況。由于大部分的砂石材料都不是均質材料,所以不同批次以及不同位置的材料要分別堆放。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后就進行抽樣檢測,質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能投入到工程中使用。嚴格控制混凝土骨料含水量,保證配合比合格,以滿足工程技術參數的要求。
3.1.3 嚴格控制外加劑、水的質量檢測
水是混凝土制作的重要材料成分,要達到潔凈、無雜質的要求。外加劑的選擇也極為重要,要保證質量參數符合要求,達到環境保護的標準,且有相關的質量證明文件,加入的比例也要符合標準,以保證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合格。此外,加強外加劑的管理,進行性能檢測,如果超出使用期限或者變質,禁止應用到工程中。
3.2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監理工程師嚴格管控原材料的質量,加強取樣檢測,并且填寫取樣單,交付給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混凝土材料的試驗檢測工作。嚴格審查配合比參數,保證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合格,且能夠符合相應標準,然后才能進行攪拌和澆筑施工。首次應用的配合比應嚴格進行性能檢測,確保其性能符合實際應用的標準。混凝土拌和作業開始前,需要檢測砂、石含水量參數,結合測量的結果確定各種材料的加入比例,保證配合比滿足要求。一般來說,每一班需要進行一次檢查。
3.3 模板施工控制
基層結構處理完畢之后,在調平層上安裝模板前,需要將基面結構的表面雜物清理干凈,保證不會存在雜質或者浮土,然后開始安裝模板結構。如果重復性使用的模板,要進行強度、密實度、剛度、光滑度的檢測,如果發現模板有損壞的問題,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修補處理;安裝好的模板應和基層緊密粘貼,達到牢固性、穩定性的標準,保證其在振動之下也不會發生變形的問題。澆筑工作開始前,應該在模板表面涂刷一層隔離劑,可以防止發生漏水、漏漿的問題,確保表面達到光滑度、美觀性的標準。模板安裝工作結束后,達到密封性的要求。安裝結束之后,密封效果合格,不會存在水泥漿液流失的問題。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要隨時進行模板定位的檢查,如果存在偏移的情況,需及時采取措施糾正[3]。
3.4 混凝土拌制的控制
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階段中,在進入施工現場之前,需要做好各種材料的全面檢查,確保材料的性能滿足實際的要求,如此才能夠進行后續的拌制施工。一般而言,在混凝土材料拌制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控制。
一方面,保證稱量達到精度的標準要求;另一方面,根據砂、石骨料等進行含水率檢查,保證配合比、砂石比、水灰比符合要求,確保粘聚性、密實度、強度性能達標。
3.5 混凝土運輸及澆筑控制
混凝土運輸、 澆筑以及間歇時間需符合要求,不能超出初凝的時間。運輸環節達到均勻性的要求,不會發生漏漿、離析、分層的問題。同一工段內要保持連續澆筑施工,且底層混凝土初凝前應該保證上一層的澆筑施工結束。
運輸到澆筑現場的混合料,通常直接進入到倉內,同時采用人工方式找補均勻處理,一旦發生離析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攪拌均勻。如果下料口的高度在2m以上,應采用溜槽或者串筒方式處理,使其不會存在離析的問題。攤鋪環節中,通過鐵耙子把混凝土弄散,并且通過鏟子、刮子等進行鋪平處理,在模板周邊位置上,通過方鏟進行混合料來回搗幾次,把砂漿搗平處理,就可以避免出現空洞、蜂窩的問題。攤鋪施工過程中,松散混凝土應該略微高出設計標高10%左右。澆筑施工完畢后,及時振搗處理,保證密實度合格,確保不會有任何漏振或者過振的問題出現。振動密實度要保證停止下沉,不會出現氣泡冒出的情況,表面平坦沒有泛漿。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階段中,為了能夠減少混凝土施工溫度而引起的裂縫問題,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埋設冷水管的方式進行混凝土降溫。
如果施工間歇時間較長,在1h以上的情況下,需要采取技術措施進行防護處理,防止出現施工縫。澆筑結束后,立即使用塑料布等材料進行覆蓋處理,避免水分流失嚴重。拆模前要經過計算和分析,保證結構強度合格后才能進行,不能提前拆模[4]。
3.6 混凝土的養護控制
澆筑施工結束的12h內需要進行表面覆蓋處理和澆水作業;干硬性混凝土材料在澆筑的1~2h內應該進行覆蓋且適當的澆水處理,即初凝之后覆蓋處理,終凝后澆水。混凝土結構強度符合要求后,人員不能直接進入到現場,要用麻袋片、草簾等進行防護處理,達到濕潤度的標準,養護時用的水應與拌和用水一致。如果環境溫度在5℃以下,不能澆水處理,否則將會導致出現冰凍的情況。嚴格控制養護時間,結合具體的混凝土性質、天氣環境確定合理養護時間,以保證混凝土結構性能合格,為項目總體效益提升奠定基礎[5]。
4 施工質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階段中,對于混凝土工程質量的管理控制要求需要達到以下幾點:首先,在工程項目施工環節,需要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強度以及安全性,符合工程建設需要;其次,在項目施工的階段中還需要嚴格的根據工藝規范的要求做好各方面的施工控制,嚴格的按照工藝規范的操作進行施工,如此才能夠滿足施工的需要;最后,在項目工程開展的階段中,還需要做好混凝土施工質量的管理控制,要求管理人員將針對性的施工質量管理方案構建出來,并且落實到實踐當中,要求技術人員嚴格的按照工藝規范的流程進行施工,避免因違規施工而出現的各種質量或者是事故問題。
5 結語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措施,并且落實到位,從而提高施工質量水平,滿足水利工程的運行需要,促進我國水利事業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茍建平.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對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要點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6):111-112,116.
[2] 石學軍. 關于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中的應用探討[A].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屆國際信息化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2016.
[3] 王貴寶.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質量要點控制[J].民營科技,2015(12):132.
[4] 李炳春.水利工程大壩施工中混凝土碾壓施工技術研究[J].鄉村科技,2019(22):114-115.
[5] 董凌伯.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縫的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