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婧 趙羽


日本政府“一錯再錯”
出生在廣島的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一再強調“飽受核危害”,卻絲毫沒有推翻前任菅義偉內閣排污入海決定的打算。去年年底,岸田組閣沒多久,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便向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相關文件,為核污染水排海做準備。據日本《產經新聞》透露,東京電力公司已確認排放方針,預計本月中旬開始著手海底管道放水口的修建工作。至此,岸田內閣決定“一錯再錯”的做法已昭然若揭。
“日本或加快核污染水排海進程。”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渤海研究院院長張晏瑁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用于排海的管道一旦完工,倘若日方自認為安全無憂,則可能隨時排放。而且,考慮至U地震可能會引起管道破裂、儲水槽損壞等情況,日本更有可能加行動:他表示,福島核污染水一旦排海,經的俄 洋流流羅斯、加拿大、美國、-些太平洋島國以及菲律賓等國都會受到影響。這些核污染水還會流經臺灣島和釣魚島,最后經過沖繩,回到日本。張晏瑁強調說:“我們呼吁日方公開信息,要求日方組織相關專家赴日調研,根據海底管道的修建速度,以便判斷日本是否會提前扣林亥污染水。”
寧波大學東海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郁志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際社會譴責日本將核污染水排海的做法主要有“五大理由”:一是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總量不明;二是日方從未討論或考慮替代辦法;三是日本政府此舉違背最初對漁業界的承諾;四是日方決策過程不民主;五是缺少公開透明的討論。
眾所周知,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已對附近地區和其海域造成極大危害,媒體曝光的農作物和海洋生物死亡、變異、畸形等事件,讓諸多國家停止進口其農產品和水產品。從去年年底至今,媒體多次報道在福島海域捕撈的黑觸體內錮含量嚴重超標,有的竟然“是日本相關標準的14倍”,因此被禁止上市出售。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的資深核專家肖恩?伯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根本性問題在災難發生11年后仍未解決,也沒有制定明確的解決目標或正確的行動計劃。東京電力公司和日赤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的決是,不僅不會解決當前危機,還有可能帶來更多、更危險的核污染水和核廢料。肖恩?伯尼稱,處理核污染水并非只有將其排入海洋的“唯一選項”,日本政府此前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場址以及福島縣周邊地區有足夠空間建設更多核污染水儲存設施。日本政府無視保護海洋環境的法律義務,作出排污入海決定一,原因是認為這是最省成本的選擇。
福島漁民飽受“精神折磨”
在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兩大“推手”是經濟產業省和東京電力公司。4月初,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與日本全國漁業聯合會(全漁聯)會長岸宏舉行會談。岸宏明確表示,“全漁聯堅決反對將未經處理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政府此舉根本得不到公眾和全國漁民的理解。日媒分析稱,全漁聯過去一年強烈要求政府撤回“核污染水入海”決定的原因不僅在于對核污染水“安全性”的不信任,更在于一旦排海后,將給日漁業的口碑和銷量帶來負面影響,讓漁民群體的收益嚴重受損。
除全漁聯外,受核污染水排海直接影響的福島縣"宮城縣的縣民則是另一個抗議群體。3月底、4月初,福島縣和宮城縣的民眾,向經濟產業省和東京電力公司遞交了一份由18萬人署名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請愿書。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本是日本“魚米之鄉”的福島地區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當地漁民更是飽受“精神折磨”。《環球時報》記者曾赴福島實地采訪,當地漁民稱,.捕魚不光是為了養家糊口,也是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因擔心水源含有核輻射物質,多年來很多漁民全家的生活用水一直靠礦泉水解決。
日本民間環保組織“不要再污染海洋了!市民會議”共同代表織田千代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該組織計劃4月13日舉辦一場全國性的抗議活動,邀請專家解釋排污入海的危害,敦促政府嘗試提出其他解決方案。據他介紹,在福島縣內59個市町村議會中,有七成反對排污入海的決定。織田千代說,為反對日本政府的暴政,該組織自去年6月開始,在每月的13日都會在全國各地舉行抗議活動,明確表示:“家鄉的海、日本的海、全世界的海,都不能再被核污染了!”
“海洋污染關乎地球的命運,絕不允許人類親手將核污染水排放至海洋!”織田千代代表的是普通日本民眾的樸素心愿,她的愿望就是“守護日常”。她表示,生長在海邊的人一日三餐離不開海鮮,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以來,當地漁業產量急轉直下,很多福島人吃的魚類產自距離較遠的外縣。織田千代氣憤地說:“當地民眾對這樣的生活厭惡至極,特別擔心孩子吃當地食物被核輻射。我倒是很想知道,那些同意排污入海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們愿意讓自己的子孫后代過這樣的日子嗎?”
反對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活動不僅局限在核事故波及地區,遠在靜岡縣的小笠原學也是眾多反對者之一,他4月10日剛在靜岡車站組織了“守護大海和生命——反對核污染水排海行動”。在小笠原學發來的視頻和圖片中,《環球時報》記者看到,抗議者中男女老少都有,他們手持象征海洋的藍色氣球,抗議政府違反承諾,一意孤行地加快核污染水排海。他還提到一件讓他們難以忍受的事情——日本政府向全國中小學生派發傳單,大力宣傳經過稀釋的核污染水“安全”。小笠原學說:“日本政府用納稅人的錢進行美化宣傳,向孩子們釋放錯誤信息,這種行徑十分惡劣。”他希望國際社會行動起來,共同阻止.日本政府釀成大錯。
美國縱容就是自欺欺人
日本政府宣布排污入海決定,引發中國、韓國等國的指責和抗議。但長期自詡為“負責任大國”的美國卻顛倒黑白,不負責任地表示,“在獨特和困難的情況下,日本保持了透明度,并采用了符合全球核安全標準的方法”。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媒體同行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美國認為日本核污染水入海后,污染物很難隨著洋流流向美國近海,即使流入也會被海洋極大稀釋,因此不會直接影響美國的利益和國民安全。此外,美國也有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洋的黑歷史,如果在這一問題上過度批評日本,將引火燒身。”
在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看來,日本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在政治、經濟等很多領域的態度,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日本政府的決策。正是因為美國的默許和縱容,才使日本敢無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強烈反對,一步步推進核污染水的排海進程。
“海洋具有流動性,污染物擴散范圍廣,可涉及全球海洋各個角落。在2023年春季日本政府實施排污入海前,我們必須呼吁所有國家聯合起來,阻止這一危險計劃。”郁志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排放的核污染物質毒性重,衰變期長,一旦引發人類病患就是不可逆的,勢必會危害子孫后代。他還表示,所謂“污染物經過處理或被稀釋”之說其實就是自欺欺人。▲
環球時報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