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陽 馬俊



緊盯烏克蘭的間諜飛機和衛星
當前俄烏沖突的重點區域已經由烏克蘭首都基輔轉移到烏克蘭東南部地區,美國防長奧斯汀4月7日表示,“我們正在為烏克蘭軍隊提供在頓巴斯開展行動的情報。”一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還透露,向烏方提供的情報是“近乎實時的”。“我們繼續在沖突中向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報。”此前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也表示,美國已與烏克蘭政府分享了“關于俄羅斯計劃和軍隊活動的大量詳細、及時的情報”,“我們已經這樣做了幾個月。”
目前北約在烏克蘭周邊的情報收集活動,主要依靠多個型號的間諜飛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月披露,北約出動大批預警機,每周要執行超過20次以上的巡邏任務,“確保沒有不友好的飛機飛向北約領空”,這種監視飛行持續時間相當長,往往需要空中加油。“飛行員們堅決拒絕回答的問題是,他們收集的俄軍情報是否會提供給基輔,因為這些情報理論上僅供北約成員使用。但預警機上的北約技術主管暗示,如何處理這些情報由北約成員國自行決定。”目前美國和英國已經公開宣稱他們向烏克蘭提供的情報支援,以削弱俄軍的戰場信息優勢。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表示,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張飛行軌跡圖(圖①)顯示了北約與瑞典軍機在烏克蘭附近的空中偵察活動到底有多么頻繁。該圖顯示3月13日至3月31日之間,多種偵察、情報和電子監視特種飛機沿著黑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境的密集飛行,包括P-3C反潛巡邏機、EP-3E電子偵察機、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P-8A“海神”巡邏機、RC-135系列偵察機、E-8C戰場指揮機、E-3C預警機等多種機型,約半數都是美國軍機。
美國《空軍雜志》證實了其中的部分偵察活動。報道稱,“美國飛得最高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多次飛越羅馬尼亞和黑海,并在靠近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東部邊境的地區長時間徘徊”。報道稱,“全球鷹”的飛行高度可達1.8萬米,續航時間超過32小時,每天的偵察范圍可以覆蓋1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冰島的面積。它配備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紅外傳感器,能實時將俄軍動態傳回后方指揮中心。
除了專門的情報收集飛機外,北約派往烏克蘭附近巡邏的戰斗機同樣擔負著類似任務。法國方面透露,,早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初,法軍“陣風”-戰斗機就依靠加油機的支持,在波蘭上空維持著每天.長達8小時的連續巡邏。依靠先進的機載雷達和傳感器,它們可以收集俄軍戰機在烏克蘭上空的部署情況。據稱,美國部署在波羅的海三國的F-35隱形戰斗機也在執行同樣任務。
《國家利益》網站稱,北約空中偵察力量收集到的動態情報對于指導烏軍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能提供無法取代的持續監測能力,雖然衛星圖像已經在掌握俄軍集結規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時效性仍無法與這些空中偵察情報相提并論。”
西方發達的天基偵察能力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不但北約的軍用偵察衛星在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高精度的戰場情報,而且大量西方商業衛星公司也卷入其中。美國《防務新聞》4月7日稱,四方商業衛星公司的太空影像、遙感和通信衛星正以此前從未有過的熱情為烏克蘭提供關鍵的情報支持,美國情報界迅速借助這些民間力量,增加對該地區的支持。例如美國Maxar科技公司3月初發布的一系列衛星圖像顯示,基輔附近的俄軍車隊超過40英里長,暗示“俄軍后、勤可能陷入困境”。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從商業衛星公司購買的烏克蘭衛星影像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尤其是那些不受夜間或氣象條件影響的合成孔徑雷達照片。
此外,北約在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國還部署有“愛國者”和“陸基宙斯盾”等反導系統,其配備的探測雷達同樣足以窺探烏克蘭上空的動靜。▲
北約在收集哪些戰場情報
北約部署在烏克蘭周邊的這,些密集間諜飛機到底收集了關于俄軍的哪些情報?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0日稱,對于烏克蘭空中情況監測能力最強的當屬E-3系列預警機(圖②),其雷達探測范圍接近400公里。CNN詳細描述了隨軍記者3月的親身經歷,“E-3C預警機起飛后的兩小時內,機載雷達顯示約12架俄軍機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以北到白俄羅斯附近的空域徘徊”,“數小時后,至少9架俄軍機從白俄羅斯進入烏克蘭領空,朝著基輔飛去”在特別“活躍”的日子里,北約預警機曾看到20架俄軍戰斗機從白俄羅斯飛往基輔。
美國“動力”網站稱,除了E-3預警機外,在烏克蘭周圍執行情報收集任務的北約飛機也各有所長。美國空軍的E-8C“聯合星”屬于戰場管理和指揮控制飛機,它可以在防區外利用不受云層影響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拍攝地面動態,同時還具備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功能。這使得E-8C在跟蹤和監視移動車輛時特別有用。通常它搭載有空軍和陸軍聯合機組成易,作為監視俄軍部署的理想平臺。
RC-135V/W偵察機由美國空軍和英國空軍共同運營,堪稱“信號情報監聽專家”。它攜帶的監聽系統可以對雷達和其他無線電信號進行地理定位和分類,讓北約能快速發現俄軍雷達、通信節點、電子戰系統和其他發射器的位置和類型,甚至識別俄軍發布的電子戰斗指令。它還能監聽戰場通信,機上搭載的語言學專家和情報分析師可以實時收集和識別其中的關鍵信息,然后轉發給其他部隊。與E-8C類似,RC-135V/W的機組人員收集情報的同時就可以立即開始處理和傳輸,效率非常高。
報道還提到,美國海軍的EP-3E電子戰飛機比美國空軍的間諜飛機受到的關注要少得多,但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情報收集角色,并且針對海洋或沿海環境進行了優化。美國海軍的P-8A巡邏機也具備強大的電子情報收集能力,不但可以執行監測、定位和分類對手的電磁信號發射裝置,還擁有與E-8C類似的地面目標監視能力,在海陸交匯的復雜沿海地區工作時更勝一籌。
此外,美國陸軍也派出RC-12X情報收集飛機。雖然它的體·積與海空軍的間諜飛機相比偏小,但在烏克蘭附近非常活躍。美國陸軍就將其描述為具有“接近國家級的傳感器能力”。▲
“烏軍對戰場情況的了解更勝一籌”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軍事專家表示,盡快癱瘓與摧毀對手的指揮與防空體系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常識”,這次俄烏沖突爆發之初,俄軍動用大批精確制導導彈和先進戰機對烏克蘭的遠程雷達和指揮中樞,進行打擊,包括西方情報機構在內,外界當時普遍認為烏克蘭軍隊的防空體系已經被癱瘓。
然而俄烏沖突的后續進展顛覆了外界的判斷。盡管理論上早已失去雷達提供的預警信息,但烏軍戰機仍然總是能抓住俄空天軍巡邏的短暫空當起飛或轉場,烏軍防空導彈更是屢次擊落俄軍戰機和直升機。尤其不合常理的是,烏克蘭地勢平坦,并不適合肩扛式防空導彈的伏擊。,但烏軍“毒刺”“星光”導彈射手卻提前埋伏在俄軍直升機的前進道路上偷襲,俄軍引以為豪的卡-52、米-28等武裝直升機相繼“折戟沉沙”。此外,俄軍補給線也頻繁遭遇烏軍小分隊的偷襲。這種反常局面的背后,正是北約提供的準確戰場情報在大發神威。
美國《空軍雜志》提到,在北約空天一體的情報偵察體系支持下,烏軍對戰場情況的了解比俄軍更勝一籌。從2014年烏克蘭重新組建軍隊開始,北約就已經深度介入烏軍的指揮管理依系,彳艮多烏軍作戰部隊甚至能直接獲得北約的情報支持。例如俄軍在烏東地區繳獲的烏軍指揮中心設備顯示,后者配備的電腦可以與北約的E-3預警機聯網。對于俄軍而言,非常不利的是雖然知道北約利用這種方式介入俄烏沖突,卻無法改變被動局面。俄烏沖突中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于,烏克蘭雖然頻繁公布真真假假的戰場進展,卻幾乎從未提及到底是誰在指揮烏軍作戰。種種跡象顯示,烏軍很可能是以小分隊的形式接受北約的直接指揮。
當然,北約提供情報時,也通過烏克蘭獲得了大量一手的俄軍真實信息。美國“動力”網站稱,烏軍在戰場上繳獲了多部俄軍新銳雷達與電子戰車輛,西方得以一窺本屬俄軍最核心的機密信息。專家還表示,俄烏沖突再度證明,現代戰場上掌握信息化優勢,遠比對手的一種或幾種先進武器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環球時報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