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云
低年級寫話的訓練是小學習作學習的起步階段,對中高年級習作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文是學習語言的最好范例,所以就需要低年級教師能運用好課文資源,在閱讀教學中把說與寫融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隨文寫話、看插圖寫話,創設一定的情景,有效地培養起學生對寫話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寫話,甚至愛上寫話。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具備可以準確且自信地表達出自己所思所想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低年級時期,學生處于形成基本口語交際能力的初級階段,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利用課文的閱讀教學,積極引導學生說話,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借此激發說話興趣,鍛煉學生自己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寫話的基礎是寫話,教師在低年級教學中,應以寫話語言訓練為主,在閱讀中進行詞語積累和仿寫,讓寫話和生活相結合,以此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文從字順”是小學生寫話的基本要求,指的是作文語言表達清楚、明白、準確,行文通順流暢。在新課改下,寫話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情流露和建立價值觀來說具有主導作用。科學合理地布置寫話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創造能力。然而,當前不少小學生的作文語言生硬,句子拗口,讀來費勁,理解困難,嚴重影響了教師對他們作文成績的評判。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因為他們知識積累十分有限,生活經驗也較為匱乏,所以在寫話時常常會無從下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對寫話的畏懼與厭惡,不愿意寫話。而面對這些困難,低年級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很大了,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好合理的方法,充分依托課文資源,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打下基礎,喜歡上寫話,從而培養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
一、低年級寫話的現狀
(一)學生寫話難
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沒有積累的階段,所以對學生而言,寫話的難點是難在基礎、難在積累、難在興趣。低年級教師可以進行系統化的教學,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可以著力對學生興趣方面培養,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為以后的寫話夯實基礎。
(二)教師教學難
對低年級教師而言,他們面對的是一群零基礎、零經驗的學生,所以不能像對待高年級學生一樣可以多灌輸點理論技巧知識,而是要循循善誘,引領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多注重學生寫話興趣的提升,這對很多教師來說是有點難度的。一部分低年級教師寫話教學的意識較薄弱,對寫話教學不夠重視,這樣就導致了現在許多學校的寫話課的教學課時安排較少,質量也參差不齊,不能保證寫話課的合理開展。
二、培養低年級寫話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拓寬寫話思路
寫話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對小學生來說,伴隨知識的積累,教師也應根據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寫話教學盡管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被動學習”的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針對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來說,缺乏主動性會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據調查發現,當前影響小學作文教學高效開展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寫話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思想、語言平淡、寫話素材匱乏等內容。針對上述現狀,要注意辨析同義詞,準確把握詞義,做到用詞妥帖、搭配恰當;注意用詞合理安排詞序,根據詞義范圍和輕重,做到表達清晰,輕重合宜;要注意詞語的情感色彩,恰當選用褒貶詞,做到情感鮮明,語言得體;要注意添加修飾性或限制性詞語,消除詞語的歧義,做到準確表達。比如,“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這一句子,“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兩個短語順序顛倒,語言就不準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先是讓學生“接近文學”,然后才是讓學生“愛好文學”,這樣才體現教師對“我”的影響由小到大,符合生活的真實性。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文質兼美,也是學生練習寫話的寶庫,因此,低年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立足于課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豐富寫話資源,用仿寫、補寫、續寫等方法,進行精準訓練,提升學生的寫話水平。
例如,統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23課《祖先的搖籃》是一首兒童詩,詩歌語言簡練,充滿童趣,課文第二、三小節把祖先的生活場景描繪得十分生動形象,很有畫面感,文中的句子也為學生的表達和寫話提供了范例。在指導學生學習這兩小節時,讓他們想象和思考: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么呢?先讓學生模仿“摘野果、掏鵲蛋”說一說像這樣帶動作的詞語,從仿說詞語入手,遷移運用學過的語言。然后再讓學生當詩人,仿照第2小節或第3小節寫一寫詩歌。由于有章可循,學生就不會覺得寫話有困難,他們的寫話熱情很高,寫出了一首首優美的兒童詩。這樣的仿寫訓練,不僅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課文語言、積累語言,又起到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作用,讓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了提高。
補寫,就是補充描寫。小學語文課文有些地方寫得較簡單,有時是一筆帶過。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進行補寫,讓學生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在想象中激發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欲望。比如,在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這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閱讀第十段課文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青蛙的吆喝聲吸引了5種小動物買泥塘,其中,小鳥、蝴蝶、小兔、小猴這4種小動物說的話都只是簡單概括,沒有一一呈現,小狐貍的話用“……”省略了。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空白處,讓學生發揮想象,根據文中泡泡的提示,想一想小動物們會說什么話,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由說話,然后再寫下來。學生思維活躍,紛紛寫了起來。有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小鳥飛來說:“這地方好是好,就是周圍缺點樹。”蝴蝶飛來說:“這地方真漂亮,有綠油油的草、清澈的水,可惜沒有鮮花。”小兔跑來說:“這地方真美啊,有草也有水,要是這有條小路就更好了。”猴子跑來說:“這地方說好吧,也是好,如果能蓋座房子就更好了。”小狐貍說:“這地方確實不錯,不過如果有個游樂園就更好了。”只要找準了“空白”,就能讓學生在寫話訓練中學會文本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低年級教材中的有些課文結尾很含蓄并且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常常會使人覺得言猶未盡,給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編寫下去,從而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寫話的機會。比如,教授《蜘蛛開店》時,教師讓學生復述故事后,還可以指導學生續寫故事:蜘蛛還可以開哪些店鋪?掛些什么樣的招牌?會來怎樣的客人?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引導學生續編故事。學生大膽模仿,續編的故事十分有趣,寫話、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二)設立情景,激發寫話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動、對新奇事物都具備著新鮮感的年齡,教師合理地設立情景模式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情景教學能讓學生更為直觀地體會到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在教師所營造的情景中進行活動與學習,而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與靈感,讓學生能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三》中有一項寫話訓練“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寫話熱情,教師可以設定一個輕松、愉悅的活動情景,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最喜歡的玩具帶到課堂上,并向同學們介紹玩具的外形、顏色和玩法,介紹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這個玩具有什么特殊意義等,然后讓學生寫下來。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玩具有更為全面的認識,真正做到了有話可說,從而可以讓之后的寫話內容更加完善。這也體現了在低年級寫話課的教學中,情景的設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靈感與想法,而在有了興趣的前提下,學生對寫話的期待值會更高。所以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情景設立這一方式,調動學生對寫話的興趣,甚至讓他們期待每次的寫話課,學生寫話水平自然也會有進步、有提升。
(三)說寫結合,提升寫話能力
聽說讀寫,缺一不可,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這四點是十分重要的,而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說與寫更是有著巨大的關聯。具體來說,“說”屬于口語的范疇,“寫”則是屬于書面寫話范疇,而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由說到寫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在說話時能得到很好的訓練,學生在進行寫話訓練時就能將這兩方面合理地結合起來,從而起到一種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寫話訓練時,應該堅持先說后寫,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說,而且能說好,說好了再下筆寫,為寫話訓練降低難度。
例如,在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中設計了“看圖編故事”這樣的想象類寫話內容。這個寫話內容是學生非常喜愛的貓和老鼠的話題,這樣的內容非常契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寫話內容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發揮想象,用幾句話把故事的內容描述出來。在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學生認真觀察圖中的小老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從而想象和體會它緊張、害怕的心情。接著再觀察圖畫中大貓的表情,很容易想象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出一個故事開頭的提示:一天,一只小老鼠正在電腦邊自由地玩耍,玩得正開心的時候,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只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兒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并要求盡量講得生動且具有邏輯性。在學生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師組織學生將故事的內容寫下來,這樣由說到寫的訓練,不僅能培養起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還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寫話技巧,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在這樣的寫話訓練中,讓學生實現由說到寫的轉變,并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還能進行一部分的自我創作,提升寫話質量。
(四)借助插圖,豐富寫話話題
統編版語文低年段教材的其中一個特點是插圖精美,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可以當作訓練學生寫話的極好素材,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些插圖進行寫話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又能豐富寫話話題,為學生寫話搭建起平臺。如《青蛙賣泥塘》一課中有兩幅圖,其中第二幅圖畫的是泥塘改造好的場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中畫的是哪個地方,有哪些景物?青蛙在干什么?然后把說的內容寫下來。插圖上有景有物,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再加上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寫話,學生寫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有的學生寫道:“泥塘邊,草兒綠了,五彩繽紛的花兒開了,蝴蝶正在美麗的花中飛舞,青蛙咧開嘴‘呱呱呱’地叫著,似乎在歡快地歌唱……”通過讓學生看插圖聯想寫話,既能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從中提高寫話水平。
(五)通過閱讀,積累寫話語句
寫話與詞語積累是密不可分的,當學生將課本閱讀當作一種興趣與習慣后,教師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詞語積累和運用能力。很多學生在寫話時,往往開頭不知道如何下筆,經常要在教師以及家長的指導下才能下筆,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詞語積累的欠缺。通過課本閱讀豐富學生的詞語儲備,是小學生寫話教學中一個核心目標,也是提高學生寫話水平的主要途徑。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編委會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學精髓,是學生學習、積累詞語的最好典范,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要求學生多讀、精讀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畫面,深刻理解作者課文中每一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感悟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逐步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這些語句。教師在教授新的詞語時,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比如,當學到“沉甸甸”一詞時,首先要求學生說一些類似的詞語,學生能說出很多;然后可以讓學生思考“沉甸甸”可以用哪些詞語代替,學生也能想到很多。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最重要的是以此增加學生的詞語儲備量。另外遇到經典篇章或傳世佳句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背誦,并深刻理解經典名句的含義,以便在寫話時應用。
三、結語
低年級小學生處于文學寫話能力初級階段,沒有接受過語言形式的訓練,寫話中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和如何表達。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寫話訓練,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學習打好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寫話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寫話的興趣,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地運用好課文資源,深入挖掘文本的寫話訓練點,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寫話,從而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