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珺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對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對初中化學來說,其作為學生學習系統性化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階段,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全面整合各類資源,積極嘗試更新穎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各方面潛能的挖掘,也能為學生之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策略給予足夠的重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判斷自己是否對一門課程感興趣,一般來說都是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的時期,很多學生后期覺得自己對某門課程不感興趣,在某門課程上學不好,不想學。究其原因,最根本之處是一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沒有足夠的興趣,以至于后期學習毫無樂趣,疲于應付。因此,初中時期是學生能否養成化學學習興趣的最關鍵時期。當學生真正喜歡上化學,就會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知識,那么學習效率自然可以大幅提升。
一、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對新時期的化學課來說,為了給學生學習成效提供一定保障,教師應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的進一步優化,以及新穎、多樣化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與充分利用,構建更生動、高效的化學課堂,以此從不同層面激發、保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而無論是對哪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只有保障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才能全面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引導其將所學理論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中作出深入探究。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能為其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初中化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初中化學普遍安排的課時較少,但是內容又多。因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長篇大論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則只能被動地聽課。過多的理論知識導致課堂乏味無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必然會僵硬死板。受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化學教學中表現出的主動性并不強,很多時候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需要教師的嚴格督促。
(二)教學活動封閉
在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很多化學教師過于依賴課本教學,使學生處在一個靜態、封閉、被動、單一的情景中。這不僅容易讓學生對化學產生厭倦心理,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內容沒有重點
一些化學教師對教學大綱的掌握不到位,講解內容缺少重點,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上課一味地講解理論知識,課后作業也是大面積撒網,作業任務量重,作業考查知識的重復性也高,致使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對學習敷衍了事。
(四)忽略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概念、化學原理、化學公式和化學規律,還要求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培養自主學習、敢于質疑、積極探究、求實求真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而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化學成績的關注較多,而很少關注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是以素質教育為改革核心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求知欲望,是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由于初中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多數停留在表象層面上,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的改變都可能會使其形成有意注意。因此,教師應持續關注學生的身心需求,根據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形成求新求變的價值觀念,在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基礎上進行創新,創設豐富、生動的情景,提升教學素材對學生感官的反射性,創造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例如,在“燃燒”相關知識教學中,筆者先設計了演示實驗,把面布從中間撕為兩半,其中一半直接點燃,另一半則在浸潤酒精后點燃,結果是:直接點燃的半塊棉布燒成了灰燼,浸潤酒精后點燃的半塊棉布卻完好無損。學生表示結果出人意料。這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很快集中過來,學習的主動性也被激發。此時,筆者再因勢利導,最終這節課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另外,還可以引用謎語為學生創設新穎有趣的化學教學情境。謎語不僅內涵豐富多彩,也具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在實際授課中,可以通過謎語的恰當引入,將化學知識更趣味化、具體化地呈現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增加化學教學有效性,也能促使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相關化學問題,為其聯想、歸納,以及推理等思維與邏輯方式的形成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其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在為學生介紹化學儀器的過程中,教師就引用下列謎語讓學生猜測是哪種儀器:“一物細又長,光滑又透亮;仔細看一看,卻是實心腸”“晶亮透明小喇叭,只喝水來不說話,口里含上一張紙,能使固液兩分家”“兩個兄弟,兩邊站起,不上不下,公平合理”。又如,在為學生講解二氧化碳的分子式過程中,教師就引入了“月缺又重圓”這一謎語。這樣恰當的謎語引入,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能促使學生從不同層面進行深入思考,為其良好思考習慣的形成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使用授新藝術,調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授新是一項核心環節,充分發揮出授新藝術的教學價值是新課程理念踐行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本學科的特點,在充分關注學生個體感悟與情感的基礎上,對教學情感因素進行開挖,并持續拓展其思維空間。具體來說,首先,要深刻領會何為“以學生為本”,采用換位思考的意識,對學情、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并且對學習要求、范圍進行綜合考量,以達到一種師生情感交融的效果。其次,要從藝術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并且調節好課堂上的節奏,這樣課堂上才會高潮迭起。例如,在“氧氣”的教學中,可以將拉瓦錫推翻燃素說的內容引入進來;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中,可以將門捷列夫在睡夢中看到了元素呈周期性排列的內容引入進來。第三,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的教學中,筆者利用動畫形式為學生演示了鈣、碳酸根、氫與氯離子分解結合的過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官意識,也達成了更為真實的客觀認識。
(三)強化實驗教學,引領學生操作
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學科。因此,強化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將實驗當成課堂教學的導向性過程,通過實驗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當學生充分理解了相關實驗原理后,利用一些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引領學生邁入新的探究征程。
例如,在通入石灰水、鎂條燃燒、酸堿溶液指示劑變色等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驗證分析,并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得到實驗的結論。另外,筆者還依據學生能力與現有學校條件,將一些驗證性實驗轉變成探究實驗。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定式被打破,紛紛投入對實驗規律的探索中。
(四)引導學生質疑,開展探究式教學
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證明,質疑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重要方式。對此,在實際授課中,化學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作出深入質疑,確保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可以進入一種探索模式,以此為教學質量提供一定保障。尤其是對于剛剛進入化學系統學習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對于化學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表面,還習慣在教師的安排下開展各項學習活動,處于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而這種學習狀態若不及時調整,不僅會給其之后的化學學習興趣帶來一定影響,也不利于課堂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對此,在之后的化學課堂上,教師應把握契機,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以此激發其學習探究欲望。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積累更豐富的知識與技能。
例如,以“二氧化碳的性質”為例,在具體講解中,教師就先引用一瓶飲料來引導學生質疑:請大家想一想,該怎樣確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在學生表現出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后,教師又提出了:“看到這瓶飲料,大家可以想到什么?”等。通過這些問題的精心設計與恰當提出,不僅能促使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互動中,也能優化教學重點引導,促使更多學生深入探究所學知識,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全面把握,增加教與學的互動交流,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的教學效果。
(五)聯系實際生活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且實際生活中蘊涵的化學知識也非常多。對此,為了進一步拉近化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為學生之后的學以致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授課中應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在課堂上合理引入一些生活實例,豐富教學內容,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以此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為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以“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為例,在具體講解中,教師就結合了胃痛這一問題來講解,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是否有過胃痛的經歷,并讓大家聯系實際,將自己胃痛時的感受、具體采用的治療方法說出來。之后,再為學生作出更詳細的解說,讓學生明白:治療胃痛的藥物一般都是由氫氧化鋁組成的,氫氧化鋁會和胃酸發生反應,生成水和鹽,而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就是接下來要學習的中和反應。此外,以稀釋的氨水來擦拭被馬蜂叮過的部位,可以起到止痛止癢的效果,主要是因為發生了中和反應。通過在化學課堂上引入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探究欲望的激發,也有助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六)巧用微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教學中會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中,通常都難以做到對這些概念知識的直觀理解,大多都只是通過教材中呈現的文字,或者自己的想象進行理解,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對此,在之后的化學課堂上,為了增強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靈活引用微課這一教學模式來優化教學環節,通過短視頻從不同維度為學生展示所學知識,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更直觀的感受,進一步優化教材知識的分解、整合。除此之外,在微課的有力支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有效保持,能輕松、高效地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為其綜合學習能力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力條件。
例如,以“分子、原子”為例,因為學生現階段接觸的化學微觀概念很少,抽象的微觀世界對學生來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對此,教師在講解中,可以通過微課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課前制作了相應的微課動畫,讓學生看到了奇妙的微觀世界。且分子、原子概念學習是初中化學教學重難點,通過引用計算機來對微觀粒子進行動畫模擬,開展運動變化教學互動,以微課短視頻的形式將知識內容呈現給學生,既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清晰、直觀地看到分子運動、間隔、分裂和重組的過程,也能有效活躍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有效性。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課堂上,通過微課的恰當引用,不僅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也能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另外,通過微課的充分利用,除了課上的輕松觀看,在課下學生也可以隨意地點擊自己需要的微課,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突破學習重難點,實現對易錯易混淆知識點的主動辨析,高效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復習鞏固。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也能為之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重視完善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傳統化學課堂上,教學質量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的一個原因在于未重視完善知識系統的構建,使學生難以全面把握教材中分散的知識概念,也無法實現有效融合與靈活引用。對此,在之后的化學課堂上,教師要有效歸納教材中零散的知識點,指導學生構建出更完善、系統的知識體系,有效降低學習難度。例如,以“制取氧氣”為例,就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相關知識內容概念,之后,再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探究制取氧氣的方式有哪些。這樣既可以增加生生互動交流,也能完善系統化知識體系構建,讓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深刻的印象。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教師在設計各項教學活動時,除了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激發,還要整合現有資源與先進技術手段,以此有效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有效性。同時,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機會,進而使學生的各方面潛能可以得到全面挖掘 ,為其之后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化學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責編?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