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昭 汪 芳 沈新春
(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任,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量,其作用和地位在不斷提高和擴大[1]。 1999 年我國確立了研究生教育發展新的指導方針,即“深化改革,積極發展;分類指導,按需建設;注重創新,提高質量”。 自此,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各高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數逐年上升。 然而,數量快速增長并不代表質量的相應提高。 研究生擴招的背后,其培養質量越來越受各方關注,例如,研究生科研意識淡薄、能力不足、道德滑坡等事件層出不窮[2]。 如何確保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教育學者一直致力于探討研究生教育問題的起因,以期找到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 研究發現影響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主要因素有:院校招生規模、基礎培養條件、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研究生課程質量和研究生導師指導等,其中導師的作用尤為重要[3-5]。
我國自1953 年開始施行研究生導師負責制。 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導師對在校研究生的學習與科研、生活與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進行指導并負責。 研究生導師的思想品德、學術素養、知識結構和處事方式等對研究生的學習與科研能力、敬業精神、治學態度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與研究生培養質量緊密相關[6]。 鑒于我國研究生教育目前仍然實行導師負責下的個體培養模式,導師負責對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訂與執行、課程學習的監督、論文課題的選擇與進行等教育活動。因此, 導師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應該重點探尋導師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從導師身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
研究生導師的指導和師生關系是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環節。 一方面,對導師指導模式的類別分為“放任自流型和拔苗助長型”或分為控制信念取向、指導信念取向、任務中心取向和個人中心取向,或“技術理性(導師扮演管理者角色)”和“協商秩序(師生間存在互動、對話關系)”兩類[7]。 另一方面,關于導師指導模式的研究中,自主支持和監督控制兩種模式日益受到眾多學者關注。 另有部分學者則認為導師應采用“控制型指導風格”[8],而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導師應該采用“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讓學生自主地選擇研究的方向[9,10]。
導師支持行為最初源于導師充分尊重學生所表達的自身觀點,并認同學生提出的觀點、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鼓勵、支持學生自主提出的意愿。 本文論述的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是基于支持型領導風格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支持型領導風格表現為領導關心下屬中個體的感受和需求,支持員工個體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從中提出自己有效地信息反饋和提供資源支持, 幫助個體提升自身的技能。我國學者王茜(2013)將這一概念應用于教育領域,研究對象為高校研究生,提出了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這一概念[11]。 這一概念定義為導師對研究生的學術、生活、心理以及成長等方面的支持,會給予學生較多的自主性,為研究生提供有效信息、解決其實際困難,對其在科研過程中提出的觀點和行為表達肯定態度,增強學生的內部動機。 這種風格主要表現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學生被鼓勵探索自己的想法,學生個體的需求被關注,并且能獲得信息資源支持與反饋,以此來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
國內外學者將導師支持型行為主要歸納為二維、三維、四維與六維等幾個維度。Paglis 等學者根據對學生結束學業狀態后職業的發展支持劃分為職業支持和心理支持兩個維度[12]。 Overall 等人將導師的支持行為具體劃分為學術支持、人際支持和自主支持3 個維度[10]。任煬將導師支持行為主要劃分為學習支持、情感支持、科研支持和信息支持四個維度[13]。 Crisp 等人在理論綜述的基礎上把導師支持行為又具體劃分為目標支持、心理支持、情緒支持、學術支持、就業支持和榜樣支持六個維度[14]。
在目前的研究中,支持型和控制型的導師指導風格在導師指導風格的測量工具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并沒有發展出統一的、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測量工具。 目前針對支持型導師風格的測量基本都以強調導師對學生個體的需求與感受的關注度,讓個體感受到導師的支持與認可。Overall 等人發展出一套二十一題項的導師支持測量表,該測量表認為支持型導師風格主要體現為導師對學生的學術支持、自主支持與個人支持[10]。 任振夏等人在國外學者提出的導師支持量表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編訂了一套二十二題項測量表,用以測量支持型導師風格,并提出支持型導師風格測量應重點關注導師對學生的學業指導、職業發展指導和心理指導[15]。 王茜等人推出了一套八題項的支持型導師風格測量量表[11],并受到廣泛認可。然而當前現行的導師指導風格測量工具是與實際存在偏差的、是不適用于所有研究生群體的,仍需要全方面關注學術型與應用型的研究生群體,結合導師的實際指導情況、研究生發展的全面性及不同類別研究生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視角予以修正補充。
通過實證研究對比發現,導師指導行為比導師的人格特征和學術造詣對研究生的學術努力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更大[16]。 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對研究生教育的影響的相關研究主要圍繞其對研究生個體的自我效能、學術能力與創新能力等方面。Paglis 等人分析了導師對學生在職業和心理上的支持行為對學生畢業后職業發展的影響,并發現導師的心理支持能夠正向影響學生畢業后的自我效能[12];Overall 等人也研究發現導師對學生的支持行為正向影響博士生的學術自我效能[10]。 任振夏等人也在類似的研究中發現導師對學生的心理支持與肯定能夠積極影響學生的科研效能[15];張冰清等人的研究證實導師的支持型導師指導方式積極影響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17];劉云楓等人發現導師對學生提出的清晰目標和對其在想法上的支持能夠正向影響學生創造力, 且研究生對導師信任能夠給予正反饋[18]。
此外,國內外學者們已經開始探究支持型導師風格對研究生個體產生積極影響的情境條件與內在作用機制。 王茜等人認為導師對學生個體的資源支持、技能指導、人文關懷和模范榜樣等均體現了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的積極方面,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不僅正向影響研究生的創造力,其指導風格的子維度,如學術支持、自主支持和人際支持等均正向影響研究生創造力,這些將為研究生的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11]。侯志軍等人研究發現研究生的知識共享行為及其對專業的認同在支持型導師風格對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之間具有中介作用[19]。 吳楊等人將個人主動性納入了研究框架,發現個人主動性對支持型導師風格和研究生創新能力之間存在正向調節作用,有效解釋了支持型導師風格對研究生個體創新能力的作用效果如何隨著外在情境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20]。 趙楠等人也研究發現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且學習投入在該指導風格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之間也呈正向影響,同時自我效能感在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與學習投入之間起到調節作用[21]。 張敏也研究發現支持型導師風格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投入和科研自我效能感,以積極影響研究生科研創造力,這在提升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其科研創造力方面極具參考價值[22]。
在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研究生是創新的主體,因此發揮研究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支持型導師指導風格而言,導師不僅要關注研究生的個體感受及需求,還應全面考慮學生個體間的人格特質與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