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遂平縣中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性特征的慢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 是導致COPD 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是指COPD 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突然加劇,超過日常變異范圍且持續(xù)惡化的現(xiàn)象,若未能予以及時有效治療,可進一步發(fā)展為呼吸衰竭等危急重癥[1-2]。目前臨床診斷AECOPD 多依賴于患者臨床表現(xiàn),缺少量化指標。相關研究表明,AECOPD 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密切相關,可能與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有關,而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rophils,NE%)、淋巴細胞比值(Lymphocyte Yatio,LY%)為常用炎癥指標,可能有助于臨床早期診斷AECOPD[3-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血清WBC、NE%、LY%水平在AECOPD 患者中檢測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9年3 月至2020年6 月于遂平縣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51例AECOPD 患者,設為觀察組,另取同期于遂平縣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46例慢阻肺(COPD)穩(wěn)定期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7例,女 24例;年齡 61~74 歲,平均(67.51±1.53)歲;體重 42~66kg,平均(54.08±4.15)kg。對照組中男 25例,女 21例;年齡 62~73 歲,平均(67.55±1.46)歲;體重 41~67kg,平均(54.11±4.1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有可對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觀察組均符合AECOPD診斷標準[2],對照組均符合COPD 診斷標準[3];②依從性良好,可配合臨床診療工作開展;③無自身免疫性疾病。排除標準:①伴有吸毒史等其他影響外周白細胞及其亞型計數(shù)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方法:清晨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取上層血請后,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清WBC、NE%、LY%水平。血清WBC 正常值范圍:4.0×109/L~10.0×109/L;血清 NE%正常值范圍:50%~70%;血清LY%正常值范圍:20%~4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 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 曲線)分析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在AECOPD 患者中的診斷價值,以曲線下面積(AUC)評價診斷效能,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 WBC、NE%、LY%水平:觀察組血清WBC、NE%水平高于對照組,LY%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 WBC、NE%、LY%水平對比 ()

表1 兩組血清 WBC、NE%、LY%水平對比 ()
組別WBC/(×109/L)NE%/%LY%/%觀察組 9.76±0.94 73.75±1.21 17.28±0.76對照組 8.15±0.82 62.38±0.95 24.49±0.62 t 值 8.945 51.085 43.804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對AECOPD 診斷的價值分析: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AECOPD 的AUC 分別為 0.732、0.827、0.816、0.925,詳見圖 1,圖 2。

圖1 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AECOPD的 ROC 曲線

圖2 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AECOPD的 ROC 曲線
AECOPD 誘發(fā)因素較多,目前多認為感染是主要原因,當機體出現(xiàn)感染可使局部炎癥加重,可對患者肺實質及周圍氣道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造成不可逆和漸進性的氣流受限,從而加重病情,故早期評估AECOPD 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并及時采取相應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WBC、NE%水平高于對照組,LY%水平低于對照組,繪制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WBC、NE%、LY%水平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 AECOPD 的 AUC 分別為 0.732、0.827、0.816、0.925,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最高,提示血清WBC、NE%、LY%可作為AECOPD 的診斷指標。分析原因在于AECOPD 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炎癥反應、免疫反應密切相關,白細胞為人體血液中重要的免疫細胞,具有吞噬異物并產(chǎn)生抗體的作用,當機體受到病原菌侵襲,WBC 會呈增高趨勢,因此WBC 可應用于各類感染及其所致炎癥反應的監(jiān)測[5]。但WBC基礎值個體差異較大,正常值范圍較廣,且易受精神、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故WBC 用于監(jiān)測病原菌感染缺乏敏感度,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中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fā)育后進入血液或組織,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tǒng)中占據(jù)重要作用,且中性粒細胞具有很強趨化作用,當炎癥發(fā)生時,可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癥部位,同時由于中性粒細胞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血流不暢的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可有效破壞細菌細胞膜,因此NE%可有效反映AECOPD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6-7]。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具有殺傷靶細胞功能,故LY%水平可反映AECOPD 患者的細胞免疫狀態(tài)[8]。WBC、NE%、LY%三項指標聯(lián)合診斷時可有效彌補單獨檢測時的不足,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AECOPD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血清WBC、NE%、LY%水平檢測在AECOPD 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聯(lián)合診斷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度,臨床可早期聯(lián)合檢測血清WBC、NE%、LY%水平診斷AECOPD,為及早制定相應治療措施提供可靠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