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合影 胡絢芳 鄧影芳
(惠州市博羅縣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100)
對于產婦而言,分娩是一種自然且簡單又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初產的產婦,分娩對于其心理與生理都是較大的沖擊,但存在較多不良影響[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近期分娩的初產婦,獲得較好的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入標準[4]:孕齡≥36周單胎頭位無胎頭仰伸情況正常;胎兒體重2500~3500g;產婦經產前檢查骨盆大小正常,符合陰道分娩的標準。排除標準[5]:剖宮產指征;產婦具有強烈的剖宮產意愿;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過期妊娠、巨大兒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合并產科合并癥(胎盤早剝等);凝血功能障礙。終止標準:胎兒窘迫、臍帶脫垂、羊水栓塞等危及母嬰安全的因素。2017年1 月至2020年12 月將我院收治即將分娩的初產婦總計6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各30例,30例初產婦實施常規助產方式為對照組,年齡22~35 歲,平均(26.9±0.8)歲,孕周 36.0~40.1周,平均(38.5±0.7)周,體重 55.6~78.2kg,平均(63.7±2.9)kg。而另 30例初產婦則實施以自由體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接生技術為試驗組,年齡 21~36 歲,平均(37.1±0.9)歲,孕周 36.2~40.0周,平均(38.1±0.8)周,體重 54.2~77.9kg,平均(65.1±2.7)kg。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產前指導、健康教育,由助產士進行接生,分娩后接回病房。試驗組自由體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接生技術:①風險評估:正確評估分娩風險,根據結果分配助產士的年資,以保障分娩安全;②自由體位分娩:加強溝通和交流,獲得信任,在第二產程時采取坐位、跪位、趴位等自身舒適形式分娩,體位可靈活交替。坐位上下彈坐,適當晃動,可增加宮縮時宮內壓力,加速產程進展;跪位幫助產婦增加軟墊,提升舒適度,微微傾斜前后晃動;③無保護接生技術:當宮口全開時,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的方法,胎頭撥露后消毒阻滯麻醉,涂抹消毒的石蠟油潤滑劑,當胎頭著冠,右手五指分開置胎頭上,避免娩出速度過快,無需保護會陰。娩出后及時清理口鼻內羊水及分泌物,宮縮間歇勻速將胎兒前肩骨盆斜徑娩出。
1.3 評價標準:對照兩組產婦分娩產程的時間與情況、分娩后產道損傷程度及分娩結局比較。統計兩組產婦的分娩產程。分娩后產道損傷程度評價方法[6]:①陰道出血量較少,僅會陰皮膚或者陰道入口的黏膜出現撕裂現象為Ⅰ度裂傷;②裂傷已延長至陰道后壁,陰體筋膜與肌層出現裂傷,陰道后壁兩側并延伸向上撕裂,肛門括約肌未出現撕裂為Ⅱ度裂傷;③會陰皮膚、黏膜、盆底肌肉與肛門括約肌均出現嚴重的撕裂情況為Ⅲ度裂傷標準;統計會陰側切與會陰完好率。統計分娩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產程的時間與情況比較:試驗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而第二產程時疼痛評分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產程的時間與情況比較 ()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產程的時間與情況比較 ()
時間(min) 疼痛(分)試驗組 30 5.76±0.88 42.85±13.43 8.23±0.75 6.16±1.86 6.44±1.32組別 n 第一產程(h)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min)總產程(h)對照組 30 6.58±0.73 64.67±16.18 9.16±0.42 t 值 3.928 5.684 5.544 P 值 0.000 0.000 0.000 7.21±1.93 2.146 0.036 7.73±1.86 3.098 0.003
2.2 兩組產婦產道損傷程度比較:試驗組產婦Ⅰ度裂傷率16.67%、會陰完好率76.67%高于對照組0、36.67%,試驗組Ⅱ度裂傷6.67%、Ⅲ度裂傷率0.00%、會陰側切率23.33%均低于對照組40.00%、23.33%、6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道損傷程度比較 [n(%)]
2.3 兩組產婦的母嬰結局比較: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率6.67%低于對照組26.67%,而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率3.33%低于對照組20.00%,且試驗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兩組產婦的母嬰結局比較 [n(%)]
分娩是一種生理過程,自然分娩較剖宮產更符合人類繁衍需求,促進自然分娩,進而減少新生兒的不良損傷,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來達到降低剖宮產率的目的,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有關母嬰與新生兒健康的重大問題[7]。在整個的分娩過程中,可能影響到自然分娩的相關因素有很多,包括孕周、有學者提出,分娩方式的選擇和分娩過程中所產生的疼痛,成為了影響產程順利的進展的較為主要因素[8]。因此在產婦進行分娩時需要采取良好的助產方式,尤其是診斷初產的產婦[9]。而目前臨床上分娩體位有傳統仰臥和近幾年發展而來的自由體位,各有各的優勢之處,但是其缺點也明顯的突出。而近年來WHO 在《正常分娩監護實用守則》中提出,倡導產時根據產婦自身需要采用的非仰臥位分娩體位所采取的自由體位,該體位實施可以緩解疼痛,降低剖宮產率和難產率,也是目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產時服務模式。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對傳統的會陰保護接生技術進行了改良,以免分娩過快造成會陰撕裂等。由于會陰部組織沒有受到反作用力的壓迫,會陰傷口很少出現水腫現象,達到了促進自然分娩、減少不必要人為干涉,優化母嬰結局。目前臨床中產科助產人員多使用自由體位分娩配合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方式,對產婦形成較大保護,改善其分娩結局。本研究中,試驗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而第二產程時疼痛評分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產婦Ⅰ度裂傷率16.67%、會陰完好率76.67%高于對照組0、36.67%,試驗組Ⅱ度裂傷6.67%、Ⅲ度裂傷率0、會陰側切率23.33%均低于對照組40.00%、23.33%、63.33%。試驗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率6.67%低于對照組26.67%,而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率3.33%低于對照組20.00%,且試驗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初產婦的分娩過程中,以自由體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接生技術接產可較為明顯的縮短產程尤其是第二產程時間,減輕分娩疼痛,提升產婦的會陰完好率,減少產婦與新生兒的并發癥,改善分娩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