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超
(新野縣人民醫院麻醉科,河南 新野 473500)
子宮肌瘤為臨床常見婦科疾病,主要指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腫瘤,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隨瘤體不斷增長可出現月經量增多、月經持續時間延長、陰道不規則出血等癥,需及時治療[1]。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常用術式,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迅速等優勢,但仍屬侵入性治療,可給患者帶來劇烈疼痛,嚴重可影響術后恢復[2]。因此,積極探索安全、有效的鎮痛藥物尤為重要。目前,布托啡諾復合舒芬太尼鎮痛方案臨床較為常見,但不同藥物劑量其鎮痛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劑量布托啡諾復合舒芬太尼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審2017(009)號],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取2018年6 月至2020年6 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治療的9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者均接受布托啡諾復合舒芬太尼干預,依據藥物劑量不同將其分為A 組(45例)與 B 組(45例)。B 組年齡 31~50 歲,平均年齡(42.26±2.58)歲;體重指數 18~26kg/m2,平均體重指數(22.10±0.75)kg/m2;瘤體直徑 5~12cm,平均瘤體直徑(8.09±1.67)cm。A 組年齡 32~49 歲,平均年齡(42.15±2.63)歲;體重指數 18~26kg/m2,平均體重指數(22.05±0.78)kg/m2;瘤體直徑 5~13cm,平均瘤體直徑(8.15±1.63)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第 9版)》[4]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接受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治療;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實驗藥物過敏;術前長期服用鎮靜、鎮痛藥物;合并其他婦科腫瘤疾病。
1.3 方法
1.3.1 A 組:手術結束后,取布托啡諾5mg+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瓊5mg 加入適量生理鹽水配置成150mL 鎮痛液,連接鎮痛泵,靜脈泵注,單次按壓劑量控制在0.5mL/次,時間鎖定為15min。
1.3.2 B 組:手術結束后,取布托啡諾10mg+舒芬太尼50μg+托烷司瓊5mg 加入適量生理鹽水配置成150mL 鎮痛液,連接鎮痛泵,靜脈泵注,單次按壓劑量控制在0.5mL/次,時間鎖定為15min。
1.4 評價指標:疼痛程度: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對兩組術后 2h、12h、48h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0 分,分數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不良反應:統計兩組不良反應(惡心、呼吸抑制、眩暈、嗜睡、皮膚瘙癢)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 2h、12h、48h 時疼痛程度比較:B 組術后2h 時VAS 評分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 12h、48h 時 VAS 評分較術后2h 均呈降低趨勢,且B 組低于A 組,兩組組間、時點、組間與時點交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術后 2h、12h、48h 時 VAS 評分比較 ()

表1 兩組術后 2h、12h、48h 時 VAS 評分比較 ()
術后48h 1.28±0.32 1.82±0.39 F 組間 P 組間值 <0.001 F 時點 P 時點值 <0.001組別 術后2h B 組 2.81±0.62 A 組 3.36±0.67術后12h 2.03±0.46 2.79±0.51 F 組間與時點交叉 P 組間與時點交叉值 <0.00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B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75,P=0.024),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n(%)]
腹腔鏡子宮全切術可清除子宮肌瘤患者病灶組織,獲得良好效果,但由于術中麻醉、術后蘇醒期的切口疼痛感,影響術后早期活動及呼吸功能鍛煉,不利于術后恢復,延長住院治療時間[6]。因此,積極給予術后鎮痛,對促進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有積極意義。
目前,自控鎮痛是緩解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有效方案,而不同方案的鎮痛效果存在一定差異性。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術后2h 時VAS 評分均低于A 組,兩組術后12h、48h 時兩組VAS 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B 組低于A 組,提示子宮肌瘤手術患者采用布托啡諾10mg+舒芬太尼50μg+托烷司瓊5mg 鎮痛方案可減輕術后疼痛,獲得良好鎮痛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布托啡諾、舒芬太尼是自控鎮痛常用藥物,其中布托啡諾為K-阿片肽受體激動劑,對人體μ-受體具有拮抗、激動雙重作用,可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相關受體,降低或阻斷人體疼痛感知信號傳導,達到鎮痛目的[7-8]。舒芬太尼屬特異性μ-阿片類受體激動劑,鎮痛效果較強,與常規鎮痛藥物相比,該藥對μ-受體的親和力高出7~10 倍,具有良好血液動力學穩定性,確保良好鎮痛效果的同時滿足心肌供氧需求。布托啡諾與舒芬太尼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鎮痛效果。但布托啡諾與舒芬太尼均具有一定毒性,過量布托啡諾易引起患者肺換氣不足、昏迷、心血管關閉不全等癥,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過量舒芬太尼可使患者出現肌肉僵直、呼吸暫停等癥,影響用藥安全性。若藥物劑量配置不足則降低鎮痛作用。因此嚴格把控藥物使用劑量是保障患者安全、維持良好鎮痛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A 組,提示布托啡諾10mg+舒芬太尼50μg+托烷司瓊5mg 鎮痛方案有助于減少術后不良反應。分析其原因在于,高劑量布托啡諾的使用,在達到鎮痛效果的同時,可降低舒芬太尼使用劑量,可減少舒芬太尼大劑量使用誘發的不良反應,此外,布托啡諾還可對舒芬太尼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減少舒芬太尼所產生的呼吸抑制、惡心、眩暈等不良反應,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宮肌瘤手術患者術后采用兩種不同劑量托啡諾復合舒芬太尼均取得良好鎮痛效果,但與低劑量相比,高劑量布托啡諾復合舒芬太尼鎮痛效果更佳,且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