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雯
(社旗縣人民醫院產科,河南 社旗 473300)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當前發生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選取我院86例CIN 患者,旨在進一步驗證LEEP 術與CKC 術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3 月至2019年11月CIN 患者86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2 組,各43例。CKC 組年齡 35~55 歲,平均(45.36±4.27)歲,CINⅠ級 11例、CINⅡ級 18例、CINⅢ級 14例;LEEP 組年齡 33~52 歲,平均(42.83±4.18)歲,CINⅠ級10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16例。兩組基線資料(年齡、病理分期)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經陰道鏡檢查、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為CIN 患者;癥狀表現為白帶增多、出血、宮頸肥大、糜爛、出血等;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手術禁忌證;無凝血功能異常;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內外科并發癥;妊娠患者;其他腫瘤及存在酗酒史;伴語言障礙及認知障礙;中途退出患者。
1.3 方法:于月經干凈后3~7d 行手術治療;術前3d 禁止性生活;查白帶常規清潔度Ⅱ度以下;術前進行凝血功能、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
1.3.1 CKC 組CKC 術:腰硬聯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并鋪巾,將1∶20 萬腎上腺素20mL 注射于宮頸四周,5%盧戈氏碘擦拭宮頸口,在宮頸碘不著色區域外0.3~0.5cm 處以垂直方向做環形切口,朝頸管方向向宮頸深部錐形切除病變組織,切除錐體高2.0~2.5cm,但不得超過宮頸內口,殘端以可吸收腸線雙“W”縫合。疑病變深至宮頸管則同時給予宮頸管搔刮術,若創面有出血點,給予縫扎或電凝止血。術畢陰道內塞碘伏紗條壓迫創面止血,24h 后取出。
1.3.2 LEEP 組LEEP 術:無需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規外陰、陰道、宮頸消毒鋪巾后放置并張開鳥嘴式窺陰器,宮頸表面涂抹復方碘液確定病灶界限,CINⅠ患者以環形電極切除宮頸組織,范圍為病灶邊緣外 3~5mm,深 5~8mm;CINⅡ~Ⅲ患者切除范圍為病灶邊緣外5~8mm,深10~15mm,同時以三角形電極切除頸管深15~20mm,最后采用球形電極電凝止血。將切除組織標記后送檢。兩組患者術后口服抗生素5~8d,術后2個月內禁止游泳、盆浴及性生活。
1.4 觀察指標:①兩組手術指標比較,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②兩組隨訪情況比較,包括切緣陽性率、殘留率及復發率。術后6個月內CIN 病變依然存在為殘留;術后超過6個月再次發現CIN 病變為復發;③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率;④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包括殘端出血、宮頸管粘連、感染。
1.5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LEEP 組手術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較CKC 組短,出血量較CKC 組少(P<0.05),詳見表 1。
表1 手術指標 ()

表1 手術指標 ()
住院時間(d)LEEP 組 43 8.96±1.41 9.67±2.45 25.43±3.10 3.67±1.32 CKC 組 43 23.48±5.06 32.61±5.08 38.68±5.84 5.82±1.66 t 值 18.126 26.672 13.141 6.64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n 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傷口愈合時間(d)
2.2 隨訪情況:LEEP 組及CKC 組分別有1例及2例病理升級為浸潤癌,不作為隨訪對象,其余病例中兩組殘留率及復發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EEP 組切緣陽性率較 CKC 組高(P<0.05),詳見表2。

表2 隨訪情況 [n(%)]
2.3 HPV 感染率:治療后 3個月 LEEP 組 HPV 感染率較 CKC 組高(P<0.05),詳見表 3。

表3 HPV 感染率 [n(%)]
2.4 并發癥發生率:LEEP 組殘端出血1例、感染0例、宮頸管粘連1例;CKC 組殘端出血3例、宮頸管粘連2例、感染4例,LEEP 組并發癥發生率4.65%較 CKC 組 20.93%低(χ2=5.108,P=0.024)
近幾年宮頸癌發病率以每年2%~3%速度逐年增長且有年輕化趨勢[3]。傳統CIN 治療方法為全子宮切除術,多數患者無法接受,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目前LEEP 術及CKC 術成為患者更傾向于選擇的保守治療方式。
CKC 術是由內向外錐狀切除宮頸病灶組織的治療方法,其不僅能完全切除病灶且能不傷害病灶邊緣組織,在排除浸潤癌方面有無法取代的優勢,治療效果良好[4]。而LEEP 術屬于微創技術,手術操作簡單,無需麻醉,費用較低,切除組織可及時進行病理學檢查,達到診斷和治療目的,治療CIN 成功率較高。本研究將LEEP 術與CKC 術分別應用于CIN 患者后結果顯示,LEEP 組手術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CKC 組,出血量小于CKC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CKC 組,兩組殘留率、復發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與CKC 術相比,LEEP術手術指標及并發癥改善效果更明顯。
綜上所述,LEEP 術與CKC 術在治療CIN 患者方面各有優勢,LEEP 術改善手術指標及并發癥效果較好,CKC 術在病理指標改善方面更有優勢,但兩種術式整體治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