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瑞春,王國澤,姚慧靜,袁鶴,周剛,程立坤*
(1.內蒙古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2.包頭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辣椒(CapsicumannuumL.),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藥食同源蔬菜。辣椒原產于美洲,明朝末年傳入我國后[1],因其獨特的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辣椒中與辣味相關的物質統稱為辣椒素(capsaicins),最早由Thresh[2]從辣椒果實中分離出來。隨后Bennet D J等[3]分析了辣椒素的化學組分,發現辣椒中的辛辣成分是由一系列同系物或相似物組成,它們被統稱為辣椒素類物質。
辣椒素(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又名辣素、辣椒堿,其分子結構式見圖1,是一種無色片狀結晶化合物。目前,人們已經發現20余種辣椒素類物質,其中辣椒素(69%)和二氫辣椒素(22%)含量最高,約占總含量的90%以上[4-6]。辣椒素通常由辣椒胎座合成,是一種常見的天然食品添加劑、辣味調味品。因其辛辣的風味,所以具有增加食欲、開胃消食等作用[7-8]。此外,辣椒素還具有抗癌[9-10]、抗疲勞[11]、長效鎮痛[12]、抗病蟲害[13]等作用。

圖1 辣椒素分子結構式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formula of capsaicins
辣椒素的含量及辣度(Scoville Heat Unit,SHU)的高低是評價辣椒品質及其制品質量的重要依據。目前市場上的辣椒沒有鮮明的辣椒素及辣度分級標識,這會混淆辣椒的加工方式、方法,從而影響辣椒加工產品的風味。本文測定了包頭本地自選育的19種加工辣椒的辣椒素含量并對其進行了辣度分析,從而得出不同辣度辣椒適合的加工方法,希望為辣椒、辣椒制品及辣椒的良種選育和原料加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14]。
本實驗的辣椒材料均采自包頭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辣椒品種栽培管理方法條件一致。實驗樣品一致性較好,表面無創傷,無明顯病蟲危害。樣品采摘后立即儲存于-18 ℃冷凍室內。
辣椒素標準品(≥99%)、二氫辣椒素標準品(≥99%):均采購于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色譜純)、甲醇(色譜純):采購于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DHG-9023A電熱鼓風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C8S-1A微波萃取儀 南京匯研微波系統工程有限公司;UV-7504紫外分光光度計 上海欣茂儀器有限公司;Thermo U3000超高效液相色譜儀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JA5003電子天平 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1.2.1 辣椒素的提取
辣椒素的提取參考孫勝枚[15]的方法略加改良。辣椒去籽、去梗,于60 ℃恒溫干燥箱中烘干,粉碎過40目篩,備用。稱取上述辣椒粉末5 g于250 mL 錐形瓶中,加入60 mL 80%的乙醇溶液微波300 W提取20 min,旋轉蒸發得辣椒素粗制品[16]。
1.2.2 辣椒素的純化
稱取100 g D101大孔樹脂,用95%乙醇浸泡24 h后,采用濕法裝柱。用乙醇沖洗樹脂,直到流出液加水變澄清,再用蒸餾水沖洗乙醇,直到無乙醇味[17]。用2~4 BV 10%鹽酸沖洗,浸泡3 h,用蒸餾水沖洗,直到流出液pH變為5~7。用2~4 BV 7%氫氧化鈉沖洗,浸泡3 h,用蒸餾水沖洗,直到流出液pH變為5~7。辣椒素粗提液過濾后,沿壁緩慢倒入樹脂,待吸附平衡后用7.5 BV 80%乙醇以1 mL/min的速度洗脫[18]。
1.2.3 辣椒素的測定
1.2.3.1 辣椒素標曲的測定[19]
稱取1 mg辣椒素標準品和二氫辣椒素標準品,經乙醇溶解后定容至10 mL作為儲備液(濃度1 mg/mL)。吸取儲備液0.01,0.02,0.04,0.06,0.08,0.1,0.12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0,20,40,60,80,100,120 μg/mL的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標準溶液,待HPLC進樣檢測分析。
1.2.3.2 色譜條件
AcclaimTMC18色譜柱(4.6 mm×250 mm, 5 μm),柱溫:30 ℃,流動相:水-乙腈(30∶70,V/V),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80 nm,進樣量:10 μL,運行時間:40 min[20]。
1.2.4 辣椒辣度SHU的計算方式
辣椒辣度SHU的計算方法按下式進行計算:
SHU=(X1+X2)×(16.1×103)+(X1+X2)/90%×10%×(9.3×103)。
式中:X1為辣椒素含量,mg/g;X2為二氫辣椒素含量,mg/g;90%為辣椒素與二氫辣椒素折算為辣椒素類物質總量的系數。
SHU與辣度級別換算見表1。

表1 SHU與辣度級別換算Table 1 The conversion between SHU and spiciness level
在200~340 nm波長范圍內掃描辣椒素標準品(二氫辣椒素標準品)溶液,得到的紫外可見光譜掃描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長在230 nm和280 nm處。考慮到實驗所使用的流動相為乙腈和水,乙腈的紫外截止波長在210 nm左右,在230 nm處檢測雜質峰多,因此選擇280 nm作為紫外檢測器的檢測波長。

圖2 辣椒素(二氫辣椒素)標準品紫外可見光譜掃描圖Fig.2 The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a scanning diagram of capsaicins (dihydrocapsaicins) standard samples
由圖3可知,二氫辣椒素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Y=0.0037X+2.2399,相關系數為0.9961,辣椒素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Y=0.0047X+2.2174,相關系數為0.9925,表明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在10~120 μg/mL范圍之間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該方法可作為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微波萃取實驗條件的優化主要包括溶劑、萃取功率、萃取時間、萃取溫度和料液比的選擇。由于辣椒素是熱不穩定的香草基肽胺類化合物,在較高溫度下容易揮發而損失,因此,萃取功率過高、萃取時間過長或者萃取壓力過大都可能導致萃取產率降低。
2.3.1 萃取溶劑的選擇
為了高效快速地提取辣椒素,選取提取溶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根據辣椒素的物理性質,本實驗選取甲醇、無水乙醇和丙酮3種溶劑進行了比較[21],結果見圖4。

圖4 不同溶劑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由圖4可知,無水乙醇對辣椒素的提取率最高,丙酮次之,甲醇最小,且無水乙醇與丙酮和甲醇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故選擇無水乙醇作為辣椒素及二氫辣椒素的提取溶劑。
2.3.2 乙醇濃度的選擇
乙醇濃度不同,其對辣椒組織的滲透效果也會不同,因而對辣椒素的提取效果也會有所差異。由圖5可知,70%的乙醇提取效果最佳,乙醇濃度較低,辣椒素不能充分溶出;乙醇濃度較高,辣椒素得率較低,故選擇70%的乙醇作為提取溶劑。

圖5 乙醇濃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2.3.3 微波功率的選擇
初步選擇萃取時間為10 min、萃取溫度為30 ℃、料液比為1∶5,以70%的乙醇作為提取溶劑,考察了微波功率對辣椒素萃取的影響,結果見圖6。

圖6 微波功率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6 Effect of microwave power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由圖6可知,當微波功率達到200 W時,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的提取含量都達到最大。因此,本實驗選擇微波萃取功率為200 W。
2.3.4 微波提取時間的選擇
控制萃取時間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加熱程度,使萃取在最佳條件下進行以獲得最大產率。選擇萃取功率為200 W、萃取溫度為30 ℃、料液比為1∶5,以70%的乙醇作為提取溶劑,考察了萃取時間對辣椒素產率的影響,結果見圖7。

圖7 微波提取時間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7 Effect of microwave extraction time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由圖7可知,辣椒素的含量隨著萃取時間的延長而升高,當萃取時間達到30 min時,產率最大。此后,隨著萃取時間的增加產率降低,故選擇微波萃取時間為30 min。
2.3.5 微波提取溫度的選擇
根據辣椒素的物理性質,辣椒素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揮發,因此控制萃取溫度以求獲得最大產率。萃取條件控制在微波功率200 W、萃取時間30 min、料液比1∶5,以70%的乙醇作為提取溶劑,考察萃取溫度對辣椒素含量的影響,結果見圖8。

圖8 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8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由圖8可知,當溫度為30 ℃時,得率達到最大值。溫度再升高得率明顯降低。所以,本實驗選定30 ℃為提取溫度。
2.3.6 料液比的選擇
合適的料液比能提高辣椒素的得率,為了得到辣椒素的最佳得率,本實驗以70%的乙醇作為提取溶劑,在微波功率200 W、萃取時間30 min、萃取溫度30 ℃的條件下考察了不同料液比對辣椒素得率的影響,結果見圖9。
由圖9可知,料液比對得率的影響較大。當料液比減少時得率迅速上升,但當料液比達到1∶15時得率增加不再明顯,固液之間交換基本達到平衡。為節約溶劑且便于回收,本文選擇1∶15作為提取料液比。

圖9 料液比對提取效果的影響Fig.9 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為進一步確定提取辣椒素的最優工藝條件,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選擇乙醇濃度、提取功率、提取時間、料液比設計正交實驗,研究其對辣椒素提取效果的綜合影響。因素水平安排結果見表2~表4。

表2 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提取工藝L9(34)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2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extraction process of capsaicins and dihydrocapsaicins

表3 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提取工藝L9(34)正交實驗結果Table 3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for extraction process of capsaicins and dihydrocapsaicins
由正交實驗分析可知,影響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得率的反應條件中各因素主次順序為C>A>B>D,即微波功率>乙醇體積分數>微波時間>料液比。C因素中k3>k1>k2,因此C因素的優水平為C3,同理可分析A、B、D的優水平分別為A3、B1、D1。故辣椒素提取的最優水平組合為A3B1C3D1,即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80%、提取時間20 min、微波功率300 W、料液比1∶12。

表4 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含量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content of capsaicins and dihydrocapsaicins
2.5.1 HPLC測定標準曲線
由圖10可知,辣椒素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是Y=0.0837X+1.5245,相關系數為0.9941,表明辣椒素在10~100 μg/mL范圍之間與吸光度線性關系良好。二氫辣椒素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是Y=0.063X+0.0383,相關系數為0.9991,表明二氫辣椒素在2~50 μg/mL范圍之間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5.2 對照品和樣品色譜分離圖
該色譜條件下,辣椒中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得到很好分離,保留時間一致,辣椒素的保留時間約為5.3 min,二氫辣椒素的保留時間約為6.5 min,結果見圖11。

2.5.3 HPLC檢測辣椒素類物質含量
按照上述正交實驗得出的提取方法對19種辣椒進行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的提取,通過HPLC進行檢測,結果見表5。

表5 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含量Table 5 The content of capsaicins and dihydrocapsaicins mg/g

續 表
由表5可知,CF-21、HN1906-3、奧黛麗及先甜1號中并未檢測出辣椒素及二氫辣椒素,這類辣椒屬于甜椒或菜椒。剩余品種辣椒中辣椒素類物質含量最高的是艷椒425,其含量為0.353 mg/g,辣椒素類物質含量最低的是TL 8-1-2,其含量為0.021 mg/g。
由表6可知,19份辣椒材料中辣椒辣度主要集中在1~5級,其中1級辣椒的出現頻次最高,占比31.57%;其次是3級辣椒的出現頻率,占比26.31%,這類辣椒辣味比較醇厚,適用于火鍋及串串香底料等;最后出現頻率較高的是辣度級別為4的辣椒,占比15.78%,這類辣椒辣味比較突出,比較適合加工辣椒紅油。

表6 19份辣椒辣度與辣度等級分布Table 6 The distribution of spiciness and spiciness levels of 19 kinds of peppers
我國辣椒的種類繁多,但其辣椒素及辣度分級標識過于籠統,導致同一產品的口味出現差異,從而約束了辣椒產業的發展。實驗對包頭本地自選育的19種加工辣椒的辣椒素類物質進行HPLC檢測和辣度分析,結果得出:艷椒425、沙爾沁辣椒辣椒素類物質含量較高,分別為0.353 mg/g和0.314 mg/g,其辣度達到6級,說明艷椒425和沙爾沁辣椒能夠用作辣椒素提取候選品種之一,此外,此類較辣的品種還能夠用來制作辣味火鍋配料、泡椒、干辣椒等。實驗發現TL 8-1-2辣椒素類物質含量最低,為0.021 mg/g,辣度為1級,由于此類辣椒辣味較低,通常用作鮮食蔬菜來品嘗其獨特的風味而不用作調味料。而411-2、366-3和博辣紅星辣椒辣度為4級,這類辣椒常被用來醬制或油制。此外,未檢出辣椒素的辣椒品種,其屬于甜椒一類,這類辣椒口感微甜,通常被當作水果鮮食。
總之,不同品種辣椒辣椒素含量和辣度也不盡相同,其用途極為廣泛,具有廣闊的發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