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金輝
作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之一,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分享了近年來創建工作中的優秀經驗做法,其中在提升建設標準、健全責任體系、試點市場化養護等方面都不乏可借鑒推廣的舉措。
北戴河——馳名中外的旅游度假勝地,獲評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擁有海洋、森林、濕地三大生態系統;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面積112.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數13萬,下轄1個省級開發區、3個鎮和兩個街道辦事處。
“十三五”時期,北戴河區加力鞏固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實施農村公路“2018-2020年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優化路網結構,穩步提升養護質量和管理水平,道路整體運營環境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通過創建“四好農村路”,北戴河區建立了政府牽頭、行業指導、部門管理、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達到了“五個到位”,實現了“四個提高”。
“五個到位”
管養責任落實到位、機構人員配備到位、制度制定執行到位、資金籌措管理到位、監督檢查考核到位。
“四個提高”
提高管養能力、提高運營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
北戴河區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輻射城鄉、干支相連的農村公路網絡。2018年以來,為筑牢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北戴河區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要求新改建的鄉道和村道路面寬度不低于6米;在建設安全、防護、排水等公路附屬設施的同時,堅持做好亮化和美化工程,于秦皇島市范圍內率先貫徹五項工程“三同時”,提升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和通行能力,減少和杜絕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出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北戴河區實行“雙路長制”,讓農村公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典型做法一/
細化機制保質量 打造精品示范路
新改建工程實行“五項工程三同時”制度,即交通安全設施、防護工程設施、排水設施、綠化工程、亮化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推行標準化施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農村公路。
為確保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優質達標,北戴河區堅持不懈地強化質量管理,堅持“嚴格管理、質量第一、規范建設”的工作原則,出臺了《北戴河區農村公路標準化施工與管理作業指導書》,力爭打造精品工程,嚴格執行省廳及上級規定的基建程序和基建要求,辦理開工許可證。
為建立農村公路“陽光工程”長效機制,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貫徹落實“七公開”制度,打造農村公路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推進交通運輸事業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在農村公路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北戴河區采取了報刊公示、設置公示欄和公示牌等形式,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建立完善“七公開”網絡平臺,明確專人負責,并定期更新“七公開”網絡平臺內容,采用多種公開形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截至目前,北戴河區已建成農村公路45條,其中包括1條專道、9條鄉道及35條村道,共計91.34公里,均為等級公路,鋪裝率100%,建成二類及以上橋梁14座,無危橋。

北戴河區試點市場化養護,不斷加大日常養護力度。
近年來,北戴河區按照“建養并重、管養結合、安全暢通、加速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了政府、交通、鄉鎮和村委會“四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確保了農村公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北戴河區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并切實將其擺上工作議程,強化了政策、人員、資金方面的保障。每年初,北戴河區主管農村公路工作的主要黨政領導,都會召開召開專門會議,制定“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以區級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有關單位和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得到落實。
制度建設方面,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北戴河區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北戴河區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北戴河區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北戴河區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實施方案》《北戴河區農村公路“田路分家”和確權整修實施細則》《北戴河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專核辦法》等28項方案,明確了農村公路管養責任主體,量化了考核內容,使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走上了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典型做法二/
科學管理提成效 打造和諧風景路
創新實行“雙路長制”,即交通部門設置一名專業路長,鄉鎮或行政村設置一名協管路長,有序推進路域環境整治,因地制宜綠化美化,將農村公路打造成為獨特的亮麗風景。
資金和廉政建設方面,北戴河區把118萬元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及養護工程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優先予以保證。同時,公路廉政建設常抓不懈,始終把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結合工作實際,找準著力點,建立懲治腐敗體系,切實把農村公路工程建設成陽光工程、民心工程。
北戴河區組織區紀委、區檢察院定期授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牢記兩個“務必”,時刻保持清楚的頭腦,強化干部職工廉潔自律意識;在工程建設中實行“雙合同制”,即在簽訂施工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合同,督促干部職工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切實履行義務和職責,牢固樹立“立黨為公,修路為民”的思想觀念;利用正反典型針對性教育廣大干部職工,提高全員自我預防能力。截至目前,北戴河區所有參與“四好農村路”創建的干部和職工均未發生任何違反廉潔自律的行為。
在安全管理方面,北戴河區堅持“查堵結合”的原則,整治道路安全隱患,認真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扎實開展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北戴河區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方案;暑期、汛期、冬季等重要時間節點時,在抓好日常養護的基礎上,組織養護人員加力整治危橋險路等重點部位,明確專人值守,確保道路橋梁安全暢通。2021年3月,北戴河區提前開展了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共排查出危險路段3處,在緊急處理后,均設立了安全警示標志,有效遏制了道路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了養護管理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北戴河區農村公路路域范圍內,已連續多年未發生任何重大交通事故。
為優化農村公路通行環境,北戴河區扎實做好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工作。2021年以來,北戴河區以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大日常養護力度,道路通行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為探索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運作模式,北戴河區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主導、分級管理、市場運作”的管理方式,多渠道推進市場化運作,建立以市場化養護為主的長效養護機制,例如與有關企業簽訂合同,明確權責、細化任務,保證了養護工作質量,提高了養護工作效率,提升了路域環境整體水平。
近年來,北戴河區以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把開展“路長制”、田路分家、路宅分家、綠色廊道建設工作作為建設生態文明新北戴河的重要舉措推進。在綠色廊道建設工作中,根據各條公路不同土壤墑情,本著因地制宜、綠化和美化相結合的原則開展綠化,及時清理死株枯枝并及時補植,做到樹體管理規范,綠化帶整齊美觀,努力營造賞心悅目、舒適雅致的道路環境。
針對農村公路形象問題,北戴河區還通過日常養護和集中整治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解決了道路兩側亂堆亂放、垃圾清理不及時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公路的督促指導力度,督導鄉鎮公路養護所做好鄉村道路清理路肩邊溝垃圾、打掃路面等工作。
截至目前,北戴河區下轄3個鎮全部通三級以上道路,43個行政村全部通雙車道硬化路、通公交車。
在北戴河區費石莊村,一條寬闊的雙向水泥路由村外通向村內,道路兩旁是千畝桃園,一棟棟紅瓦白墻的建筑物點綴其中,分外美麗。作為擁有悠久種桃歷史的費石莊村,以前只有一條土路通向村外,極大阻礙了村民外出、農產品外銷。2021年,北戴河區財政資金撥款334萬元改造費石莊景區沿線道路,修復破碎舊路面,新建6米寬瀝青路面,增加交安設施和路燈,并改造大路兩側的綠化設施,費石莊村沿線道路得到了極大提升。
通過道路硬化、環境美化,暢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四好農村路”創建推動村里形成了一條以“桃樹種植、桃花文化節、鮮桃采摘、民宿經營”為一體的“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鏈,不僅使千畝桃園的產銷問題得以解決,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品桃。
/典型做法三/
統籌規劃融特色 拓寬群眾致富路
統籌規劃融特色,拓寬村民增收致富路。農村交通納入鄉村振興統籌規劃,堅持產業圍著公路轉、公路圍著產業建,推動形成“交通+特色產業+公共服務”的發展格局,帶動村民致富、產業發展、多元旅游,為全面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2019年,北戴河區投資60萬元新建停車港灣4座,滿足了渠子口村、大泥河村、柏新莊村等6個村莊村民的出行需求,該工程于2019年4月15日開工建設,并于同年6月10日完工。目前,北戴河區已建成農村客運(公交)站9個、候車亭120余座、招呼站牌180余個。
為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北戴河區持續完善客運網絡,發展城市公交、城鄉公交和出租車客運等多種運輸方式,推行公交化營運模式,探索建立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打破區域經營格局,開拓區際公交發展新局面。
/典型做法四/
上下聯通強管護 暢通城鄉連心路
實施國省干線、農村公路養護一體化,實現機械化與人工作業無縫銜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營”,實現全域公交一體化,鎮村公交全覆蓋。
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北戴河區交通運輸局同交警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實現了農村公路巡查管理常態化,同時加大農村道路巡查力度和檢查頻次,保障農村公路正常運營;落實節假日期間和汛期值班制度,確保帶班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通過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日常巡查管理,確保道路運輸安全。
如今,“四好農村路”創建讓北戴河區的交通更加通達,產業更加興旺,城鄉“顏值”與“氣質”明顯提升;未來,北戴河的交通人將繼續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繼續建設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四好農村路”,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決勝全面小康、奔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譜寫出更多、更新、更美的交通篇章。

農村公路融入鄉村振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