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張雪
培養目標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學校的性質和任務,對培養對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對畢業生在畢業后3-5年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因此,培養目標是結合教育目的、社會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特點而制定的培養要求,它既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也反映培養結果的標準,是人才培養工作行進的重要環節和指向標,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考核與評價等工作產生影響。在中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是導致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規劃、教材建設、教育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脫節、斷層或重復等諸多問題的源頭,因此精準定位培養目標是中高職銜接的首要任務。
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教職成[2011]9號文件)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由此可見,中職和高職屬于同一類型框架下的不同層次教育,區別在于培養目標的技能水平層次。這是從宏觀角度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的精準概況和界定,即闡明了二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又建立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橋梁。
從職業發展的路徑來看,崗位設置是由低級向高級排列的,崗位層次越高,所肩負的責任和難度也越大,在此同時也將從就業者的能力進行了層級劃分。另外,就業者從“菜鳥”成長為“精英”的轉變過程中,每級成長均需要人才培養時間的加持,獲得職級越高所消費的時間也越長。因此中高職培養目標的設定要有發展性,即短期目標和長期規劃。
在職業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與國家職業資格是相互融通的,國際上以英國為代表的NVQ、GNVQ和NQF制度,均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教學目標。我國也在《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中,規定了就業準入制度,即“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上崗”,另外兩法中還提出了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融通的要求:“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因此,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后,也完成了職業資格與就業崗位的對接,這就是雙證書制度。
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銜接與職業能力和職業領域息息相關,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銜接主要包括三種設計思想:1.基于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傾向于在同一職業領域內提升職業能力,即縱向提升,以英國的CBE為代表;2.基于知識本位的培養模式傾向于拓展職業領域范圍,即橫向擴展,以法國職業教育的學科特點為代表的;3.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式傾向于二者有機結合的延伸,即綜合提升,以德國職業教育為代表。三者比較見表1,職業能力和職業領域關系見圖1。無論是縱向提升,還是橫向拓展,在相互的發展空間內均受到限制,因此,中高職銜接采用綜合職業能力設計思想是最佳選擇。

圖1 職業能力和職業領域關系圖

表1 能力本位、知識本位和綜合職業能力比較
目前,黑龍江省中高職培養主要有三種招生模式:1.“五年一貫制”模式是一種初中起點五年大專教育,通常由高職院校獨立完成全部人才培養,因此不屬于中高職銜接;2.“3+2”模式是前三年中職+后兩年高職的一種校校分段合作人才培養模式;3.“3+3”模式是完成三年中職教育后,對口高職單獨招生的一種升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鑒于課題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只對“3+2”分段的中高職銜接模式進行研究。
1.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職業發展路徑規劃,見表2。計算機網絡技術屬于高技術行業,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表2中發展層級越高對從業者的要求越高,因此第一層級的網絡工程施工員的培養由中職學校完成,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屬于最低層次;第二層級的助理網絡工程師可由中職的高端培養或高職的普通培養完成;第三層級以上的人才培養由高職院校完成,或以高職教育為基礎對從業者進行個人職業發展長期規劃來完成,由此可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所關注的目標職業能力處在不同的崗位層級上。

表2 職業發展路徑
2.具有職業資格特點的中高職崗位規劃,見表3。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參加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獲得初級、中級和高級職業技術資格;二是參加企業認證,例如美國CompTIA認證、思科認證、Juniper網絡認證、H3C認證等;三是取得其他行業職業資格證書,例如:人社部舉辦的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行業的網絡技術認證(網頁設計師、網絡工程師等)、微軟的系統工程師認證、聯想工程師認證等。在該專業的中高職銜接過程中,職業資格證書的銜接也是重要環節,中高職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考取職業資格,按照由低向高的順序依次取得,并將初級職業資格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培養目標,將中級以上職業資格作為個人職業發展長期規劃目標。另外,也應鼓勵學生通過第二和第三途徑取得其他認證,拓寬職業資格獲取路徑。

表3 中高職崗位、技能、證書規劃表
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銜接的建設中,根據崗位人才需求,按照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統籌規劃中高職不同教育階段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職業素養、技能水平和知識領域范圍,確立總體目標和分段目標,為中高職銜接融會貫通提供合理途徑,見圖2。

圖2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示意圖
1.總體培養目標: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面向信息技術企業以及企事業單位信息技術部門,在網絡建設、網絡管理、網絡應用等崗位,從事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2.分段培養目標:中職階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面向信息技術企業以及其他事業單位信息技術部門,從事網絡工程建設、網絡運行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等崗位,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具有中小型計算機網絡建設管理、維護能力和網頁制作能力,在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工作的具有學習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
高職階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面向信息技術企業以及其他事業單位信息技術部門,從事信息系統集成、網絡管理與運維、互聯網應用等崗位的工作,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與知識,具有中小型計算機網絡設計、施工、管理、運維能力和Web應用開發能力,在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圖3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培養規格示意圖
培養規格是將培養目標分解,形成具體的培養要求,即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規劃。中職和高職培養規格銜接以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互通為基礎,以縱向職業技能提升和橫向職業領域拓展為主要方向,實現該專業從培養目標定位銜接,細化為培養規格的緊密銜接。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銜接研究,充分考慮了國家政策、職業發展、職業資格和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從職業能力需要出發,緊緊圍繞縱向職業技能提升和橫向職業領域拓展兩個維度,構建出了中高職銜接的總體培養目標和分段培養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細化和銜接了中職和高職的人才培養規格,充分滿足了崗位和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