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顏麗,劉菲菲,陳 崗
(浙江裕騰百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工業園區可以對土地進行集約化利用,管理難度較低,并且容易形成產業集群,能夠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便利。因此,當前我國開始重視發展和建設工業園區,工業園區也成為未來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工業產業集聚也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使工業園區成為排放的主要源頭。只有重視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在低碳經濟時代下的發展優勢。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簡稱規劃環評)能夠為發展規劃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提升區域開發的合理性。此前政府在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工作中也將預防污染物的出現、減少污染物不良影響作為評價重點,但無法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進行管理。在新的環境下,應當重視將低碳理念融入規劃環評工作中,減少氣體排放量,完善評價內容,加快低碳產業的發展速度。
規劃環評具體是指在制定宏觀、重要的經濟決策時,首先針對環境要素進行分析,評價環境資源的具體承載能力,針對資源配置、經濟開發等活動戰略實施合理規劃,避免在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環境問題[1]。規劃環評是戰略環評第三層次的工作(圖1),在項目開展之前,相關部門需要分析外部環境的可承載能力,重點評估戰略規劃過程中需要的各類環境資源,以此為基礎制定規劃戰略,可以明確開發區域內的環境容量上限,限定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通過對規劃環評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避免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環境風險問題。評價時不僅需要針對某個項目展開評價,還需要針對未來發展規劃展開評價,同時兼顧工業以及城市兩項規劃戰略。

圖1 環評層次
現階段經濟開始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但是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重。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提升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控制環境污染,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內容。當前城市發展速度加快,土地資源不斷減少,由于土地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這使得土地資源減少和城市人口增加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也使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2]。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以及能源,這也會加劇城市發展的矛盾。利用低碳理念針對周邊環境實施規劃評價能夠解決環境問題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避免污染問題的出現,有效規避了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矛盾和沖突,促使工業向著合理和健康的方向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趨勢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對環保工作進行調整。
在新時代背景下工業園區需要形成持續發展模式,這樣才能夠落實科學發展觀念,保證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規避傳統工業體系的發展問題。利用低碳理念對工業園區實施規劃環評,可以對工業園區以及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處理,促使工業園區和周邊環境形成協調且持續的發展模式。在規劃環評過程中,可以降低工業園區建成之后對周邊系統帶來不利影響,為外部環境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防止出現資源破壞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規劃環評的開展能夠將低碳意識融入工業生產活動中,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同時,園區管理者還應積極引進各類新型的低碳技術,引導員工形成節能環保的意識,有效利用各類資源。
工業園區在規劃環評過程中,其主要包括9項重點內容:①規劃分析。②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③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⑤規劃方案環境合理性綜合論證。⑥環境影響減緩措施。⑦環境影響跟蹤評價。⑧公眾參與。⑨評價結論[3]。在低碳理念融入規劃環評過程中,其評價內容、評價指標等均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相關人員需要正確掌握低碳理念在工業園區規劃環評中的具體應用流程。
在工業園區規劃環評的過程中,其工作重點在于提升規劃的合理性以及協調性。在低碳理念下著重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特點進行分析,豐富分析的內容,評估排放特點和產業體系、能源體系以及發展戰略之間是否處于匹配狀態[4]。首先,需要針對主導產業以及低碳發展模式之間的符合性進行分析。根據工業產業發展特點的差異研究可以發現,不同產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強度均存在一定差異。例如,電力行業、石油化工行業以及金屬冶煉行業在生產活動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因此屬于碳排放量以及排放強度較高的產業類型;電子信息行業以及機械制造行業等具有技術密集型的特點,這一類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相同產業在個別區域也會存在差異,如工藝選擇以及技術能力等,這使不同產業產生的溫室氣體量也會存在高低之別。以天津市為例,該市化學原料制造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遼寧省的41%,但是卻是北京市同產業排放量的1.1倍、廣州市的7.3倍[5]。以此為基礎,針對主導產業發展戰略以及工業園區未來低碳發展戰略是否處于匹配的狀態展開分析,確保對主導產業的發展規劃進行合理調整。
其次,需要分析能源體系發展戰略和低碳發展戰略是否匹配。能源是工業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重要資源類型,結合能源規劃要求,需要對能源結構體系進行分析,了解不同類型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情況,例如,清潔以及可再生新型能源的占比。同時還需要評價能源的供應情況,了解工業園區對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程度。煤炭、石油以及其他新型能源在能源體系中占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工業園區后續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碳排放量差異大的現象。利用能源規劃能夠分析能源的供應及消費情況與低碳理念的適配性。
在進行規劃環評過程中,評價指標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夠針對環境影響進行綜合性評價,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從而為工業園區的后續發展規劃提供數據參考。在低碳理念下必須設定低碳評價指標,完善規劃環評指標體系,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有序開展。首先,在選擇指標時需要分析工業園區發展、城市發展以及國家發展戰略,結合多項發展戰略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保證最終提出的工業園區發展戰略與其他各項戰略相符合,避免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在選擇指標時也需要挑選容易統計和量化的指標,指標之間可以進行有效對比,提升評價效率。根據區域及行業的特點差異,需要選擇能突出其特點的指標限值,可以為之后工業園區低碳發展情況實施評價。其次,需要關注指標涉及的關鍵區域,涉及產業結構優化、能源利用率提升、能源利用技術完善以及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各個方面。最后,在選擇評價指標時應當積極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例如,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內,針對規劃環評提出了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指標,可以有效針對碳排放情況進行分析,并明確提出需要將其碳排放強度控制在每100萬美元150 t碳的范圍以內。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綜合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節能建筑所占比例、林木覆蓋率等作為評價指標。
在規劃環評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形勢的研究,這樣可以對現有的產業鏈體系進行優化,保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便于控制污染物的整體排放量。而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合理使用能源成為相關行業所關注的重點問題,需要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避免能源浪費。因此,在評價時需要針對節能方面的內容展開評價。例如,可以針對優化能源體系、增加清潔能源占比等方面實施評價和分析。首先,需要減少煤炭能源占比。煤炭能源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將控制煤炭能源碳排放量作為低碳發展的關鍵。不同類型的燃料碳排放系數具有一定的差異,其中煤炭在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能源體系中應當盡量控制煤炭能源的使用比例,積極利用清潔型燃料。其次,對可再生能源的內在潛力進行充分挖掘。在規劃環評過程中可以針對工業園區外部的環境以及資源分布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資源分布情況對太陽能或地熱能等新型能源進行開發,可以利用這類能源取代原有的化石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最后,采取梯級利用模式。在多數工業生產活動中會產生較多的余熱,針對這類行業可以設置梯級利用的模式,對能源進行回收。例如,在金屬冶煉過程中可以對煤氣、余熱進行回收,將這些能源進行二次利用,可以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石化行業、電力行業等需要進行裝置冷卻的行業,可以通過對生產活動中產生的蒸汽冷凝水余熱進行回收,達到梯級利用的目的。
在規劃環評過程中應當針對清潔生產情況展開分析,促使工業園區形成清潔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對工業活動進行全過程管控,構建清潔生產體系。在評價時需要針對清潔能源利用率、清潔原材料利用、清潔工藝以及相關設備進行重點評價,對清潔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從工業生產活動源頭出發,對污染進行有效控制,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在低碳發展理念下需要擴展分析內容,在評價污染物排放情況時對生產活動、實踐應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情況進行分析和控制,形成低碳產業模式。在分析時可以針對原材料、能源、工藝技術、產品回收、能源消耗量以及回收利用等內容展開。
規劃環評主要針對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和規劃,除前期規劃外,還需要在規劃實施之后對其展開持續性監測,進行跟蹤評價。通過跟蹤評價可以了解工業園區的碳排放情況,及時根據碳排放量的波動情況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確保工業園區形成持續發展模式。在工業園區內如果存在排放量較高的現象,可以在后續評價時增加跟蹤評價指標以及評價內容。重點針對規劃實施后碳排放量、排放指標進行評估,觀察是否達到了低碳指標要求。在完成規劃后會根據工業園區的未來發展情況設定相應的發展策略,減少碳排放,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指導。因此,在跟蹤評價時也需要針對低碳發展策略是否得到落實進行評價,確保能夠監督低碳發展策略的推進,并分析在發展過程中是否存在新的阻礙或問題,結合新問題分析產生原因,制定解決措施。最后需要針對工業園區低碳發展模式的開展經驗進行總結,為后續低碳發展模式的推廣提供幫助。
工業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支柱,通過工業發展能夠有效加快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是我國在工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低碳理念是當前工業發展所遵循的關鍵理念,通過將該理念融入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工作中,能夠對園區的建設活動提供戰略指導,優化內部產業結構體系,保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很多工業園區仍然沒有將低碳理念融入評價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重點針對這一理念進行推廣,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為后續低碳評價的大范圍應用奠定重要基礎。